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章房陵韻四首 其二
詩法究源委,今古有正傳。寥寥風騷后,誰定執此權。杜韓到黃陳,刃藏牛無全。愧我蚊負山,良夜卓兩肩。
詩法究源委,今古有正傳。寥寥風騷后,誰定執此權。杜韓到黃陳,刃藏牛無全。愧我蚊負山,良夜卓兩肩。
士各全軀命,惟侯視死輕。
張巡須盡怒,先軫面如生。
短刃猶梟寇,空弮尚背城。
新祠簫鼓盛,人敬比神明。
昔謁西山過里中,談兵論易氣如虹。
若非遇彼負苓者,必是傳于墜履翁。
至竟白袍無諂屈,何曾黃策有英雄。
秋風定訪蒙齋否,為說馮唐老更窮。
國家諸陵陷河北,盜發寶衣斧陵木。
或言陵下往來人,夜聞翁仲草間哭。
何年卻遣朝陵官,含桃璀粲登金槃。
悲哉,人家墳墓各有主,誰修永昌一抔土。
絳幘昂然韻節清,不因風雪廢長鳴。
初聞煙岫猶銜月,久聽山城漸殺更。
驚起征夫茅店夢,喚回老將玉關情。
年來無復中宵舞,自笑功名一念輕。
半瓢丹藥一邛枝,萬里西來撫事悲。
綬著藏中公事定,劍鳴匣內我年衰。
可憐檄筆今零落,尚記綸巾共指麾。
身在滄洲搔白首,斷腸吟就八哀詩。
牢落祠官冷似秋,頼詩消遣一襟愁。
喜延明月常開戶,貪對青山懶下樓。
客詫瀑奇邀往看,僧夸寺僻約來游。
何當與子分峰隠,饑嗅巖花渴飲流。
墻角新開白版扉,時尋樵牧弄煙霏。
代耕豈若收躬稼,賜帛何如出自機。
湖海浪游今已倦,山林獨往未全非。
百年只愿身強健,長為慈親負米歸。
幕府秋風事日生,參軍匹馬去兼程。
起為楚舞何其壯,吟退胡兵在此行。
且喜峴山碑有跋,不愁江表傳無名。
老儒那復封侯夢,止愿躬耕看太平。
四山昏昏如潑墨,行人對面不相覿。凄乎太陰布肅殺,暗然混沌未開辟。
千丈拏空蟄龍起,一聲破柱春雷疾。我疑人間瓠子決,或是天上銀河溢。
異哉煙霏變態中,山川墟市明歷歷。茅寮竹寺互掩映,疎舂殘磬渺愁寂。
叟提魚出寒裂面,童叱牛歸泥沒膝。羊腸峻坂去天尺,馿饑仆瘦行安適。
林僧卸笠窘回步,海商拋矴憂形色。縱覽鯤鵬信奇偉,戲看鳧鴈亦蕭瑟。
乃知畫妙與天通,模寫萬殊由寸筆。大而海岳既盡包,細如針粟皆可識。
向來關生何似人,想見丘壑橫胸臆。嗚呼使移此手為文章,豈不擅場稱巨擘。
闊矣別離久,颯焉顏發蒼。
殷勤大范子,問訊老劉郎。
渴睡添新懶,清談減昔狂。
今無望氣者,寶劍且深藏。
邑事多商榷,惟詩未暇論。
母慈催扇枕,父老謾攀轅。
新戍謀何地,初程宿某村。
西風有來鴈,書札儻相存。
昔事先皇帝,堂堂立玉墀。
進懷伏蒲疏,退誦考槃詩。
哀郢遺言切,憂周素發垂。
它年耆舊傳,此筆屬諸誰。
寂寂少游從,斯人未易逢。
清貧今仲子,疎雋小元龍。
君謹提詩筆,吾當避箭鋒。
勉旃鳴盛世,切勿效寒蛩。
鶉衣不似擁千金,用破燈窗一世心。
太學空聞能賦久,春官未察讀書深。
柴車巾出身猶健,槐簡拈歸病已侵。
寂寞殯宮來客少,故人野外獨沾襟。
仕不論高下,絲毫要及民。君其守三尺,古有活千人。
岳樹侵云杪,江蘺滿水濱。楚芳饑可薦,切莫嘆清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