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唱和紅字韻詩八首 其七
斷虹明晚井,煙靄半隨風。
岸柳霜收綠,庭榴日貸紅。
酒酣腸有海,棋戰手興戎。
賡唱逢勍敵,方知比興功。
斷虹明晚井,煙靄半隨風。
岸柳霜收綠,庭榴日貸紅。
酒酣腸有海,棋戰手興戎。
賡唱逢勍敵,方知比興功。
傍晚時分,斷虹映照著水井,煙靄一半隨風飄散。岸邊柳樹經霜褪去了綠色,庭院石榴在陽光下仿佛借來了紅色。飲酒酣暢時,感覺自己肚量如海;下棋激戰,如同雙手在興兵作戰。唱和時遇到強勁對手,才知道比興手法的功效。
斷虹:一段彩虹。
煙靄:云霧,霧氣。
貸:借,這里說石榴借來了紅色,形容石榴紅得鮮艷。
興戎:發動戰爭,這里指下棋時激烈的對抗。
賡唱:酬唱,以詩歌相唱和。
勍敵:強敵。
比興:古代詩歌的兩種表現手法,比是比喻,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
由于信息有限,難以明確具體創作背景。推測可能是詩人與友人張守相互唱和時所作,在閑暇時光里,詩人看到傍晚景色,又與友人進行飲酒、下棋等活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生活場景和表達與友人唱和的樂趣。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生活場景相結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展現出詩歌的藝術魅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文化。
一番風雨洗江城,笳鼓未曾驚。移巢燕子輕飛去,倘重來、綠暗朱明。莫問滄桑,試尋池館,不是舊簾旌。停云靄靄正關情,賦就與誰聽。兩三盞酒黃昏里,料東窗、此意難平。珍重流光,能消永夜,寄語解濃酲。
物外仙山十二臺,松間騎馬記曾來。思鄉懷古腸堪斷,感物傷時眼倦開。窈窕一聲青玉案,葡萄千斛紫霞醅。無邊花柳皆愁思,何事東君費剪裁。
海闊天遙不得還,新禧屢屢寄南蠻。無樓可倚效王粲,有穴相傳累李班。泥滑滑,鳥關關,濛濛春雨萬重山。認蹄索跡尋牛去,破笠芒鞋荊徑間。
幾涴先生漉酒巾,眼中猶是落花頻。春來祗與醉為伴,睡起翻疑夢是真。翠羽棲香秦隴鳥,玉釵墜鬢洛陽人。風光已逐流年去,此事那容更問津?
小草引炎莖,來依三尺檠。芳菲媚長夜,煨燼剩孤榮。煤在容占喜,書臨借發明。自家膏馥在,渾不藉春生。
落日船頭浪,春風江上山。家園幾千里,卻向夢中還。
八桂才名擁漢槎,五云深處即京華。經傳帝里推高座,籌運韓江屬世家。入奏幸聞天上語,陳詩應錫誥中花。更逢小阮收名駿,羨爾同瞻上苑奢。
玉色娟娟凈不華,莫教零落委泥沙。不知刳木為舟日,開過東風幾度花。
湘簾靜不捲,芳篆縈如絲。借問仙省吏,得似含香時。
紙被公無笑不才,兩公相繼有詩來。五更睡足天昏黑,也似他人錦繡堆。
銀漢西流烏接翼,回首人間化為碧。瑤臺月里可避胡,三郎錯路歸魚鳧。《霓裳》月里親偷得,卻怪李謨偷擪笛。
吳姬鬢擁雙鴉,玉人夢里歸家。風弄虛檐鐵馬,天高露下,月明丹桂生華。
目食爛紅三壽圖。宿酲隔歲豁然蘇。仙翁畫筆信時殊。對鏡何須親卻老,傳箋安得倩飛奴。自慚月旦果誰如。
閶闔門開日初曉,紫殿彤樓彩云表。曲江花簇東風春,燕支雪瓣玉精神。躍馬看花花共笑,袍剪宮羅花壓帽。錫宴瓊林繡幄張,翠舞珠歌斗艷陽。鯨吸黃封三百甕,沈酣不忘天恩重。聚首皆言圖報難,微瑕纖類汗人顏。更敕錦衣還故國,傍人爭認登瀛客。五色新裁萊子衣,捧觴調膳舞春暉。舞罷還將舊書讀,鞭霆駕風追往躅。歸朝溥作王家霖,大慰四海蒼生心。
渴雨苗雖未發榮,可無芳意慰坤靈。草緣近水堤邊綠,柳繞新池岸上青。花匠斗供春制度,曲生專與我調停。且傾翠蓋誰如故,依舊槐陰滿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