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挽詞五首 其四
鼇禁叨承詔,金華侍執經。
微生輕草芥,圣澤闊滄溟。
鹿性安林野,葵心注闕庭。
堯云不可望,白首涕飄零。
鼇禁叨承詔,金華侍執經。
微生輕草芥,圣澤闊滄溟。
鹿性安林野,葵心注闕庭。
堯云不可望,白首涕飄零。
我曾有幸在翰林院領受皇帝詔書,又在金華殿陪侍皇帝講經。我這微小的生命如草芥般輕賤,而圣上的恩澤卻像滄海般廣闊。我本有像鹿一樣安于林野的心性,但對朝廷的忠心就像葵花向著太陽。如今圣上仙逝如堯帝的云氣般不可仰望,我白發蒼蒼不禁涕淚飄零。
鼇禁:翰林院的別稱。叨承:忝受,承受。
金華:金華殿,在漢未央宮,為皇帝講經之所。
微生:微小的生命,這里是詩人自謙。
圣澤:皇帝的恩澤。
鹿性:比喻像鹿一樣喜愛山林自由的本性。
葵心:葵花向日而傾,比喻對君主的忠誠。闕庭:朝廷。
堯云:堯為古代圣君,這里以堯比神宗皇帝。
此詩創作于宋神宗駕崩之后。宋神宗在位時支持王安石變法,力圖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詩人曾在神宗身邊任職,深受其恩澤。神宗的離世讓詩人深感悲痛,于是創作此詩表達哀思。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神宗皇帝。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自身經歷和形象比喻表達對皇帝的感恩與哀思。在文學史上雖不是特別突出,但反映了當時臣子對皇帝的情感和特定歷史時期的氛圍。
珠簾玉柵綺羅叢,猶有承平京洛風。飲罷歸來游騎少,一庭明月夜方中。
憶見紅茵起襪塵,十年相遇浙河津。慇勤怪我凋雙鬢,不似花枝卻耐春。
曾戴花冠入東魯,又攜角杖到西乾。惡嫌黃檗無多子,笑許韶陽爛漫禪。
五日看花憐并葉,今朝斗草得宜男。
楚國茱萸月,吳吟梨栗船。遠游無定所,高臥是何年。浪卷紛紛葉,檣沖澹澹煙。去心還自喜,廬岳倚青天。
小顆猩唇血血紅。噙珠吹露倚東風。朝來煙雨弱為慵。檻外簇來新鳳子,花間彈起白頭翁。何時簠簋薦春宮。
圩田平沒石田枯,秋暑如蒸雨竟無。六十年前曾記得,步行一直過西湖。
何郎當日在房州,曾見梅花倚郡樓。賦罷凌風人已朽,后來白盡幾人頭。
蘆葦深花里,漁歌一曲長。人心雖憶越,帆態似浮湘。石獺銜魚白,汀茅浸浪黃。等閑千萬里,道在亦無妨。
絲竹漸高橈鼓急,瑤津亭下競鳧車。
摘得生枝,拈來并蒂。江郎彩筆嗟神似。苕溪一任綠成陰,蘆川自賞紅如蕊。絳脫綃輕,盤擎玉膩。唐宮驛致輸珍味。不辭長作嶺南人,東坡有語心先醉。
莫惜春光暮。且把春光收貯。綠天香海大包容,六朝金粉探囊取。翻來夾袋從頭數。笑問君知否。空空此內如許。不知可有容卿處。
雙頰朱丹雪染眉,終朝一飯便無為。庭前柏是初年種,今見森森合抱時。
島上離家化,茅茨竹戶開。黃桑雙鵲喜,白日有誰來。擔浪澆秋芋,緣灘取凈苔。回頭深自愧,舊業本蒿萊。
新歲共盤餐,汝獨形神沮。為汝丁寧囑后期,一息悲終古。看擬上云霄,倏忽沈泉路。雁字飄零不作行,況急霰、摧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