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精舍
靜結羅浮屋,鄰雞遠不聞。
秋到屋下田,井井皆黃云。
草堂久無夢,甘與麋鹿群。
我聞彭澤令,恥為二姓臣。
一朝任去來,柴桑漉酒巾。
披圖長嘆息,古今多逸民。
靜結羅浮屋,鄰雞遠不聞。
秋到屋下田,井井皆黃云。
草堂久無夢,甘與麋鹿群。
我聞彭澤令,恥為二姓臣。
一朝任去來,柴桑漉酒巾。
披圖長嘆息,古今多逸民。
靜靜地在羅浮山結廬而居,連遠處的雞鳴聲都聽不到。秋天到了屋下的田地,整齊的莊稼像黃色的云朵。在草堂中久已沒有塵世之夢,甘愿與麋鹿為伴。我聽說彭澤令陶淵明,以做兩朝之臣為恥。一旦決定去留,便在柴桑過著自在漉酒的生活。看著這幅圖不禁長嘆,古往今來有很多隱逸之人。
羅浮屋:在羅浮山建造的屋子,羅浮山為道教名山,此處泛指幽靜居所。
黃云:形容秋天成熟的莊稼像黃色的云朵。
彭澤令: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縣令。
二姓臣:指在兩個朝代為官的臣子。
柴桑:陶淵明故鄉。漉酒巾:濾酒的布巾,體現陶淵明自在的生活狀態。
逸民:隱居避世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陶淵明的贊賞來看,可能創作于詩人對現實不滿,渴望遠離塵世、追求自由生活的時期。當時社會或許存在動蕩、變遷等情況,使詩人產生了這種隱逸的思想。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隱逸生活的追求和對堅守氣節的逸民的敬仰。其特點是借景抒情與用典結合,營造出寧靜悠遠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古代文人對隱逸文化的推崇。
黯山居,偏尋到,賴有好春知我。日歷久刪除,余寒凝、檐鵲何事尚庭賀。
桃符椒顆。權換卻、爐香經課。樓外怕見滄波惡。屏開又倩云鎖。
奈風雨、陰霾天為墮。撩夢亂、山人穩臥。繞籬花幡力薄。付回潮、卷地紅涴。
重關未算計左。聊料理、齏盤蔬銼。祗辛苦、幾個漁樵輩,蒼茫點破。
擁孤衾,正朔風凄緊,氈帳夜生寒。春夢無憑,秋期又誤,迢遞煙水云山。
斷腸處、黃茅瘴雨,恨驄馬、憔悴只空還。揉翠盟孤,啼紅怨切,暗老朱顏。
堪嘆揚州十里,甚倡條冶葉,不省春殘。蔡琰悲笳,昭君怨曲,何預當日悲歡。
謾贏得、西鄰倦客,空惆悵、今古上眉端。夢破梅花,角聲又報春闌。
秋水蒹葭老,晚晴流更清。
蘭舟向淮海,花縣滌琴聲。
一命堪沾物,三年定顯名。
有時看鸂鷘,個個浴河汀。
關左班初罷,楹間夢已長。古今殊頃刻,笑語落冥茫。
露被先生婦,揮金同舍郎。征途冰雪里,誰不為沾裳。
憶昨清源里,高秋駟馬停。猶然稱節使,忽爾返芻靈。
素旐寒仍發,朱扉雨自扃。新阡數行柳,誰復記青萍。
倉皇日暮小停車,
倦倚匡床待煮茶。
風送鶯歌簾影外,
玉樓人撥玉琵琶。
妻子休相咎,
勞生險自多。
商人豈有罪,
同我在風波。
滬海優游鬢未皤,重臨吳會雅情多。
知君文筆傳南北,愧我衰殘莫奈何。
物阜民殷家國頌,秋高氣爽洞庭波。
他時倘得重相會,定唱江鄉久別歌。
杰閣風聲響海潮,不勝寒處近層霄。云邀暮色歸山寺,虹挾秋光落野橋。仄徑無人支臥柏,清泉終古浸單椒。自憐蒲柳凋零易,濟勝常扶瘦沈腰。
前度何曾識道場,重過猶及展重陽。新圖壁掛楓千樹,古字天驚雁一行。石洞人酣霞外酒,丹房花拒夜來霜。鍊師莫笑粗官俗,十七年前侍玉皇。
不分簡絜與胡蘇,故道誰翻《禹貢》書。田舍薪茭官賦稅,山城沙礫古河渠。微波競走催租吏,積雨難通治粟車。眾妙門前重佇立,滿衣塵土發蕭疏。
河山帶礪漢諸侯,供億軍儲寔借籌。應向平江祠下過,鑿渠今得護千艘。
大淮東下接黃河,功比當年瓠子多。治粟舳艫銜尾入,黃旗珠纛照煙波。
歲歲江南百萬來,飛帆揚子急如雷。太倉紅積綱頭雪,又報均輸一度回。
漕河運道上燕都,身佩元戎赤虎符。給餉蕭何功不細,九邊飛挽足防胡。
九衢風靜燭無煙,
寶馬香車往復還。
三十二天應降瑞,
盡移星斗照人間。
小亭斜著青松陰,飛泉百道知山深。
峭石壁立類削玉,枯樹倒出如抽簪。
清游有客攜詩簡,扁舟無帆不要風。
疑是昔年經過處,秭歸西上峰叢叢。
朋簪連日醉如泥,
別后臨流意自迷。
語燕駐空相爾汝,
飛花吹岸各東西。
片帆出扶胥,潮打虎門開。
正愛遠山青,白鳥閒飛來。
舉手望飛云,鳴橈過黃木。
艤舟江上亭,虛空觀日浴。
盤堆郁薁粲豳風,鐘汎函林拂嶰筒。
一朵杖華千里到,六雙蓂莢五云中。
初庚恰向今晨足,鼎甲懸知后日崇。
新息陂頭多赤雁,看排行序上層空。
虎榜先登到鳳池,
前良多以十年期。
雖知勇退急流去,
壯歲功名會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