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張季
昔謁西山過里中,談兵論易氣如虹。
若非遇彼負苓者,必是傳于墜履翁。
至竟白袍無諂屈,何曾黃策有英雄。
秋風定訪蒙齋否,為說馮唐老更窮。
昔謁西山過里中,談兵論易氣如虹。
若非遇彼負苓者,必是傳于墜履翁。
至竟白袍無諂屈,何曾黃策有英雄。
秋風定訪蒙齋否,為說馮唐老更窮。
過去我到西山拜訪路過你家鄉(xiāng),你談論兵法和《易經(jīng)》時意氣如虹。你若不是遇到像負苓者那樣的高人,就一定是得到了像墜履翁那樣隱士的真?zhèn)鳌W罱K你雖身著白袍卻不諂媚屈服,可又何曾見到獻策者中有真正的英雄。秋風起時我定會來拜訪蒙齋,為你訴說馮唐年老更加窮困的境遇。
謁:拜訪。
里中:家鄉(xiāng)。
負苓者:傳說中的高人。
墜履翁:指代隱士。
至竟:最終。
白袍:指代普通人。
諂屈:諂媚屈服。
黃策:指獻策。
蒙齋:可能是張季的住處。
馮唐:西漢人,有才能卻長期不被重用,到老仍處境窮困。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才不受重視、有志之士難以施展抱負的情況。詩人與張季相識,對其才華和品格欣賞,在分別時寫下此詩,既表達對友人的情誼,也抒發(fā)對社會現(xiàn)狀的不滿。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贊賞與同情,以及對社會埋沒人才現(xiàn)象的批判。其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反映了當時一部分文人的心聲。
數(shù)載思遁常有約,此間真可住身無?君看木斫城中去,不見水回山上趨。
中表大郎心似水,通家老弟氣如云。平流淺瀨知何用,五色光華佇看君。
六峰東面一江橫,此老逃名竟得名。山屋到秋驚雨破,野舟終日任潮生。消愁物已杯中辦,得意詩從枕上成。三十年前攜手地,寺門斜月晚鐘聲。
身如泡沫亦如風,刀割香涂共一空。宴坐世間觀此理,維摩雖病有神通。
累朝耆舊著勛名,行處農(nóng)民藹頌聲。清晝玉堂雄灑翰,暮年金鼎倦調(diào)羹。江南久愛溪山好,天上曾依日月明。袖有濟人醫(yī)國手,更聞帛璧召還京。
往事忽如夢,回頭好是閒。誰知煩惱障,只在市朝間。以我入林意,依君杖錫還。清言坐終日,幽興正相關。
誰寫春風淡墨痕,羅浮石上舊精魂。山禽也學三生夢,飛繞梨花一片云。
弄雛牧豎倚陂陀,閒縱芳村綠草多。殘喘只今誰復問,古槐陰處癢頻摩。
江上秋風日夜生。蕭蕭兩鬢葛衣輕。芭蕉叢竹共幽情。病骨不禁湘簟冷,夢魂猶似玉堂清。畫檐疏雨過三更。
沈香亭北晝冥冥,一曲霓裳醉里聽。樂事不知忘國恨,秋風愁絕雨淋鈴。
佳氣青蔥覆紫空,青精羽駕命元童。逆風浩蕩三千里,七返香煙處處通。
牧牛童子坐田頭,摘草簪花兩兩謳。路繞青山山繞澗,殘蟬夕照澹于秋。火云散盡晚風涼,曲澗流空草自長。蠶箔成絲秧貼水,數(shù)聲布谷為誰忙。
不是新人不肯來,天教老子小徘徊。坐看桃李繽紛落,等得酴醾爛熳開。
八尺權奇白鼻騧,東來萬里自流沙。?高顧盻深沉志,立仗偏宜在帝家。
空館馀喬木,寒塘尚泊船。菱花飄細水,楊葉散浮煙。蕙帳人何在,衡門月自圓。江南未歸客,來對舊山川。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