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軍器監簿周公子及 其二
一經同雁塔,再入并鴛行。
方喜為寮好,那知夢奠傷。
學多應損壽,文富幸流芳。
有士奇如此,云溪奈閟藏。
一經同雁塔,再入并鴛行。
方喜為寮好,那知夢奠傷。
學多應損壽,文富幸流芳。
有士奇如此,云溪奈閟藏。
曾經一同在科舉中進士題名,又先后同朝為官。剛為同僚交好而欣喜,卻沒想到傳來你去世的傷痛。學問淵博或許折損了壽命,文采豐富幸而能流芳后世。有如此出眾的奇才,云溪啊為何將他深藏(指離世)。
一經:曾經;雁塔:唐代新科進士題名于大雁塔,后指科舉中第。
鴛行:指朝官的行列,因朝官排列整齊如鴛鴦飛行,故稱。
寮:同“僚”,同僚。
夢奠:典出《禮記·檀弓上》,孔子夢坐奠于兩楹之間,后指人去世。
閟(bì)藏:隱藏、埋藏,此處指離世。
此詩為挽詩,當是作者與周公子及(曾任軍器監簿)為同僚,因周英年早逝而作。詩中回憶二人同科進士、共列朝班的交游經歷,表達對逝者才學的贊賞與早逝的痛惜。
全詩通過回憶與逝者的科舉同游、同僚共處之誼,贊揚其學識文采,哀痛其早逝,情感真摯深沉,既體現了對才俊的珍視,也反映了古人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山作屏風云作籬,岧峣亭子俯漣漪。
絕知此地風光好,直為主人心跡奇。
側塞亂花紅被徑,檀欒高竹翠緣陂。
惠連自喜陪幽賞,判卻歸時倒接?。
君不見鐘繇學書夜不眠,以指畫字衣皆穿。當時尺牘來鄴下,錦標玉軸爭流傳。
又不見魯公得法屋漏雨,意象咄咄凌千古。斷碑零落翠苔封,直氣英風猶可覩。
元常獨步黃初際,清臣后出今無繼。風神迥處本天資,巧力亦自精勤至。
羨君好尚何高奇,寒窗弄筆手生胝。向來失計墮塵網,銳氣直欲摩云飛。
男兒舌在心何怍,卻擬臨池尋舊學。要須筆外見鐘顏,會自蛟龍生掌握。
銀鉤石刻余何愛,勸以短歌君勿怠。他時八體妙有余,此歌儻可君紳書。
夕煙浮野圃,春竹過鄰墻。
石澗深深影,風軒遠遠涼。
禪心敲有韻,翠袖倚生香。
不有冰霜勁,蒿萊到汝長。
一軒曾揭鑒為名,軒下方池徹底清。
坐客不須頻拂拭,主人猶恐太分明。
一塵不染原無物,萬象俱涵豈有情。
堪笑越湖三百里,等閑風浪不曾平。
侵凌臘尾近春前,凍色冥冥不見天。
一洗氛埃終自潔,暗催花柳為誰妍。
單衣窶巷無朝爨,垂箔高門有醉眠。
聞道江頭消息好,玉旌瑤幟滿樓船。
山暝雨連夕,今晨天氣清。
遙懷懶庵人,高臥掩柴荊。
幽寂性所嗜,蕭然寄平生。
惟應田叟來,對床話躬耕。
春山罨畫春江平,江頭春船椎鼓聲。鐘陵別乘喚帆席,笑看獵獵風搖旌。
明朝太末經行處,懸愁望斷煙綿樹。勞勞檣燕亦留君,且共推蓬話情素。
鐘陵地雄古名都,美官況復稱題輿。看君逸足展夷路,逐電追風萬里余。
前知按部勞綏撫,箳篂行濕西山雨。君家孺子有遺臺,試向東湖聊訊古。
蘭陰新漉酒吹醅,更折江花勸引杯。圣代興廉訪良吏,遲君卻抱鶴書回。
長春殿古生荊薈,猶有前朝遺物在。
錦囊珍重出玄圭,雙虬刻作蜿蜒態。
枯皮剝制弄幾刓,斷玦精堅磨不殺。
吾聞李氏據江左,文采風流高一代。
當時好玩不獨此,器用往往窮奢汰。
征工選技填御府,不惜千金為賞賚。
治兵唐推英衛精,治民漢許龔黃最。
惜哉取士不知術,妙手獨得庭邽輩。
真主驅馳八極中,荒王逸樂孤城內。
汗青得失更誰論,尤物競為人寶愛。
嗟余視此真糞土,事有至微猶足戒。
投文欲往吊江流,幽魂未泯應慚悔。
高鐘號月掩巖扉,遙想幽人不夢時。
曾聽微言知見妙,應憐懶我用功遲。
幘疏種種寧相貸,窗靜山山尚可疑。
儻有一單容過客,眼中須接秀峰奇。
吾家小步兵,辭林獨輝映。
攜詩過山堂,句挾風云潤。
思嵇遠命駕,訪戴屢乘興。
訂古釋群疑,談玄發清聽。
年均愧質滯,稟異驚才峻。
頼茲時發揮,藥石攻余病。
提攜蘭畹曲,笑語柴門靜。
歸軒騖急響,行炬飄遺燼。
平生共飄流,晚歲同棲遁。
語言聊寫懷,補綴酬斯詠。
君不聞漢時遺榮兩大夫,群公祖道傾京都。
去塵寂寞絕繼踵,但見畫手空傳圖。
君今心事能超古,早束衣冠掛神武。
掉頭不待迫懸車,廣受視君知孰愈。
世人分著金籠頭,或貪微名魚中鉤。
寧如君脫宦海去,飽看遙碧臨清流。
似聞遠目增明處,宛如畫出城南句。
款門何日赴幽期,坐挹云岑為君賦。
想當遐矚窮天垠,吟憐修眉濃綠新。
應嗤爭利推車客,不惜青山碾作塵。
猗猗映門樹,團團若雙蓋。
微風薄層霄,仿佛鬭清籟。
逍遙步其下,秀色吾所愛。
秋來霜葉紅,飄落不相待。
欣忻笑口向西風,噴出元珠顆顆同。
采處倒含秋露白,曬時嬌映夕陽紅。
調漿美著騷經上,涂壁香凝漢殿中。
鼎??也應知此味,莫教姜桂獨成功。
斷虹明晚井,煙靄半隨風。
岸柳霜收綠,庭榴日貸紅。
酒酣腸有海,棋戰手興戎。
賡唱逢勍敵,方知比興功。
浮云卷盡綺霞明,藜杖扶行得晚晴。
斜日水邊???影,孤煙林外鵓鳩聲。
且從樂處安心地,可向艱時觸志兵。
幽意欲言言不得,因君聊復動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