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靈州城樓別丘懋實二首 其一
昔別憐君病,茲逢笑獨留。客中仍下榻,醉里更登樓。野樹乘春發,沙云帶日流。離懷當此際,況復是邊頭。
昔別憐君病,茲逢笑獨留。客中仍下榻,醉里更登樓。野樹乘春發,沙云帶日流。離懷當此際,況復是邊頭。
道義秦城重,聲名冀馬空。
河汾談圣制,鄒魯振儒風。
有學堪經世,無官可效忠。
浮云公豈計,吾道自憐窮。
古稱浄琉璃,物現我常寂。
胡為自爭妍,照耀出痕跡。
坐有求心客,駭目不忍看。
愿息終歲勞,留作袖手安。
兩地旌旗一閏中,十年監牧九卿崇。
安輿遍就東南養,遺俗將陶雅頌功。
愛護元身如寶玉,節宣時序戒螟螽。
遙知獨上千山路,處處梅花逐暖風。
清廟圖書寶,熙朝雅頌音。
頻繁三節召,荏苒二毛侵。
衣飲家才足,丘園意亦深。
臥聽床下士,時作武侯吟。
細君吁久寂,季弟猶長貧。
棄我涉遠道,策策傷心神。
舍西三畝畬,作急老自耘。
稻熟曾未割,歸趁秋風新。
憑高難為觀,樓居勢盡傾。
思遠地不遠,空復生遐情。
上惟山遶圍,下惟溪環縈。
此實擅清境,豈以曠朗名。
土俗喜操檝,五月飛駭鯨。
鼓聲沉沉來,起走如狂酲。
不知逐臣悲,但恃勇氣盈。
衰翁繭帳臥,南風吹作棱。
鵝湖鹿洞兩優游,吾道南來誰與儔。
鄮地傳心化已洽,堇山遺教澤長留。
空階向日春風度,棟宇凌云化雨周。
聲譽已垂百世后,長江虹水不空流。
道義時推重,功名志泊如。
肯荒元亮徑,堅臥孔明廬。
樂事千鐘酒,生涯萬卷書。
騎箕天上去,斜月照塞墟。
竹外萬云合,荷心一雁來。
若無歌舞閙,應有鬼神猜。
野岸鋤難遍,幽根暖易栽。
前山未放入,好閣更南開。
劉郎蹤跡若為疎,蟹井山前似里閭。
少小麻風今半愈,長成項疾喜全除。
豐年誰與嘗新稻,吉日因知仄舊廬。
何事別君才百里,可堪終歲斷來書。
曹子苦心懷百憂,古人遠矣思同流。
平生未得雄豪力,今日便肯卑微休。
麻源洞里瓊葉雨,南草市上蘆花秋。
十年老語為誰了,西望滄江空白頭。
夜色清無滓,虛涼月滿亭。
螢飛時度竹,魚躍乍翻萍。
冉冉云歸盡,霏霏露欲零。
劇談渾得趣,相對兩忘形。
瞢頭文之病,敖腳最所患。
軒其奮勇果,榻復墮衰懦。
伊人殆天力,卓地挺修干。
欻入巖云幽,倏出星極爛。
儼如姑射女,娣姒俱整粲。
皎如珊瑚樹,塵垢拭杯案。
昔夸新龍首,伏呂較蚤晏。
又推舊菑川,耄老終佐漢。
況今未六十,急用豈為晚。
行當奏苦疏,朗壓諸儒冠。
望舒雖是月,借作此樓名。
收爾萬家地,歸吾雙眼明。
規模成巧小,景物散縱橫。
人若無高見,虛空柱謾擎。
誰謂居今世,無由見古人。
事新曾閔上,游世葛懷民。
德盛天為侶,慈薰物與春。
清風如尚想,猶足洗囂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