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歌 其二○三
圓頓教,沒人情,集云峰下四藤根。
天下大禪誰識得,荒茅野地少人耕。
圓頓教,沒人情,集云峰下四藤根。
天下大禪誰識得,荒茅野地少人耕。
圓滿頓超的教法,不循世俗人情,集云峰下有四藤之根。天下間高深的禪法有誰能真正領悟,如同荒草叢生的野地少有人耕種。
圓頓教:佛教術語,指圓滿頓超之教法,即無需漸修,直接悟入佛性的法門。
沒人情:此處指不依循世俗的人情常理,直指禪法本質。
集云峰:可能為具體山名,或象征禪修之地;四藤根:或指自然景象,亦可能隱喻修禪的根基。
大禪:指高深的禪法,核心的禪理。
荒茅野地少人耕:比喻真正的禪法無人修持,如同荒野未被開墾。
此詩為禪宗證道歌之一,創作于禪宗發展時期,作者通過簡潔語言揭示圓頓教法的本質,反映當時禪修者對核心禪法領悟不足的現狀。
此詩以通俗語言闡釋禪宗圓頓教法的特質,指出真正的禪法因不循常規而少人理解,反映了作者對禪法本質的深刻體悟及對時人修禪流于表面的感慨。語言質樸,喻意深刻。
日華淡淡云陰薄,兵衛森森擁鈴閣。旌旗不動柳風輕,劍戟無聲花雨落。
將軍新試越羅衣,兩袖春風拂地垂。閱遍三軍超距樂,晚涼乘興詠歌歸。
松風流響團涼影,翠薄翻空火云令。一軍無事枕戈眠,萬馬不嘶清晝永。
將軍燕坐凝清香,靜對珠鈐萬慮忘。不用更揮諸葛羽,溶溶心月自生涼。
霜梁楓林秋氣肅,潦水收痕山露骨。蒼鳩一夜化為鷹,百鳥含羞傍林麓。
將軍小隊出西郊,金環壓轡青驄驕。霹靂一聲軍吏賀,半空云外落雙雕。
凍云不飛朔風直,野獸畏寒出還沒。角弓鳴髇趁蟲飛,霜鍔吐芒驚鬼哭。
將軍自控五花驄,翩翩云騎爭追從。射殺南山白額虎,碧油幢底夜論功。
曾峨豸角立朝端,貴近聞名膽尚寒。
古冢狐貍何足問,法筵龍象各傍觀。
青霄直上云梯易,白首能堅鐵壁難。
想見洛陽為紙貴,爭傳獻可袖中彈。
瓦礫何所知,說法猶咄咄。況此空洞中,孰能無啟發。
危岑百尺高,下有溪流深。高深日相激,合此無盡音。
人行冥昧中,遇坎輒自省。聞是微妙音,安得忘所警。
我有嗜睡癖,衾枕長與偕。晨昏要無失,曷日住君齋。
日出東南萬里明,高臺遙指白云生。
漫隨古道尋花柳,肯向時人說姓名。
殘碣舊詩猶有跡,滄波煙艇已忘情。
卻憐擾擾浮生夢,欲向先生問八溟。
秋陰滿一川,刈獲在漁船。
及此為農日,空知惜老年。
水村連白鳥,溪屋覆青煙。
日暮聞舂急,生涯亦可憐。
數尺荒沙沒短垣,半彎秋水抱禪門。
空林葉落牛羊牧,曲徑苔深鳥雀喧。
縣鐸僅存清響寂,斷碑難認暮煙昏。
參天剩有孤松在,萬斛洪濤瀉古原。
丹崖翠壁,秀色從天瀉。見一峰峰盡如畫。
昔謫仙曾到,謂似蓮花,千載后、我欲登山去也。
直兒孫九井,培塿五松,西望香爐庶其亞。
儻此中仙客,拍手相招,肯教我、鸞驂鶴駕。
請從此、逍遙以終焉,又何必,躊躇未完婚嫁。
溪口白云晴不歸,溪邊紅雨沾人衣。
老漁收罾坐釣磯,人家賣酒開雙扉。
槎頭鳊老鱖魚肥,短蓑藉草相因依。
欲醉不醉煙霏微,去與亂鴉投落暉。
社設春申麓,時當成化初。
摩崖留片石,依澗葺新居。
路覓芙蓉徑,陂尋古木墟。
捻須亭在否,游眺興何如。
霜華墜帳角。信逼西風秋絮薄。空外玉砧又作。念孤戍遠情,征衣齊索。羅紈怨錯。算路遙、歸夢難托。君恩重、碧綾分錫,冷辟陣云惡。
非昨。羊皮輕縛。衣短后、西山射鵲。承平猶滯舊約。馬背空寒,犢鼻誰著。暮笳喧萬幕。料挾纊、軍心共樂,邊塵靜,虎文斑繡,笑看倚麟閣。
窮陰滿太虛,積雪凍庭除。
鴉點埋云樹,童依宿火廚。
君恩狐白厚,老病酒杯疏。
江國寒梅早,垂垂已待予。
無私仍克己,克己又無私。
一事兼修飾,終身在省思。
公清多斂怨,高亢易招危。
更切循卑退,方應履坦夷。
王事遄征六月間,風塵假此暫停驂。卜居正喜禪關靜,覽勝親從禹穴探。繞檻煙光清人座,當樓山色遠拖嵐。晨昏多少林巒趣,擬共高人促膝談。
綠樹陰森蔭佛廬,塵襟滌盡旅懷舒。臨風梵韻朝宣課,隔院梆聲晝飼魚。曲徑云深花放后,小亭舟上客來初。就中贏得閒無數,未許憑欄賦索居。
云氣吐吞兮天目之腹,
乳潭沉沉兮鴨潭煜煜。
徐伍朝往而暮來兮雙碧鹿,
可挽而舞兮侑以天風步虛之曲。
子其隱乎,吾與子兮蒔菊。
西天即在海東關,記此沙門舊日顏。
竹徑縫云圍世界,溪橋渡水出人間。
梵音了卻忙中鬧,鳥語吟馀靜里閒。
解到拈花微笑去,暮霞斜掛斗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