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阜高赴衡州法掾
仕不論高下,絲毫要及民。君其守三尺,古有活千人。
岳樹侵云杪,江蘺滿水濱。楚芳饑可薦,切莫嘆清貧。
仕不論高下,絲毫要及民。君其守三尺,古有活千人。
岳樹侵云杪,江蘺滿水濱。楚芳饑可薦,切莫嘆清貧。
做官不論職位高低,都要對百姓有點益處。你要嚴格遵守法律,古時就有執法者因心存仁厚救活很多人。衡山的樹木高聳入云,江邊長滿了江蘺。楚地的香草在饑餓時可用來進獻,千萬不要因生活清貧而嘆息。
及民:對百姓有益。
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
活千人:指執法者心存仁厚,使很多人得以存活。
云杪:云端。
江蘺:一種香草。
薦:進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友人方阜高要去衡州擔任法掾,詩人寫詩相贈,表達自己對為官的看法和對友人的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勸勉友人為官要心系百姓、堅守法律,不要因清貧而抱怨。其特點是言辭懇切,情感真摯,在贈別詩中強調了為官的責任和操守。
居巷雖窮愧彼顏,
門無車馬任苔斑。
冰將合沼光容凈,
鳥不窺魚意思閑。
蹤跡疏來唯夢往,
音郵漫去得詩還。
浮生七十今六十,
早晚歸飛尋舊山。
稍似武陵溪,人家綠樹迷。
桔槔茅屋上,荷蓧薊門西。
清吹生衣袂,繁陰散馬蹄。
紅塵才只尺,城郭意多暌。
并馬未央前,看云過灞川。
時逢黃鳥住,欲就綠陰眠。
宦豈登臨拙,名非案牘傳。
風塵朋好在,回首汶陽田。
如水新秋,稱心良夜,無端詩思盈囊。正碧天云褪,月朗東廂。聽得松風竹籟,一聲聲、飛墮琴床。移情甚、虛中嚼徵,空際敲商。
馀音入耳瑯瑯。只冰絲幾縷,手語都香。念千秋塵網,頃刻滄桑。賴有寒泉瘦玉,盡忘卻、華屋黃梁。聊共汝、塵襟頓爽,消受清涼。
暑氣肆郁蒸,
炎炎畏長晝。
科跣衣不船,
寧為禮法囿。
維彼青瑯玕,
檀欒蔚深秀。
坐臥于其中,
清風滿懷袖。
常愿對此君,
免俗不辭瘦。
昔日金華去,梅花護我車。車行苦轆轤,花枝冷不花。
今作吳興游,梅花共一舟。舟行不數里,花氣盎羅浮。
初見蕊如繭,再見破如剪。層出勝蕉抽,盤旋殊蓬轉。
舵尾籠鳴禽,睍睆度好音。驛路泄春意,花鳥驅客心。
何為前度梅,芳信分遲速。造化別無因,位置良難獨。
仙骨終清奇,遭逢不可知。荏苒當春華,名山證素期。
春色連吳越,靈氣蘊同室。我新樂聚歡,身不識離別。
花兮作解人,斯時特地親。孤嶼林處士,招隱西湖濱。
主人何鄭重,佐他酒兩甕。花香雜酒香,苕霅水風送。
送我夜不眠,起坐覺衣單。推篷際清曉,還看雪漫天。
金不博金,
水上洗水。
二祖腦后露腮,
達磨當門無齒。
一鉤殘月照樓臺,
風定潮平兩槳開。
桃葉桃根在何處?
渡江不見美人來。
水部雄且杰,目攝諸曹郎。
京華二十載,郁郁氣不揚。
酣飲縱談辨,潑墨肆顛狂。
黃鵠群雁鶩,大笑傀儡場。
麥畦微雨過,日照青濕濕。
牧童坐短蓑,牛臥寒鴉立。
歸牛晚失犢,牧童學聲喚。
溪邊白鷺鷥,銜魚上田岸。
多君高誼薄秋旻,白雪朱提及我陳。卻笑傷廉更傷惠,似憐同病亦同貧。
李昌坐上銜杯少,杜甫庭中畏客頻。明日披帷須一醉,桃源誰謂是迷津。
商風自何來,白云起秋色。
梧柯下一葉,百卉萋未息。
天地方疾威,美者先受抑。
捐生故有人,困餒焉足惜。
豐此百年軀,只為螻蟻德。
侵侵白發改朱顏,
不比當年鬢始斑。
五斗可憐須茍祿,
一巖猶喜早偷閒。
黃花籬下千枝秀,
紫雁云中幾度還。
萬里未歸歸便得,
昭州何似謝家山。
擔頭挑得黃州籠,
行過圓通一笑開。
卻到山前人已寂,
亦無一物可擔回。
一盞禪鐙四壁紅
桑城荒影踏冥濛
為尋馬券遲僧寺
誰捏鴻泥塑長公
石版漫鐫三過字
布帆輕趁兩番風
越來溪上年年住
我亦家山在夢中
秦郵路。層冰凍裂溪聲怒。溪聲怒。扁舟顛簸,浪花飛舞。
烏篷倦倚心驚怖。聯吟賴有吹簫侶。吹簫侶。戲拈紅豆,共調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