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武陵歸,夜泊吳江
分明又是秋江路,短棹煙蓑。唱徹吳歌。隔浦漁燈隱芰荷。
依稀柳港維舟處,生怕風波。涼月無多。掩映低篷幾點螺。
分明又是秋江路,短棹煙蓑。唱徹吳歌。隔浦漁燈隱芰荷。
依稀柳港維舟處,生怕風波。涼月無多。掩映低篷幾點螺。
分明又行在秋江的航道,短槳輕搖,船家披著煙靄似的蓑衣。吳地的歌謠唱得酣暢,對岸水濱的漁火在菱荷間若隱若現。隱約可見柳樹成蔭的港灣是停船處,心中總怕江中風波突起。清涼的月亮微光淡淡,在低篷船的掩映下,幾點青螺般的影子朦朧可見。
短棹:短槳,代指小船。
煙蓑:像煙霧般的蓑衣,形容霧氣中的漁人裝束。
吳歌:吳地(今江蘇南部、浙江北部)的民歌。
芰(jì)荷:菱和荷,泛指水生植物。
維舟:系船,停船。
低篷:低矮的船篷。
螺:此處比喻遠處朦朧的山影或船影,狀如青螺。
此詞應為詞人從武陵歸途中夜泊吳江時所作。秋夜江行的場景,或反映其歸鄉、游歷或仕宦途中的短暫停留,通過江景描繪傳遞行旅中的細膩心境,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側重情境還原。
全詞以秋夜江行為線索,描繪歸途中的所見所感,既展現江夜的靜謐朦朧之美,又暗含對旅途風波的隱憂,情景交融,語言清新含蓄,是一首典型的行旅詞,體現了詞人對自然景物的敏銳捕捉與情感的細膩表達。
亭榭縹緲無點塵,竹樹蒼翠溪粼粼。
寶釵導前瑤簪后,三君高屐華陽巾。
頎然錦衣者誰氏,道韞諸姑姊長妹。
當時偶動寂寂嘆,藁砧不答高掩鼻。
棋邊指麾百萬秦,溫浩二子非其倫。
中原熱血方相潑,江表有此暇整人。
暮年功高憂讒惎,回首故山歸不遂。
豈知王郎袖有檛,空聽桓伊箏垂淚。
參透黃陳向上關,肯將風月乞楊蟠。
君才不忝圖書府,吾老安能筆硯間。
有鄙拙歌叩牛角,無清平調動龍顏。
暮年多被蒲輪賺,豈獨申公罷遣還。
部曲吞聲惜,朝廷拊髀思。
誰知釣璜叟,堪將渡遼師。
無復湟中谷,空余峴首碑。
韓門翱湜在,行狀與銘詩。
倘來事已付茫茫,朝野皆知故態狂。
視草偶曾稱學士,看花未了失臺郎。
賈生作賦先揚馬,屈子分騷與景唐。
絕筆且宜高束起,要賡黃鵠和芝房。
古書隨讀已微茫,時事閑思欲發狂。
愿保殘年同絳老,不貪來世作緇郎。
史饒西漢寧論晉,詩止黃初不及唐。
海闊天高孤鶴遠,寄聲飛矢莫抽房。
動而得謗亦名隨,生子看來不必奇。
爾輩真堪畀豺虎,君王安用獵熊羆。
人言李白文如錦,誰信盧能命若絲。
回首世間機穽惡,子歸閉戶有余師。
災禍妖祥判立談,白頭猶舞茜衣衫。
賣符效速拋農業,治祟年深轉法銜。
三老賽冬為殺豕,四婆開歲倩祈蠶。
暮歸舍下分余胙,不信人間有季咸。
長嘯生風白浪起,高桅千尺如折箠。
佛貍百萬不敢渡,師跣雙髐踏一葦。
視魯叟桴差簡捷,比博望槎尤俶詭。
豈小兒女狡獪然,亦大神通游戲爾。
老胡西來紛文字,遍東西旦撒種子。
塔藏共禮熊耳骨,壁觀誰得少林髓。
吾聞至人未嘗死,歲晚翩翩攜只履。
學人其如初祖何,應身已度蔥嶺矣。
西山仙去各離群,窮達區區不足云。
僅有尹譙守伊洛,更無房魏說河汾。
虎皮子盍闿新義,蠹簡予方輯舊聞。
何日蹇馿載樽酒,一燈析理更論文。
胡塵突過劍門關,西顧于今尚未寬。
早晚相如通僰道,蒼皇子美問長安。
拮據自笑營巢拙,枘鑿明知合轍難。
縱有望鄉樓百尺,淡煙衰草莫憑欄。
已買荒山卜毳藏,豈知來此借禪床。
傍人盡怪病摩詰,送客不嫌窮孟嘗。
皓白群仙應笑老,昏花太乙謾分光。
何時鄰里持牛酒,卻賀先生返故鄉。
亭傍喬木拂云天,亭下高桅泊晚灣。
白是張騫曾泛水,青疑徐福所求山。
羊城隔霧愁回首,鯨浸收風喜見顏。
卻笑金烏并玉兔,辛勤出沒雪濤間。
天海憑高兩杳茫,豈無容地著吾狂。
俗人不慣呼聱叟,明主何曾罪寢郎。
耕富春山能重漢,隠王官谷未忘唐。
自嫌老病疎溪墅,只靠鄰僧守竹房。
貧兒籬下看花窠,曾見千株玉雪么。
畫得詩禪三昧少,詩如無住一聯多。
過時結實心猶苦,從古調羹味在和。
我坐聳肩窮到老,君肩欲聳又如何。
俱被光華遣,同歸寂寞濱。
吾災因抱槧,子咎在埋輪。
記憶煩明主,招徠到遠臣。
要須留晚節,它日白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