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感懷二首 其二
舊時同學半應官,愧我疏狂覓食難。
劫火江山猶綺麗,少年意氣漸闌珊。
半生落拓張儀舌,萬里棲遲閡叔肝。
日暮鄉關渺何處,葦花蕭瑟北風寒。
舊時同學半應官,愧我疏狂覓食難。
劫火江山猶綺麗,少年意氣漸闌珊。
半生落拓張儀舌,萬里棲遲閡叔肝。
日暮鄉關渺何處,葦花蕭瑟北風寒。
過去的同學大多已為官,我卻疏狂不羈,連謀生都困難。戰火后的江山依舊綺麗,可我年少時的意氣卻漸漸消散。半生落魄如張儀空有口才,漂泊萬里像閡叔般心懷悲憤。黃昏時故鄉在何處渺茫難尋,只有蕭瑟葦花伴著北風寒冷。
應官:做官。
疏狂:豪放不受拘束。
劫火:指戰火。
闌珊:衰落、將盡。
落拓:潦倒失意。張儀舌:張儀是戰國縱橫家,曾游說各國,這里指空有口才卻不得志。
棲遲:漂泊、滯留。閡叔肝:閡叔有懷才不遇之感,此處借指自己悲憤的心境。
鄉關:故鄉。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處于社會動蕩時期,詩人看到昔日同學為官,而自己卻潦倒漂泊,由此感懷身世與家國。
此詩主旨是感慨自身落魄與抒發思鄉之情。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在文學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在亂世中的無奈與迷茫。
驛亭三楊樹,正當白下門。
吳煙暝長條,漢水嚙古根。
向來送行處,回首阻笑言。
別后若見之,為余一攀翻。
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
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
我覺秋興逸,誰云秋興悲。
山將落日去,水與晴空宜。
魯酒白玉壺,送行駐金羈。
歇鞍憩古木,解帶掛橫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飆吹。
云歸碧海夕,雁沒青天時。
相失各萬里,茫然空爾思。
魯連賣談笑,豈是顧千金。陶朱雖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陽子,時為梁甫吟。蒼山容偃蹇,白日惜頹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還舊林。西來何所為,孤劍托知音。
鳥愛碧山遠,魚游滄海深。呼鷹過上蔡,賣畚向嵩岑。
他日閑相訪,丘中有素琴。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
吾多張公子,別酌酣高堂。
聽歌舞銀燭,把酒輕羅裳。
橫笛弄秋月,琵琶彈陌桑。
龍泉解錦帶,為爾傾千觴。
流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連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龔子棲閑地,都無人世喧。
柳深陶令宅,竹暗辟疆園。
我去黃牛峽,遙愁白帝猿。
贈君卷葹草,心斷竟何言。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
吾兄詩酒繼陶君,試宰中都天下聞。
東樓喜奉連枝會,取醉不辭留夜月,雁行中斷惜離群。
海水昔飛動,三龍紛戰爭。鐘山危波瀾,傾側駭奔鯨。
黃旗一掃蕩,割壤開吳京。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
至今秦淮間,禮樂秀群英。地扇鄒魯學,詩騰顏謝名。
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欲尋廬峰頂,先繞漢水行。
香爐紫煙滅,瀑布落太清。若攀星辰去,揮手緬含情。
誰道泰山高,下卻魯連節。誰云秦軍眾,摧卻魯連舌。
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夫子還倜儻,攻文繼前烈。
錯落石上松,無為秋霜折。贈言鏤寶刀,千歲庶不滅。
玉瓶沽美酒,數里送君還。
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間。
天邊看淥水,海上見青山。
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別顏。
王子析道論,微言破秋毫。
還歸布山隱,興入天云高。
爾去安可遲,瑤草恐衰歇。
我心亦懷歸,屢夢松上月。
傲然遂獨往,長嘯開巖扉。
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
愿言弄笙鶴,歲晚來相依。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門。
釣周獵秦安黎元,于公白首大梁野,使人悵望何可論。
既知朱亥為壯士,裴生覽千古,龍鸞炳文章。
悲吟雨雪動林木,爾為我楚舞,吾為爾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