吳江曲 其二
鴨嘴船輕去不遲
吳兒十歲作舟師
舵樓有女歌相接
唱罷楊枝又竹枝
鴨嘴船輕去不遲
吳兒十歲作舟師
舵樓有女歌相接
唱罷楊枝又竹枝
鴨嘴形的小船輕快地行駛,毫不遲緩;吳地的孩童十歲就當了船夫。舵樓旁有女子歌聲相連,唱完《楊枝》又唱《竹枝》。
鴨嘴船:船首形似鴨嘴的輕便小船,江南水鄉常見船型。
吳兒:吳地(今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的少年。
舟師:船夫,這里指駕船的人。
楊枝、竹枝:均為古代民歌形式,如《楊枝詞》《竹枝詞》,多表現民間生活與情感。
此詩當為描繪江南水鄉生活之作。吳江(今江蘇蘇州吳江)自古水網密布,船運與漁獵是重要生活內容。詩中“吳兒十歲作舟師”“唱罷楊枝又竹枝”等細節,反映了當地孩童早習駕船、民歌盛行的風俗,可能創作于詩人游歷江南時,記錄所見所聞的日常場景。
全詩以簡練筆觸描繪江南水鄉的生活片段,通過少年駕船、歌女對唱的細節,展現吳地獨特的民俗風情。語言明快生動,富有生活氣息,是一首清新的水鄉風情小品。
上苑回春馭,傳呼夜漏催。
六龍云里下,八陣日邊開。
細草鳴鸞地,雄風買駿臺。
應如宸算遠,不為詰戎來。
海水南旋連粵嶠,斗星北望指京華。
但煩青鳥常通訊,貪住蓬萊忘憶家。
一日得閑便山水,十分難別是櫻花。
白銀宮闕吾曾至,歸與鄉人信口夸。
黃鶴樓前識楚卿。彩云重疊擁娉婷。席間談笑覺風生。
標格勝如張好好,情懷濃似薛瓊瓊。半簾花月聽彈箏。
陰陰垂柳閉朱門,
一曲闌干一斷魂。
手把青梅春已去,
滿城風雨怕黃昏。
疏直拙依附,清高無匹儔。
甲乙丹黃費匠工,
六經而外倡宗風。
后來士引星辰上,
斷墨殘毫具有功。
后學吟哦好斗奇,
詩家奇病最難醫。
欲知子美高人處,
只要尋常語作詩。
閒將鄉思倚層霄,吳楚乾坤共泬漻。鸚鵡洲前催作賦,鳳凰臺上憶吹簫。
山連秦望三神近,湖似潯陽九派消。一自明珠還海曲,采風應到弄珠謠。
茂宰能將吏隱兼,樓開山岳散江潭。芝蘭一一分湘浦,楊柳依依似漢南。
地有驪龍供照乘,人如黃鶴解停驂。欲知交甫遺珠事,歷落星辰逗短檐。
黃菊蕭疏放,
重陽風雨哀。
登高何處是,
白雁故飛來。
少年文采宋王孫,二水三山繞帝閽。攜得通家名刺在,不妨長揖叩龍門。
橋門霜色凜崢嶸,樸教猶存圣世名。何事書生紛負笈,幾人千載遇陽城。
愁病思朋好,言從河朔游。
閉門煙水闊,遠樹暮云稠。
岸幘初逢夏,披襟恍似秋。
著書窮亦得,豈為賃舂留。
青春正綻洛陽花,千里東風一夢賒。多謝公侯珍重意,甔瓶分到碧窗紗。
幾年作客向蓬萊,一捻胭脂笑口開。想見故園春滿眼,淡妝濃抹待歸來。
五幡青犢散馀氛,
廢壘連營郁戰云。
班草莫談元二劫,
荒郊有鬼哭秋墳。
家學傳三世,幾間無二書。
力行真勇猛,進取故舒徐。
前輩多遺墨,先人祇故廬。
后來窺甕牖,志士為欷歔。
試倚枯藤似籋云,
堂階微步小逡巡。
忽逢巖桂新抽葉,
屈指黃紬睡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