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汪寺副父母膺封
龍敕歡傳出九重,二親同日荷疏封。一經教子聲名著,六品推恩寵渥濃。樽俎喜開今日宴,衣冠快睹盛時風。賢郎更盡廷平職,還有回鸞下碧空。
龍敕歡傳出九重,二親同日荷疏封。一經教子聲名著,六品推恩寵渥濃。樽俎喜開今日宴,衣冠快睹盛時風。賢郎更盡廷平職,還有回鸞下碧空。
翠壓魚龍窟,寒堆波浪心。
(以上《詩話總龜》十四引《雅言系述》)
(〖1〗楊億《武夷新集》卷八《劉氏太夫人天水縣太君趙氏墓碣銘》:“一女適曾弼,舉進士,終殿中丞。”趙氏卒于景德二年,年八十六。)
即今裝飾廢,雕零衢路間。
姮娥與明月,相共落關山。
(見中華書局排印本唐徐堅等纂《初學記》卷二十五。)
危嶠高高幾十層,梵王宮里一泉澄。
引來石竇明如玉,瀉落山廚冷似冰。
凈影不關秋賦客,清音時警夜禪僧。
從茲渡口潺湲去,勢入滄溟豈可仍。
如何即是僧心了,了得何心是了僧?
(《輿地紀勝》二十《徽州·仙釋》。又見弘治《徽州府志》十。又康熙《志》十八)
慶云生處梵王宮,躡磴攀蘿一徑通。
金殿忽開青嶂里,天人疑在白云中。
秋霄爽朗空潭月,暑氣蕭寥古柏風。
況是慈悲清凈地,香煙像設固無窮。
舊時衣服盡云霞,不到迎仙不是家。
今日樓臺渾不識,只余古木記宣華。
天使翰林生我前,相去歿(一作“后”)來二百年。英神杰(一作“絕”)氣歸玄天,日月星辰空蹙然。
我識翰林文,不識翰林面。上天知我憶其人,使向人間夢中見。
瑞光閃爍天關(一作“門”)開,五云著地長裾來,華山秀作英雄骨,黃河瀉作縱橫才。
巍峨宛似神仙客,一段風雷扶氣魄。低頭語了卻抬頭,指點胸前稱李白。
夢中一面何殷勤,高吟大語喧青云。自言天府偶閑暇,與我握手論高文。
一論耳目清,再論心骨驚,豁如混沌初鑿破,天地海岳何分明。
利若劍戟堅,健如虬龍爭,神機圣法說略盡,造化與我新精靈。
不問塵埃人,不語塵埃事,罇前酒半(一作“半日”)空,歸云掃筵起。
自言天上作先生,許向人間為弟子。夢破青霄春,煙霞無去塵。
若夸郭璞五色筆,江淹卻是尋常人(《全唐詩》卷六○七收“華山”二句及末四句,卷八六八收“上天”二句,均誤系于張孜名下。)(《鑒誡錄》九《夢太白》)。
流水回環日夕澄,煙蘿石壁四時新。
清風臺上生瑤草,夜雨松根老茯苓。
九轉丹砂龍虎伏,千年劍氣鬼神驚。
道人今向蓬萊去,白鶴歸來月滿庭。
曹公教弩臺,今為比丘寺。
東門小河橋,曾飛吳主騎。
萬象之中獨露身,惟人自肯乃相親。
昔時謬向途中覓,今日看來火里冰。
五峰青拄天,直下掛飛泉。
琴鶴同歸去,煙霞到處眠。
鼯跳霜葉徑,虎嘯夕陽川。
獨酌應懷我,排空樹影連。(以上《詩話總龜》十五引《雅言雜載》)。
銜悲出漢關,落淚灑胡鞍。
關榆三夏凍,塞柳九春寒。
眉任愁中結,腰隨帶里寬。
別曲易凄斷,哀弦不忍彈。
后夜入清明,游人何處聽?
花殘斑竹廟,雨歇峴山亭。
樹罅月欲落,窗間酒正醒。
眾鳥方在夢,誰念爾勞形?
仲尼初返魯,藏史欲辭周。
脫落四方事,棲遑萬里游。
影來徒自責,心盡更何求?
禮樂存三代,煙霞主一丘。
長歌明月在,獨坐白云浮。
物情勞倚伏,生涯任去留。
百年一如此,世事方悠悠。
我愛佛耳山,來偷一日閑。
不見佛耳面,愧汗不開顏。
有時見佛耳,與山重往還。
(以上《嘉靖安溪縣志》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