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廣文之保昌
青氈海上幾經霜,忽報移官又水鄉。
入境定思唐相國,看山猶是漢封疆。
南游冠蓋沖朝霧,北指帆檣下夕陽。
它日飛騰從此度,應馀教澤嶺云長。
青氈海上幾經霜,忽報移官又水鄉。
入境定思唐相國,看山猶是漢封疆。
南游冠蓋沖朝霧,北指帆檣下夕陽。
它日飛騰從此度,應馀教澤嶺云長。
你在海邊清寒之地歷經多年風霜,忽然傳來調任保昌水鄉的消息。到任后定會追思唐代的賢相,望山仍見漢代的封疆。南行的官員車馬沖破晨霧,北去的船帆沐浴夕陽余暉。來日飛黃騰達自此處起步,留下的教化定如嶺云綿長。
青氈:代指文人清寒的生活或學官職位,典出《晉書》王獻之臥青氈事,喻家傳舊物、清寒自守;
移官:調任官職;
唐相國:可能指唐代于保昌有影響的宰相,如韶州曲江(保昌屬韶州)人張九齡;
漢封疆:指保昌地區在漢代已納入疆域,歷史悠久;
冠蓋:官員的冠服與車蓋,代指官員;
教澤:教化的恩澤。
此詩為送別友人梁廣文調任保昌(今廣東南雄)而作。保昌為嶺南要地,歷史悠久,唐代起便有重要政治文化影響。詩人借送別名,既感慨友人此前在偏遠之地的清苦,又肯定保昌的歷史底蘊,表達對其新任的祝賀及教化一方的期許。
此詩為送別佳作,通過回顧友人調任歷程、新地歷史、旅途景象,表達真摯情感。語言典雅,用典自然,重點突出對友人教化澤被后世的期望,體現送別詩中少見的歷史縱深感與人文關懷。
屈宋流風遠,千秋得嗣音。揮毫彈虎淚,撫劍助龍吟。大雅扶輪手,中流擊楫心。涼宵燈似豆,讀罷淚沾襟。
鐵板銅琶唱,天荊地棘愁。新亭周顗淚,舊院李香樓。風雨神明泣,江山祖業留。蒼涼感禾黍,寥落故宮秋。
悲歌壯燕趙,慷慨付秋風。熱血酒盈盞,愁心詩滿筒。識時誰俊杰,說法喚愚蒙。恨恥南朝甚,重重劫火紅。
暮山青。漢陽煙樹冥冥。對楚天、滄波無際,似聞鼓瑟湘靈。白云飛、昔人何在,黃鶴去、仙夢都醒。淚灑西風,情深故國,每因懷古感飄萍。自江上、梅花吹落,玉笛那堪聽。空留得、鴉橫落日,水滿寒汀。
對千古、興亡歷歷,祗余一角危亭。浪花深、英雄淘盡,關河老、風物凋零。帆影依闌,鐘聲送客,隔江漁火正星星。又獨立、晚風無語,玉兔涌滄溟。
關心處、畫中樓閣,屐齒曾經。
云艷風香解語花,晴空庭苑斗春紗。巫山夜夢將尋遍,似有雙峰隱暮霞。
鬧炒斜簪墜馬盤,妝成都覺帶痕寬。芳心相妒不相語,寂寞香肩倚畫欄。
彈丸疏勒勁胡間,
疲卒相看倍苦顏。
一夜范羌沖雪至,
始知生入玉門關。
愜意朝參懶,追歡勢分忘。
劇談逢酒熱,禮射稱弓良。
坐可苔痕濕,行知菊信涼。
無人譏落帽,坐上許清狂。
懊惱釭華欲語,人去不忍倚妝臺。
海棠月上小門開。
來么來。來么來。
我居深山中,細哦求友篇。解后潮海濱,得此璧一聯。
山立古先民,期君能拍肩。茫茫宇宙心,楚楚東南賢。
讀書知姓名,心死非貌敬。昭回不在小,中天揭西柄。
空山三木榻,綠滿風雨徑。歲寒毋忘我,細意匡山詠。
呦呦蘋野春,我友二三子。歸山睡初足,澗壑秋風起。
一瓣無盡香,黃云繞書幾。別吟極雋永,形魂清九耳。
爐香拂座月窺檐,帶玉袍緋列貴閹。為報四臣宣巳至,近前輕揭翠旃簾。
南郊冊禮是新儀,圣主從容得面咨。一一榻前親指授,卻教傳與太常知。
玄極紅云捧帝居,天牌新制煥金書。肇成大享稱嚴配,典禮分明復古初。
丹陛前頭催設位,祠官祝幣列參差。我皇肇舉無前禮,親率諸臣演大儀。
堂開精一連皇極,寶閣金題入紫煙。自是鈞天難可到,幾回身侍玉皇邊。
百子螽斯望接連,皇家胤嗣本綿延。行從毓德宮前過,知是軒龍啟瑞年。
右掖籠燈半掩門,對回玄極巳宵分。遲回暗記絲綸語,此語人間未遣聞。
每夜燒燈頻草奏,夜分直到御前開。中官門隙爭傳遞,知是南宮禮疏來。
法駕前陳炬火開,千官騎從出蓬萊。敕使殿頭先授簡,拜冊南郊當夜回。
星漢昭回夜景澄,靈風不動燎煙凝。遙望袞衣親奠獻,泰壇高處幾回登。
黃氈設幄傍丘壇,絳蠟金爐夜不寒。袞黼才臨催入對,樂章親制賜傳觀。
春卿傳詔捧云盤,日照金龍系綵竿。十道使華銜命出,萬方雷雨布恩寬。
黃綾寫頌奏金鑾,縟典新成際會難。御筆巳批留史館,又教抄在禁中看。
非舫偏名舫,蕭然樹石佳。何須添畫壁,即此是書齋。
柳密風生座,荷新水浸階。湖山都入勝,魚鳥共忘懷。
不覺開詩境,因之溯道涯。棟梁予有待,舟楫汝惟諧。
豈羨雙飛鹢,猶嫌兩部蛙。浮家千百輩,民瘼念江淮。
今朝結制,叢林體例。
長期短期,似兀如癡。
離四句,絕百非,大家相聚吃莖齏。
天氣初寒,樓外月華如雪。孤燈弄影,展卷空悲咽。詞唱金荃,歌翻玉樹,誰似風流英絕。
梅花堪折。記分手、櫻桃時節。萬丈廬山,夢來時、怕阻截。素書題就,見曉星窺闑。
馬去關河,人稀驛路,誰信雁鴻能說。神交但切。豈畏遠離長別。程村時客江西。
細雨斜陽深掩門,落花遍地最銷魂。光陰容易休輕棄,景色無邊誰與論。南浦頻添芳草色,東風恰漲綠波痕。重陰漠漠渾難辨,腸斷春江酒一樽。
綠意紅情倍愴神,幾分煙景幾分春。癲狂柳絮忙于我,輕薄桃花笑向人。山好云留詩作畫,波搖幻象夢疑真。峭寒驀地渾無際,滿目濃陰罩錦茵。
當年閩海見傳烽,犀兕空多棄甲重。
大節并推顏魯國,孤忠直繼段司農。
碑題峴首留殘碣,世握兵符踵舊封。
應與睢陽同廟食,堂堂授命盡從容。
采棒年來可怕人,先生一念只慈仁。
吏奸卻立晴冰曉,民瘼皆蘇化日春。
水生奔蟹簄,樹雜蔭魚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