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同二相以下群官樂游園宴
五酺終宴集,三錫又歡娛。
仙阜崇高異,神州眺覽殊。
南山臨皓雪,北闕對明珠。
廣座鹓鴻滿,昌庭駟馬趨。
綺羅含草樹,絲竹吐郊衢。
銜杯不能罷,歌舞樂唐虞。
五酺終宴集,三錫又歡娛。
仙阜崇高異,神州眺覽殊。
南山臨皓雪,北闕對明珠。
廣座鹓鴻滿,昌庭駟馬趨。
綺羅含草樹,絲竹吐郊衢。
銜杯不能罷,歌舞樂唐虞。
五次聚飲的盛會結束了眾人宴集,三次賞賜又讓大家歡樂愉悅。仙山高聳奇特,在京城眺望風景大不相同。南山覆蓋著潔白的雪,北闕與明珠相對。寬敞的座位上高官滿座,熱鬧的庭院里車馬奔馳。華麗的服飾與花草樹木相互映襯,音樂聲在郊外的街道上飄蕩。大家舉杯暢飲不愿停下,載歌載舞歡慶這如同唐堯虞舜般的太平盛世。
五酺(pú):古代皇帝賞賜臣民聚飲五日稱五酺。
三錫:多次賞賜。錫,通“賜”。
仙阜:指仙山。
神州:這里指京城。
北闕:宮殿北面的門樓,是大臣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這里代指宮殿。
鹓鴻:比喻朝中的高官。
駟馬:指四匹馬拉的車,形容車馬眾多。
綺羅:華麗的絲織品,這里指穿著華麗的人。
唐虞:唐堯與虞舜的并稱,借指太平盛世。
此詩是詩人奉皇帝之命而作。在古代,皇帝有時會賞賜臣民聚飲,這種活動往往是為了慶祝國家的喜事、豐收等。當時社會繁榮穩定,皇帝與群臣宴游,詩人參與其中并奉命創作此詩,以歌頌皇家的恩賜和國家的太平。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家宴會的歡樂和國家的太平。其特點是描繪細致,語言華麗,展現了宮廷文學的特色。在當時的文學環境中,這類奉和詩是宮廷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君臣之間的融洽關系。
片帆又到武昌城,江上青山倍有情。
游子重來黃鶴笑,故人無恙白鷗盟。
梅花笛里詩心淡,荒草洲邊客夢清。
太息吳剛已仙去,臨歧涕泗憶縱橫。
七度長江向石頭,依然蹤跡半沉浮。
草玄字字翻成白,刻棘年年未類猴。
老我也曾磨鐵硯,古人先已敝貂裘。
從茲萬里堪乘興,浩蕩難馴似野鷗。
謝病歸來已十霜,閒中養就野夫狂。每尋瑤草和成藥,自剪青荷制作裳。幾曲枯桐秋月白,一竿修竹暮煙蒼。鏡湖原是吾家水,還擬扁舟泛渺茫。
仙崖老桂凜風霜,嫩柳夭桃敢放狂。十載長懷人似玉,幾時再與子同裳。青山遁跡心常泰,黃閣憂時鬢易蒼。日邁月征隨所遇,肯教大道草茫茫。
十年曾記此中游,今日重來未白頭。
楊柳柴門孤犬吠,桔槔蔬圃一泉流。
行攜野酌隨陰坐,醉聽溪童隔水謳。
城市絕憐丘壑地,不須更問五湖秋。
古有二宋與二蘇,我意二楊亦并驅。銑也早逝欽也孤,霜月哀哀孤雁呼。
銑也之逝何早乎,旬日期盡萬里途。昔日小蘇與大蘇,對床舊約老不疏。
生今此愿不可攄,青燈獨對讀遺書。讀書之意竟何如,立德立功澤八區。
顯祖宗兮大門閭,伸兄遺志無使孤。一死人生所必有,佐逆偷生多白首。
往往仍出儒紳胄,到此昏顛不可究。娟娟女兒閨中秀,夫危未絕命先授。
所決夫目得親覯,青天白日九地透。至性獨能全所受,寧知身名朽不朽。
嗟嗟末世多盜儒,如此女兒真丈夫。若夫昔也曾師吾,吾今以若為師乎。
兄嫂相從九地游,獨遺孩女哭啾啾。丁寧內人勤恤收,古有伯道若知否。
神理茫茫竟莫求,掌中珠失竟莫留。骨肉之恩竟莫酬,此恨百年何人瘳。
點滴天公費剪裁,絲絲舞態自低徊。
灑空應有神鞭馭,散處疑從天女來。
入夜霏微依畫檻,落階燦爛鎖蒼苔。
經壇只說繽紛下,春色何如遍地開?
眠。何處秋聲到枕邊。芭蕉雨,點滴畫欄前。
愁。底事依人不去休。難拋卻,心上與眉頭。
東風全捲長空雨,無數峰嵐向我開。
賀監湖光相接去,禹陵山色直飛來。
天披一幅云林畫,人少當年范蠡才。
蕺草已無根可采,蒼茫猶為越王哀。
昨夢黃粱半熟,
立談白璧一雙。
驚鹿要須野草,
鳴鷗本愿秋江。
悤悤出郭曉風寒,
一片云收爽氣山。
上盡坡陀試回首,
人家住在翠微閒。
朔風吹雁過江皋,送客悲秋且濁醪。
抱病已拚滄海釣,含香猶憶白云曹。
西京露滴金莖冷,北極星垂彩仗高。
到日故交如問訊,為言仲蔚自蓬蒿。
邀賓壯觀不辭寒,
玉立風神氣上干。
欲識謝公清興處,
千山萬嶺雪漫漫。
經年不到豫章城,燈火遙聞鼓吹聲。
卻憶秋屏臺上寺,絳紗青玉幾長明。
舊時同學半應官,愧我疏狂覓食難。
劫火江山猶綺麗,少年意氣漸闌珊。
半生落拓張儀舌,萬里棲遲閡叔肝。
日暮鄉關渺何處,葦花蕭瑟北風寒。
江南六月時方旱,田中甲坼乾以□。赤日當空無寸云,四野農夫坐愁嘆。
聽松山人意奇特,腕底大有回天力。潑墨寫作《雨蕉圖》,滿紙淋漓云墨色。
山童攜圖到茅舍,座客爭看盡驚訝。入手如聞風雨聲,開緘似見波濤瀉。
吾聞古人畫月但畫云,渲染巧妙妙入神。今君畫雨不著紙,雨聲卻在芭蕉里。
何須懷素手植千萬株,卻疑?川急雨直如矢。卷圖烈日忽遮藏,天半萋萋野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