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趙玉文秋試濟南,阻雨長山客舍,書亡弟叔白題壁句見寄
一從泛江棹,不復問山程。野店誰還宿?秋宵獨有情。
雨聲疏未歇,筆跡儼猶生。良友況如此,那堪為弟兄!
一從泛江棹,不復問山程。野店誰還宿?秋宵獨有情。
雨聲疏未歇,筆跡儼猶生。良友況如此,那堪為弟兄!
自從乘舟泛江之后,就不再走山間路程。這荒野客店還有誰來投宿?秋夜獨對更添別情。稀疏的雨聲還未停歇,弟弟題壁的筆跡仍清晰如生前。好友尚且如此關懷,更怎能承受這兄弟離別的傷痛!
酬:酬答,回應。
秋試:指秋季舉行的科舉考試,此處指趙玉文赴濟南參加秋試。
阻雨:因雨受阻。
野店:鄉村旅舍。
儼猶生:仿佛仍如生前一般清晰。
那堪:哪能忍受,更難以承受。
詩人的弟弟叔白曾于長山客舍題壁,趙玉文秋試赴濟南時,因雨受阻于該客舍,見到叔白題壁句后寄詩給詩人。此詩為詩人酬答趙玉文之作,借題壁舊跡與秋夜雨景,抒發對亡弟的懷念與對友人關懷的感懷。
全詩圍繞秋試阻雨、見亡弟題壁的情境展開,通過雨景、筆跡等細節,將友情與兄弟情交融,情感真摯動人,語言樸實自然,是一首以日常場景傳遞深厚情感的佳作。
學詩如學道,先須養其氣。
植苗無它術,務在除荒穢。
滔滔江漢流,源從濫觴至。
要作千里行,無為半途滯。
青山峩峩聳髻鬟,流水瑟瑟鳴佩環。
朝云暮雨在何許,秋月春風空自閑。
予今老矣鬢且斑,行役殆遍江之南。
舊游渺邈大姑石,吾家側近丫頭巖。
棲鴉既投林,蕭然野人居。獨立茅簷下,依依月生裾。
涉春抱煩疴,茲夕稍自舒。誦公寄來詩,何啻超黃初。
正聲久欲絕,作者徒紛如。得公振頹波,如漢有二疏。
擬欲躡其跡,荒棘廢墾鉏。譬由治田人,必待三年畬。
敢矜一日功,草草同獵漁。窮通固定分,往者悲接輿。
百年等夢間,壽夭誰贏余。如何彼虞翻,惋嘆輒著書。
人生貴適意,安步可當車。茲道儻與聞,他焉從破除。
祇道秋蕭索,木犀能再開。
驚看倚修竹,便恐滿蒼苔。
花瘦非疇昔,香深有自來。
微吟真浪爾,細折為誰哉。
誰云鐘期死,伯牙遂忘琴。
淵明出晉宋,東坡作知音。
究其出處間,岨峿皆直尋。
和詩固亡恙,端若一手斟。
我時誦其集,危坐常加欽。
緬懷兩先生,千古同此心。
蘭生深林中,故與蕭艾同。
春風披拂之,芳氣何沖融。
宜有同心人,采擷佩厥躬。
采擷茍不至,依然守荒叢。
頳肩負薪行,所直不滿百。
大舸載之來,江頭自山積。
不如花作稛,先后價增損。
身逸得錢多,人寧知務本。
杏花燒空紅欲然,柳色亦復青可憐。
胡為雨霰忽交作,已洗破衾還被綿。
去冬梅時雪復雪,未省好看冰玉潔。
祇今縱有已殘枝,零落教人已愁絕。
故知好雨當趣耕,快雨仍須作快晴。
放渠花柳十分事,我欲浩蕩郊原行。
梅開在高岡,仰望不可攀。
微風一動搖,落片紛斕斑。
下者隠幽閟,叢然榛棘間。
著根近溪流,墮地即水灣。
是物佳莫匹,在處堪解顏。
扶藜曳芒??,永日不得還。
晦庵貽我書滿紙,為說君家好兄弟。
人言是公輕許可,我謂親仁乃渠事。
客游偶爾過君廬,中有誠齋榜怡字。
斯人許可蓋不輕,何事齋名契于季。
嗟余夙昔兩公游,與君常恨風馬牛。
何知一見辱傾蓋,四海兄弟寧待求。
有弟有弟江南州,尺書斷絕安與不。
因君使我增離憂,一夜夢逐滄波鷗。
須白底用悲,我十君二五。
亦莫問此身,寒暑堪幾數。
別君春已夏,往往疏勞苦。
況說買江天,重聽誦詩許。
君德故有基,層臺繇累土。
不問鴟鸮詩,猶謂民或侮。
如我乃宜歸,舍農即為圃。
永與世俗辭,君來當勿戶。
宣城死諸葛,管城不中書。我無操舟長,顧病河流紆。
朝來罷茶甌,閑詩念追摹。毛錐不勝任,一戰驚摧車。
孫郎吳中回,此物富有余。自云得秘法,蠹口絕覬覦。
君今英妙年,賦成似相如。自宜給筆札,奏技承明廬。
非如寒窗人,章句分錙銖。多貯竟胡為,何妨稍遺余。
幽蘭一收馨,余卉無足睨。
今晨采樵子,貽我以數蕙。
風氣固王謝,兄弟猶魯衛。
雨合打窗深,于余真得計。
望望龜峰寺,行行番國船。
林深寒日薄,沙逈晚風顛。
能賦思孫楚,同行有惠連。
好詩相撥觸,才盡不能宣。
君公隠牛儈,文休食馬磨。
身則困空乏,道為如切磋。
昧者不知此,輕受鄭灼唾。
遑乎欲奚為,況覓陽春和。
余惟素賤貧,學晚仍廢惰。
念將求歲余,要必取日課。
向來四方游,不辦一室坐。
已深蕪穢遭,更值雪霜挫。
茲行自棲遲,詎得嗟??軻。
固殊南山歸,敢曰東山臥。
胡為論知仁,乃復稱同過。
我無歸去辭,君有歸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