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女兒浦
青山峩峩聳髻鬟,流水瑟瑟鳴佩環。
朝云暮雨在何許,秋月春風空自閑。
予今老矣鬢且斑,行役殆遍江之南。
舊游渺邈大姑石,吾家側近丫頭巖。
青山峩峩聳髻鬟,流水瑟瑟鳴佩環。
朝云暮雨在何許,秋月春風空自閑。
予今老矣鬢且斑,行役殆遍江之南。
舊游渺邈大姑石,吾家側近丫頭巖。
青山高聳,好似美人發髻;流水潺潺,如同玉佩鳴響。朝云暮雨的美景在何處呢?只有秋月春風白白地悠閑流逝。如今我已年老,兩鬢斑白,幾乎走遍了江南各地。過去游覽過的大姑石已在遙遠的記憶中,我家就在那丫頭巖的附近。
峩峩:高聳的樣子。
髻鬟:發髻,這里形容青山的形狀。
瑟瑟:形容水流聲。
佩環:古人佩戴的玉佩,這里形容流水聲像玉佩相擊。
朝云暮雨:出自宋玉《高唐賦》,原指神女的行蹤,后泛指男女歡會,這里指美好的景象。
行役:因公務而旅行。
渺邈:遙遠。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予今老矣鬢且斑,行役殆遍江之南”可知,詩人在年老時已幾乎走遍江南,可能是在某次行役途中經過女兒浦,觸景生情而創作此詩,當時心境或有對時光的感慨和對舊游的懷念。
這首詩以描繪女兒浦的山水景色開篇,引發對時光和舊游的感慨。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年老的惆悵和對往昔的懷念。其特點是景中含情,語言優美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去國三春暮,還家萬里程。不堪孤棹客,心折怒濤聲。樹杪浮云暗,天邊野燒明。同游能賦者,相對總含情。
已近清明尚劇寒,別筵佳月得來難。橫流滿地詩名賤,積雨騎春客袂單。當代猶應思舊德,此才何意就卑官。宣南吾及交中散,花事年時未向闌。
泛廣倦邅回,陵高苦奔峭。江中得孤嶼,足以雄登眺。西睇蒼梧云,東望羅浮嶠。遙天落峰影,遠水明殘照。五羊古都會,往事堪憑吊。中原時逐鹿,一隅常虎嘯。丸泥橫浦關,左纛炎州徼。趙劉及何冼,異曲元同調。各自一時豪,寧貽千載誚。茲丘隔城市,興亡非所召。如何游衍地,繁盛乖年少。遺碑臥苔蘚,壁壘環頹廟。東風吹古臺,歸潮鳴石竅。觴詠對同人,臨流成一笑。驪頷君所探,魚竿吾欲釣。
崎嶇一乘傳,憔悴五羊皮。
秋光勝似春光好,信步行吟一望收。露冷風高人寂寞,香飄丹桂自稠稠。脈脈幽香次第開,花繁重粟凈塵埃。如能釀得桂花酒,邀客舉杯抒詠懷。
十年重上郁孤臺,帶得江湖白發來。滿眼青山舊相識,晚鴉群噪莫驚猜。
一出修門又十年,輩流多已珥金蟬。衰如蠹葉秋先覺,愁似鰥魚夜不眠。輦路疏槐迎駕處,苑城殘日泛湖天。君恩未報身今老,徙倚危樓一泫然。
聞道君家菊,黃花爛熳開。若能移贈我,端勝白衣來。我有白玉酒,君有黃金花。相看九日到,分送野人家。
古人有至心,不在狷與忍。國祿既弗加,吾身可以隱。去矣適其時,耕此荒山畛。更與賢母偕,丘壑情同允。卓哉鸞鳳姿,飄飄高自引。向使屬戎行,豈其遜枝軫。出處何必齊,此心期各盡。末世多浮談,有類激小忿。割股固荒唐,焚山事可哂。微哉仲子廉,立操同蚯蚓。遺祠君故鄉,父老事惟謹。牡丹異凡花,春深洗鉛粉。況此黃蘆林,晚送秋風緊。厲彼頑鈍徒,英名代無隕。
雁序才連昨,分飛別猶匆。不圖歸故里,依舊感飄蓬。三月煙花艷,長江尺素通。臨岐言約略,不盡寸心中。
南岳高峰七十二,祝融峰直老人星。平生最有看山興,一上斯亭雙眼青。
月落山時魚鼓鳴,華堂不動夜來燈。人間擾擾方多事,誰似爐間白發僧。
廿載橫流息逝波,乾坤難造舊山河。《獄中書》是勤王檄,《海上》詩為《正氣歌》。天意何曾忘肅殺,人心無奈厭兵戈。祇今荒冢南屏下,碧血誰將片碣磨。
水石一欄桿,僧歸四山靜。攜琴譜澗泉,月浸夜深冷。
龍門高筑著書臺,特許侯芭問字來。幕下有花憐相府,座中無客不仙才。鏡心朗映回瀾水,屐齒香黏稱意苔。誰識夜涼人靜后,影橋獨鶴正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