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東坡先生親筆陳季常見過三首 其一
坡仙果何辜,黃州七年客。
價高日月低,名大天地窄。
嗟彼舒亶輩,豈不辨菽麥。
阿黨更妒忌,一視皂與白。
坡仙果何辜,黃州七年客。
價高日月低,名大天地窄。
嗟彼舒亶輩,豈不辨菽麥。
阿黨更妒忌,一視皂與白。
坡仙(蘇軾)究竟有何罪過?竟在黃州客居了七年。他才德之高讓日月也顯低小,名聲之大令天地都覺狹窄。可嘆那舒亶之流,難道連豆麥都分不清是非?他們結黨營私又滿心妒忌,將黑與白混為一談。
坡仙:對蘇軾的尊稱,因其文學成就卓絕,后人以‘仙’譽之。
辜:罪過。
黃州七年客:蘇軾于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至1084年離開,此處‘七年’或為概數,言其貶居之久。
舒亶:北宋官員,曾參與彈劾蘇軾的‘烏臺詩案’,羅織罪名。
辨菽麥:分辨豆與麥,比喻明辨是非;此處反詰,諷刺舒亶之流不辨善惡。
阿黨:結黨營私,偏袒同黨。
皂:黑色,與‘白’相對,指混淆是非。
此詩為追和蘇軾之作。蘇軾因‘烏臺詩案’(1079年)被貶黃州,期間屢遭政治迫害,舒亶等官員羅織罪名構陷。作者通過追和其詩,借題抒發對蘇軾才德的敬佩、對其貶謫遭遇的同情,同時批判當時奸佞結黨、混淆是非的丑惡現象。
全詩以蘇軾黃州貶居為背景,通過對比與直斥,凸顯其才德之高與小人之惡,主旨鮮明。語言質樸激切,情感真摯,是一首為賢者鳴不平、斥奸邪的佳作。
東皇物色未全收,山半登臨當倚樓。
錦里煙光渾在眼,云溪花片亦隨流。
夕陽正好無多景,春序才移已復秋。
卻憶故園林壑美,乘風欲去問何由。
池中此鶴鶴中稀,恐是遼東老令威。
帶雪松枝翹膝脛,放花菱片綴毛衣。
低回且向林間宿,奮迅終須天外飛。
若問故巢知處在,主人相戀未能歸。
誰把江門舊釣臺,移于碧澗俯瀠洄。
無窮鷗鳥供吟弄,更有漁翁共往來。
物外風光真絕境,靜中天地亦初開。
十洲春色四時在,寄語閒花莫亂催。
道教灰飛,佛燈花燦。
大地歡悰,笙歌賞玩。
拄杖子,按下云頭,得失是非,渾然不管。
一點光明耀十虛,古今閱幾平人眼。
因甚如此,司空見慣。
仙宮霧雨春冥冥,電影欲掣雷車轟。
真武真人玉蕤纓,空中丹劍鏗有聲。
手綰神圖《太乙經》,攝御百怪袪三彭。
空山枸杞夜吠鳴,不但河車之紫英。
我來均口眺崢嶸,三十六巖青繞城。
望不能至心嘆驚,少時學道已粗成。
偶然積夢通廣庭,群官召草新宮銘。
綺語未盡千劫更,忽忽一墮隨飛星。
試將尺宅理榛荊,伐毛一洗凡骨腥。
問神何由息我黥,舉酒一酹青山青。
露白秋郊迥,風高宰木凄。深嗟墓門道,猶有聘君題。隱跡龐公并,詩名魏野齊。孝魂招不返,應只在遼西。
白首來官舍,丹旌返舊山。有懷空色養,無日見生還。暮草春回碧,機堂晝掩關。天涯有游子,腸斷舞衣斑。
星星吟鬢已成翁,
萬斛塵埃一笑空。
自是黃花留晚節,
肯將憔悴怨西風。
高臥東山下,言采山中芝。
終南有佳處,奚必仕宦為!
營營投捷徑,徒為達者嗤。
所思道阻長,采采欲贈誰?
薰炙儒先早,朱門授受親。去尋顏巷樂,歸詠點雩春。道妙窮精一,心傳有省循。樂天知命者,憂道不憂貧。
親養九旬馀,先生壽亦如。學充淇澳美,訓釋濟南書。諸老經筵送,俞音寵渥疏。惜非程子聘,中沮亦時歟。
師承心獨切,于道愧無聞。幾載鉆堅嘆,前年枉教勤。墨車回可贊,晉鄙善潛薰。道脈惟其壽,天胡遽喪文。
痛慘哲人痿,愚纏喪母悲。溯風懷紼路,泣雨寫哀詞。學本藏諸用,行皆篤所知。惟馀經訓在,交付有孫枝。
梅村一卷足風流,往復披尋未肯休。
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恩杜陵愁。
裁成蜀錦應慚麗,細比春蠶好更抽。
寒夜短檠相對處,幾多詩興為君收。
草昧經綸日,英雄戰斗年。真人淮泗起,王氣斗牛躔。
命世生良弼,卑棲役大賢。一官曾簿尉,千里正戈鋋。
記室依袁紹,飛書謝魯連。神鷹思飽掣,威鳳必高鶱。
漢祖除秦法,周王卜渭畋。廟堂才不易,束帛禮宜先。
遂有君臣契,能令帷幄專。南征頻克敵,北伐旋摧堅。
《王會》收三統,軍謀出萬全。河山分帶礪,冠蓋儼神仙。
未辟留侯谷,長辭范蠡船。麒麟當日畫,竹帛后時編。
一自丘陵改,重愁歲月遷。隆中猶故宅,綿上少封田。
舊俗還祠廟,清歌入管弦。黃金遺像蝕,鐵券幾人傳?
古瓦鼯鼪落,荒庭檜柏圓。蛛絲虛寢罥,鳥跡斷碑眠。
想像《陰符》策,沉吟《寶劍篇》。前賢馀事業,后死尚迍邅。
去去辭枌梓,棲棲到海堧。空林多雨雪,哀角滿山川。
玉帳無遺術,蒼生久倒懸。憑留一黃石,相待谷城邊。
飄泊天涯歲又除,此生無分得安居。
市聲百閧趨殘夜,世事千般付太虛。
紅燭猶酬司命酒,黃金難覓計然書。
鐘鳴漏盡詩誰祭,詞客高懷愧不如。
萬象森羅不可收,一亭覽盡勝高樓。
涂山南覲尊喬岳,渝水東朝合眾流。
煙起人家天欲暮,云歸海嶠月當秋。
此時此景尤佳絕,約客重來信有由。
名著終南進士科,鐘馗字已俗傳訛。
荒唐事跡談天寶,奇偉遺容肅鬼魔。
小妹新婚遣嫁去,故山捷徑閱人多。
道家一樣能驅疫,瞻仰神威日幾摩。
憶來時點屟向回廊,低聲怕郎知。喜籠燈漸近,金鈴小犬,吠傍瓊帷。惱煞蘭姨憨笑,玉手卷簾遲。行過陰叢里,花影參差。
已是秋千力困,又累卿纖步,百尺樓梯。說弓鞋未繡,明日踏青期。被闌角尖風欺負,忍春寒只著茜羅衣。卻贏得茜紗裙幅,微漬香泥。
憶坐時香燼懶重薰,支頤近妝臺。卻停針不語,欹鬟未整,共斗牙牌。厭煞靈猧低喚,身傍麝裙挨。瓊姊還偷覷,未把帷開。
細撥熏籠余火,怕灰殘心字,炙損金釵。更抱郎橫膝,教捻鳳頭鞋。隔鈿窗文茵斜倚,愛團圓明月好投懷。眠遲慣更籌細數,響送珠街。
憶食時玉案慣雙偎,饞口早流涎。為檀奴生日,持齋私祝,人月長圓。休遣小姑嘗酒,杯側畫文鴛。鸚鵡偏忘飼,喚向窗前。
小試調羹纖手,把梅鹽共糝,故要郎酸。問別來滋味,誰替勸加餐?恁紅蓮炊成香飯,愿渠儂兩意鎮相憐。還試看燕支余暈,猶著唇邊。
憶眠時翠被自籠頭,佯羞托春酲。只訶梨緊系,倩伊親解,斜背紅檠。那怨昨宵耽誤,重與訂蘭盟。夢里還頻喚,兩字卿卿。
誰把銅壺添水,乍月痕東上,倏近三更。喜酥胸貼暖,爭怕嫩寒生。怪驀地檀郎太猛,不提防人聽墮釵聲。肯輸與枕間雙鳳,慣并頭橫。
憶立時墻角罷迷藏,瘦影正亭亭。怕九霞裙皺,仙風吹去,弱骨伶俜。一樣纖纖羅襪,休把婢肩憑。歸燕還相待,早啟紗欞。
只是惺松小膽,漫從渠背后,響觸云屏。鎮抬頭遙望,獨自數春星。把鞋底冰花融暖,賺幾回郎覓遍中庭。拈衣帶佩環聲靜,卻誤誰聽。
憶去時伸指向明蟾,蕙約訂初弦。把鸞據輕拂,螺鬟重整,留贈花鈿。夜雨替人垂淚,侵曉尚綿綿。忘卻香羅帕,粉印依然。
翻囑檀奴珍重,漫相思成病,累我心懸。正秋波斜轉,佯笑慰離筵。偏忍使阿娘待久,只低頭小語故遲延。更攜手要渠親送,扶上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