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追和坡韻一首
亭傍喬木拂云天,亭下高桅泊晚灣。
白是張騫曾泛水,青疑徐福所求山。
羊城隔霧愁回首,鯨浸收風喜見顏。
卻笑金烏并玉兔,辛勤出沒雪濤間。
亭傍喬木拂云天,亭下高桅泊晚灣。
白是張騫曾泛水,青疑徐福所求山。
羊城隔霧愁回首,鯨浸收風喜見顏。
卻笑金烏并玉兔,辛勤出沒雪濤間。
亭子旁邊的喬木高聳,仿佛能拂到云天,亭子下面高高的桅桿停泊在傍晚的港灣。白色的景象讓人覺得像是張騫曾泛游的水域,青色的山巒疑似是徐福所尋找的仙山。隔著霧氣遙望羊城,愁緒涌上心頭忍不住回首,海面收起風浪,看到平靜的景象心中歡喜。反而嘲笑那太陽和月亮,辛勤地在如雪的波濤間出沒。
張騫曾泛水:張騫曾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傳說他曾乘槎(木筏)泛海尋找河源。這里借指海上航行。
徐福所求山:徐福是秦朝方士,受秦始皇之命入海尋找仙山求取長生不老藥。
羊城:廣州的別稱。
鯨浸:指大海。
金烏:古代神話中太陽里有三足烏,后用金烏代指太陽。
玉兔:古代神話中月亮上有玉兔搗藥,后用玉兔代指月亮。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描繪的海上景象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海上航行時所作。當時或許社會局勢有一定變化,詩人在漂泊中觸景生情,抒發內心復雜情感。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海上所見之景,抒發內心的愁緒和感慨。其特點是意境雄渾,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表達。
前朝廢寺枕山阿,尚有摩云窣堵波。故國已非唐日月,老僧猶指晉山河。年來筋力登臨倦,亂后心情感慨多。石蘚荒碑碎文字,他年更得幾摩挲。當年云構倚天開,一夕煙塵化劫灰。佛閣丹青馀瓦礫,禪房花木亦蒿萊。春風萬里騷人怨,落日千秋杜宇哀。斷礎荒煙無限意,一章詩律為誰裁。
黃屋登原廟,青圭祀泰壇。盡循周制度,還列漢衣冠。扇影金根靜,旂翻豹尾寒。近瞻天有喜,宗社慶重安。
茅茨不剪階三尺,自古唐虞是圣人。萬樂阿房歌舞地,只消一炬化為塵。大禹卑宮自一身,能令四海敘彝倫。雕墻峻宇垂丕訓,更有遺風及后人。相國當年葺未央,欲將壯麗奉高皇。誰知后裔求增廣,萬戶千門起建章。榱題數尺聳高堂,得志吾人正未遑。若有賢名并德行,茅茨之下亦風光。廣廈須增千萬間,普令寒士盡歡顏。少陵自處知何所,低小茅檐燕往還。數間破屋洛城中,卻有高名振古風。寄語紛紛美宅者,安居寧不愧盧仝。結廬休與梓人評,此輩唯知侈棟楹。身在地方歸未得,歸來卻始悔高明。乞身閒退本何圖,賜第俄然處帝都。報德未忘三捷奏,祈天且辦一重爐。
薊北看春色,羈情坐郁然。官猶膠柱在,名豈濫竽傳。汩沒終何事,文章自有權。薄游多難后,知己眾人前。疏拙容高枕,風云讓著鞭。客嘲安用解,執戟至今憐。
雜花成幄葉成幃,屑玉劘珠語笑微。不覺夜深人散盡,牽衣猶道未思歸。
眾山圍我獨,極目但風煙。政自門無轍,何須坐有氈。謫龍才七日,鳴鳥待三年。豈不心如鐵,居然發早宣。
霏霏小雨不沾衣,細逐斜風密又稀。好濕香塵沾柳絮,莫教零亂送春歸。
移風真首務,觀世本文心。歷探情聲始,返思得失林。欲求人盡我,不令古無今。一往同孤尚,千秋詎可禁。
草色煙光染翠衣,暖風晴日一雙飛。幾番啼向山窗外,清夢初回曙色微。
漸近青山水漸灣,水灣回處正當山。山形飛落青霄鳳,水勢旋為碧玉環。
春到江門好放舟,放舟處處是天游。能將公事此中了,何啻于今第一流。
憶昔在師范,相憶隔千山。坪空我獨立,夜靜翁無眠。偶得柴如肉,半捆待我還。我還翁已去,柴自臥寒彎。對柴已無語,撫尸復何言。當日翁病疾,困雪臥袁安。借米為朝食,賒柴濕不乾。翁詩嘆我苦,刺鼻淚汍瀾。貧兒豈耐此,只為父饑寒。知否當日淚,不為困薰煙。中心自有故,借說燒柴難。
阿母初哺兒,階前種宜男。種之欲忘憂,恨恨不能堪。夫君竟長逝,花開為誰簪。兒饑須蚤耕,兒寒須蚤蠶。教兒讀父書,經史長窮探。兒今八尺長,母發白毿毿。上堂問起居,下堂具旨甘。幽花遍堂北,旭日照堂南。何以報母慈,持此寸草心。
涌岫跳峰尺許寬,坐看云霧起巖間。九疑荒遠巫陽崄,未必真山勝假山。
武林門外正春華,十里空湖帶淺沙。夾岸樓臺千佛地,隔城簫鼓萬人家。青絲游騎乘朝日,紅粉回舟映晚霞。莫訝劉郎歸未得,六橋芳樹半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