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林中書李禮部同宿囊山三首 其三
二妙相從寂寞濱,山靈怪有此嘉賓。
作桑下夢才三宿,比橘中翁少一人。
剪截錦機輸子巧,分張寶藏拔予貧。
臨歧但祝俱黃發,莫把華簪換角巾。
二妙相從寂寞濱,山靈怪有此嘉賓。
作桑下夢才三宿,比橘中翁少一人。
剪截錦機輸子巧,分張寶藏拔予貧。
臨歧但祝俱黃發,莫把華簪換角巾。
兩位賢能之人相伴來到這寂靜的山邊,連山神都驚訝能有如此尊貴的客人。像在桑樹下投宿般僅停留了三晚,比起橘中的隱者聚會還少了一人。裁剪織錦的機杼,我自認不如您精巧;分享珍貴的寶藏,您讓我這貧乏者得以充實。臨別時只愿我們都能長壽白發,莫要摘下華美的冠簪換上角巾(棄官歸隱)。
二妙:指同時以才德著稱的兩人,此處指林中書、李禮部。
桑下夢:典出《后漢書·襄楷傳》“浮屠不三宿桑下”,指短暫停留。
橘中翁:典出《幽怪錄》,指隱居的仙人,此處代指隱者聚會。
錦機:比喻精巧的文思或技藝。
華簪:古代官員的冠飾,代指官職;角巾:平民的頭巾,代指歸隱。
此詩為劉克莊與林中書、李禮部同宿囊山時所作。囊山為福建莆田名山,詩人與兩位同僚(或友人)在此短暫相聚,借宿山林間,觸景生情,寫下此詩以記其事、抒其懷。
全詩以與友人同宿囊山的經歷為線索,既描繪了山林相聚的雅趣,又通過典故與對話式的表達,展現了友人之間的才德相惜與深厚情誼,尾聯更以“祝黃發”“莫換角巾”的祝愿,流露出對仕途長久、友情恒遠的期待。
衣食從吾十載馀,晨昏供役念勤渠。囊詩慣識橋頭路,煮茗長依竹外廚。解事更誰差可意,鬻丁緣爾重增吁。客舟重過清湖上,愁誦柴桑遣力書。
忍將大隱換粗官?籠鳥轅駒引去難。一昔溪山除夢到,從今案牘當書看。修途汲汲爭馀晷,獨樹蕭蕭向冱寒。尋轍太行愧前輩,卅年讓我得潛盤。
步入泉亭門,苔痕滿蒼蒼。方池廣尋丈,照映漪瀾堂。中有赤鯉魚,斗水亦翱翔。上有玲瓏石,拂拭幽且光。復以甘蕉陰,隱隱聞清香。到此一憩息,頓覺塵懷忘。
幾年瘴海息波濤,棨戟重臨不憚勞。塞上風云嚴虎衛,營中新月照龍韜。一身許國丹心在,百世傳家素業高。見說于今戎務少,秖應詞賦日揮毫。
我才雖不武,縱靶洛陽橋。本是士行志,非因貧折腰。天風吹劫火,國事付回潮。待盡山深處,汗顏猿鶴邀。
羈懷病思正厭厭,詩卷漁竿信手拈。老境何嘗忘一笑,春風也解到窮閻。殘花滿地無馀萼,新筍掀泥已露尖。轉老轉窮君勿笑,熊蹯魚腹豈容兼。鬢毛八九已成霜,此際逢春只自傷??嘤瓴蝗莼ǖ謹?,馀寒猶賴酒禁當。退紅衣焙熏香冷,古錦詩囊覓句忙。堪笑散人閑事業,西窗容易又斜陽。江湖放浪水云人,藥物枝梧夢幻身。移竹南窗初試筍,掃花北陌旋成塵。窮忙自笑常終日,老健猶能不負春。未遂初心惟一事,乞薪賒米惱吾鄰。乞得身歸剡曲邊,衡門茅舍共蕭然。向來誤計守書冊,此日遣愁無酒錢。俗客妒閑來袞袞,流年欺老去翩翩。梨花楊柳清明過,且向江村剩放顛。人生覓飯元多術,最下方為祿代耕。脫卻朝衫猶老健,快如苦雨得春晴。鳥聲頻喚五更夢,花氣頓醒三日酲。最喜晨興聞剝啄,吾兒書札到柴荊。
青荷晝舒白露睎,朱光照耀含素蕤。綠房翠蓋偃參差,紅妝皓腕映漣漪。齊聲一氣歌艷辭,桂舟蘭楫紛屢移,佳人羅帶宜風吹。
昨泛星槎歸粵南,十年時事頗能諳。自從韓范歸廊廟,邊幅何人負重擔。
劍古螭頭脫,年深玉匣藏。不因君拂拭,何得露光芒。
月殿聞隨羽客過,桂宮門外近天河。常娥裝束還何似,潛問君王記得么。
夏日山居好,日長宜學文。金門堪避世,?畝不忘君。林宿三冬雪,巖藏萬里云。屈伸吾道在,何必雜人群。
三華山在亂云間,晴日尋春雨卻還。想見飛橋轉樓閣,碧桃花下水潺潺。
迎得新春入舊科,獨先嘉卉占陽和。今年頓被寒摧朽,應為尖頭送暖多。
滿山綠葉與紅英,瓊圃皆由種植榮。翻笑無人繼真跡,靈芝惟望自天成。
瑟瑟西風,無端吹墜,半池紅膩。慘絕舞衣,猶向曲闌依。零香剩粉,渾不似、舊時嫵媚。知否。花底雙鴛,也為花蕉萃。清盟易替。芳夢難回,寥寥甚無俚。愁絲幾縷,梏入秋心里。剩有荒黃月,只炤枯槃鉛涕。且摘將紫菂,權當作相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