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方孚若瀑上種梅五首 其五
杖屨暇時常檢點
細分枝干數株樁
試呼童子調霜弄
絕勝奴兵擂曉逄
色映巖松寒引鶴
根連園杞夜聞尨
社中作者铦鋒穎
甘樹降幡束短杠
杖屨暇時常檢點
細分枝干數株樁
試呼童子調霜弄
絕勝奴兵擂曉逄
色映巖松寒引鶴
根連園杞夜聞尨
社中作者铦鋒穎
甘樹降幡束短杠
閑暇時拄杖漫步,常來檢查梅樹,仔細分辨枝干,數著株樁。試著呼喚童子調配霜露養護,遠勝仆役清晨敲擊催促。梅色映照巖松,寒天引來仙鶴;根連園杞,夜里可聞犬吠。詩社中作者文筆鋒利,我甘愿樹起降旗,收起短桿認輸。
杖屨:拐杖與鞋子,代指漫步。
檢點:檢查、查看。
調霜弄:指調配霜露,養護梅樹的細致操作。
奴兵:仆役。
擂曉逄(páng):可能指清晨敲擊器物催促,此處形容繁瑣勞作。
尨(máng):多毛的狗。
社中作者:指詩社中的創作友人。
铦(xiān)鋒穎:形容文筆鋒利、才思敏捷。
降幡:降旗,此處喻指自謙認輸。
短杠:短桿,或指謙遜的姿態。
此詩為劉克莊與友人方孚若(方信孺)唱和之作。方孚若在瀑上種梅,劉克莊以詩回應,記錄種梅的閑適過程及與友人的文學互動,反映南宋文人以詩會友、寄情自然的生活狀態。
全詩圍繞‘種梅’展開,從日常養護的細致到周邊景物的烘托,再到與詩友的唱和,既展現了梅樹的生機與雅致,也體現了文人對生活情趣的追求。末句自謙認輸,更添互動之樂,是一首兼具生活意趣與文學性的唱和佳作。
灼灼庭前花,春風斗紅紫。
隨榮復隨謝,盛衰偶然爾。
草木豈無情,誰能一生死。
我思更如何,欲種菩提子。
執指為月枉施功
一處明時兩處通
月形兼指無交涉
十方剎海性含融
畏景眾芳歇,仙葩此夷猶。
冰姿出新沐,娟娟倚清秋。
昨夢今見之,風鬟玉搔頭。
誰言閨房秀,高情渺林丘。
碧筵古銅壺,一室香四周。
懷人成獨詠,遠思徒悠悠。
龍用中宵壯,風揚廣岸波。
不堪簉鴛鷺,合作傍黿鼉。
寂寂靈妃瑟,滔滔孺子歌。
微君澄練手,如我布帆何。
經月梅林掃跡晴,
照人湖水拍堤平。
軟紅塵里偷閒客,
處士橋邊取次行。
坡仙果何辜,黃州七年客。
價高日月低,名大天地窄。
嗟彼舒亶輩,豈不辨菽麥。
阿黨更妒忌,一視皂與白。
家貧僦屋未安居,
已愿閒官不愿馀。
風靜積塵懸戶牖,
雨深荒菊臥階除。
因過鄉井心常切,
仗有親朋跡未疏。
安得銜杯如二妙,
招邀那復待巾車。
詩情不慣吏塵囂,
心事偏耽野趣幽。
縱使酒尊空北海,
客來一笑也風流。
胡跪石亦穿,
求道庶乎可。
不見雪齊腰,
斷臂安心者。
自憐苦相失,漂泊在天涯。萬里長為客,三年不到家。初春逢驛使,知汝上京華。此后長相憶,愁來眼欲花。
幾載音書絕,鄉關夢寐多。愁來悲骨肉,老去事干戈。路杳紅塵暗,天長白雁過。無由問慈母,康健近如何。
平生經濟學,半世苦為儒。弧矢懷初志,山河憶舊居。塵埃淹歲月,風雪老髭須。安得歸來好,相攜讀父書。
獨斷行天討,親征下詔書。六師誰敢敵,萬里總長驅。列缺轟雷炮,橫參耀隼旟。鉤陳環紫極,肅肅護儲胥。變化鳥蛇陣,橫縱虎豹韜。風生群馬嘯,日落大旗高。御仗森金甲,軍鋒淬寶刀。勝兵嚴壁壘,誰敢卸征袍。圣澤如時雨,軍中盡感恩。犀衣頒七校,駿騎給千屯。令自秋霜肅,綸同春日溫。眾心連指臂,飲馬黑河源。神兵天上落,迅疾下蘭皋。螳臂當車轍,洪爐燎羽毛。妻孥俱自盡,丑類敢潛逃。已奏犁庭績,應將弓矢櫜。俘諜邀寬典,恩先赦脅從。軍門齊款縛,圣度自包容。日逐誠難赦,昆邪亦可封。因知沙漠外,俯首望颙颙。掃穴傳方略,豐碑勒武功。亦曾資眾策,只自斷宸衷。戰伐夷頭曼,威名儷有熊。歸來頒賞賚,燕饗賦《彤弓》。
吾妹賢明號女宗,
奉親曾代白華供。
故應高蹈儕鸞曜,
共許徽音媲郝鐘。
魚檗嘉辰同好客,
湖山勝處每隨蹤。
歸來圖籍今無恙,
金石編成一粲容。
知宰極邊地,
三年鬢已斑。
對愁猶有子,
屢轉不離蠻。
瘴嶺天常晦,
荒城晝亦關。
相思情倍切,
春夢共家山。
圣主臨軒第一春,諸生敷對意俱新。風云早際明時會,民物同歸大造仁。卻羨俊髦高擢第,端期忠孝重書紳。非才沾被今三度,分得恩波下紫宸。
群公同挹廟堂春,多士均沾雨露新。明日藍袍承帝命,一時丹悃答皇仁。騰歡早見傳衢路,稱賀還期擁佩紳。華蓋天高瞻淡墨,遙聽宮漏候嚴宸。
二妙相從寂寞濱,山靈怪有此嘉賓。
作桑下夢才三宿,比橘中翁少一人。
剪截錦機輸子巧,分張寶藏拔予貧。
臨歧但祝俱黃發,莫把華簪換角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