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厚后弟強甫韻 其十
把茅容膝強名庵,
宜夏宜冬戶向南。
雪厄黃精饑杜二,
花欺白發笑陳三。
爾儂柏下已骨朽,
此老橘中猶手談。
惟有子長贊深遠,
諸家類以淺求聃。
把茅容膝強名庵,
宜夏宜冬戶向南。
雪厄黃精饑杜二,
花欺白發笑陳三。
爾儂柏下已骨朽,
此老橘中猶手談。
惟有子長贊深遠,
諸家類以淺求聃。
用茅草蓋成僅能容膝的小屋,勉強稱作庵堂;門窗朝南,冬夏都適宜居住。大雪阻礙黃精生長,如杜甫當年忍饑;鮮花似笑我白發,如陳三境遇堪憂。你們在柏樹下早已尸骨腐朽,我這老人還在橘樹下對弈。只有司馬遷的贊語深刻高遠,其他各家多淺顯理解老子。
把茅:用茅草蓋房。
容膝:僅能容下雙膝,形容居所狹小。
厄:阻礙、困厄。
黃精:藥用植物,根可充饑。
杜二:杜甫排行第二,代指困頓文人。
陳三:或指陳師道(排行第三),泛指白發失意者。
爾儂:方言,你們。
手談:下圍棋的代稱。
子長:司馬遷字子長,代指深刻的史評。
聃:老子名聃,代指深奧的思想。
推測為作者隱居或閑適時期所作,通過描寫庵居生活,結合歷史人物境遇,反映對淡泊生活的認同及對學問深度的追求。
詩以茅庵生活為引,借杜甫、陳三等典故,對比他人朽骨與自身對弈,最后以司馬遷與諸家對比作結,主旨為安于簡樸、推崇深遠學問,語言質樸而意蘊悠長。
洞庭白波如雪山,九月顛風了作寒。
乾坤蕩沃漫無際,岳陽樓中方好看。
居人習慣占天色,短艇高檣絕行跡。
一點君山乍有無,魚龍作壞三閭宅。
樓上觀湖壯思生,巴陵酒熟香出瓶。
傾壺快飲為君盡,醉殺謫仙詩始成。
二年持節臨荊部,扁舟此地常來去。
今日憑高覺膽驚,歸歟莫與風濤過。
使君仁智心,濟以忠義膽。嬰兒手自撫,猛虎須可攬。
出牧為龔黃,廷議乃陵黯。萬鍾何所加,甔石何所減。
用此始優游,當官免阿諂。向時守高密,民安吏手斂。
乘閑為小臺,節物得周覽。容膝常有余,縱目皆不掩。
山川遠布張,花卉近綴點。筵賓殽核旅,燕居兵衛儼。
比之在陋巷,為樂亦何歉??尚湔哂?,中天猶慘慘。
賜對中楹喜暫留,駐旌聊復到蓬丘。
朋游少別三周歲,尊酒相逢半白頭。
頻拜恩光龍鑄節,屢宣風力隼橫秋。
二邦已見澄清效,更盡寬平緩主憂。
菽藿一簞樂,蒿萊三畝寛。
蒲輪不能起,甕牖有余安。
高節去圭角,久要敦歲寒。
今朝郊外客,誰免涕汍瀾。
積慶承前烈,呈才會圣時。
踐楊朝有籍,治行吏為師。
僚友皆親譽,黎民每去思。
惜哉違世早,志業未全施。
古來賢相稱高奇,虞有皋夔商傅伊。帝臣王佐見謨訓,千載相望如同時。
我朝公輔代間出,鐘秀辰象分躔離。堂堂太尉實異稟,風質粹美和而威。
仁皇始擢自藩翰,渭水兆告非熊羆。立朝早已擅風采,料敵曾不失毫厘。
圣圣相承倚時棟,入登槐鼎出擁麾。司徒相繼據魁軸,勢壓諸夏摧附枝。
一言寤意尊社稷,萬里奔命來戎夷。君臣一體自同德,下鄙漢相矜規隨。
功成治定預告老,還鄉治第當西圻。十年休佚養沖氣,泰宇充茂心欣嬉。
二公勛德誦人口,載于彝鼎歌于詩。吾皇得相柄文武,調燮四序齊璇璣。
孟軻嘗稱圣之任,乃曰百世人之師。固宜天畀兩元老,期頤常保松筠姿。
規橅載在廟堂上,自使風俗淳澆漓。前年召自大名尹,對罷累請菟裘歸。
帝曰公今更強固,閔煩幾政留清規。兩加金貂百官首,再剖玉麟三水涯。
洛人聞之喜且抃,如在旱歲逢云霓。朝臨留府暮私第,偃息又將彌再期。
今春欲作耆英會,涓日象值神俱比。謂宜飲食與宴樂,對接賓客心忘機。
康寧壽富復好德,向此巨福全者稀。席間諸老盡賢杰,相得歡甚欹冠緌。
飲盈百榼似尼父,歌有三樂同榮期。杯盤衍溢逮輿隸,割肉釃酒如林池。
衣冠填咽兩城市,車馬照耀清漣漪。夜闌百炬列紅燭,天寒四座添重幃。
巨儒灑翰序嘉會,義薄皎日垂清暉。諸公半酣各賦詠,含毫疊紙魚鱗差。
詩成累幅燦珠玉,光艷宜若陵鉤奎。歌聲旖旎嘯鸞鳳,酒氣冷冽噴酴醿。
長篇立刻在金石,楷字高揭當軒墀。晉公延賓就綠野,謝傅卜宅臨清溪。
當時貴客亦有數,詎與今日爭光輝。謄書遠報鄴都守,開緘摘句情融怡。
答言遂起歸與興,跡雖未往心先飛。三賢事業固同道,用舍安得常情知。
官尊邦國之柱石,望重士林之羽儀。退舍進用自殊致,大義當以公言推。
不能則止固達識,陳力可行當有為。圣君知臣賢達節,事有輕重須從宜。
寧拘經禮致為政,自有邦人歌袞衣。三臺明潤少微爛,光彩并照大紫微。
子房辟谷方壯歲,張蒼作相當厖眉。曹參置酒坐公府,晉賢高蹈來東籬。
昔人出處固有意,造適自與時推移。光陰可惜且行樂,任從??鴂方春啼。
蜀師當日戍黃金,此地由來險阻深。
漾水東流自紆直,泰山北望正嵚崟。
涼風肅物初秋意,膏澤愆期旦晝陰。
同是天涯未歸客,荒煙斜日正登臨。
鼇禁叨承詔,金華侍執經。
微生輕草芥,圣澤闊滄溟。
鹿性安林野,葵心注闕庭。
堯云不可望,白首涕飄零。
瑣闈官接鳳凰巢,藹藹青云器業高。
一代后先書惠化,三朝中外主風騷。
阜安廣粵新城郭,懾伏幽燕舊節旄。
元相臺樓何處是,蓬萊山壓海波濤。
云蓊蔚兮山之巓,瞻岳靈兮望青天。嶄巖崷崪兮磅礴無垠,巄嵸嵂勃兮寧一以為仁。
草木雜而羅生兮人不可名,鳥獸蕃而走集兮虞不能知。因高錯事兮道此躋陛,登岱勒成兮胡為而七十二君。
齊余心兮不外,高余冠兮甚偉。擷芳杜兮為衣,掇紫芝兮作佩。
柏實兮松華,石髓兮蘭英。蕙肴陳兮玉案,明水湛兮清尊。
誠拳拳兮不解,寐接神兮怳若有言。
嵩高峻極兮生甫與申,周道將明兮宣以中興。
水旱不常兮蟲螟以災,稼穡卒荒兮民生流離。
勞來安集兮之子之功,祐此下民兮寧遺神羞。
騘馬烏紗游洛塵,未能全得自由身。
深慚白首戀微祿,不向青山為散人。
斥鷃卑飛聊取適,冥鴻高舉益難親。
蜀都迢遞千余里,徒誦新詩妙入神。
泉石平生性所耽,謝公延我到東南。
紅蓮幕下煩佳客,文脊山中訪舊巖。
剪竹掃花尋鳥道,捫蘿隨衲問龍潭。
圖經未盡幽潛事,待向仙家起玉函。
昔辭蓮幕去,三十四炎涼。
舊物三峰雪,新悲一鑷霜。
云低秦野闊,木落渭川長。
欲問當時事,無人獨嘆傷。
踽踽出東軒,徐徐步小園。
何須從吏卒,亦不引兒孫。
躡屐尋莎徑,攜筇撥水源。
愁聞俗客到,唯說市朝喧。
小齋新創得新名,大筆標題字勢輕。
養勇所期肩孟子,動心那肯詫齊卿。
川流有本源源聽,月入容光處處明。
此道幾人能仿佛,浪言徒遣俗儒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