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感懷亡弟湘北
去年當此夕,步屟過子廬。
候門肅以入,列坐情怡愉。
是時群從集,燈火熒前除。
兒童繞我戲,捋髭牽衣裾。
流光如轉燭,景物與時俱。
痛子竟長往,浮云變須臾。
弟兄我七人,強半歸丘墟。
存者與子三,何堪返黃壚。
在原愛由性,撫時感如初。
百年洵難料,一歲行看徂。
強壯子已矣,我衰當何如?
去年當此夕,步屟過子廬。
候門肅以入,列坐情怡愉。
是時群從集,燈火熒前除。
兒童繞我戲,捋髭牽衣裾。
流光如轉燭,景物與時俱。
痛子竟長往,浮云變須臾。
弟兄我七人,強半歸丘墟。
存者與子三,何堪返黃壚。
在原愛由性,撫時感如初。
百年洵難料,一歲行看徂。
強壯子已矣,我衰當何如?
去年的這個夜晚,我穿著木屐走過弟弟的屋舍。他在門口恭敬相迎,我們同坐一處,心情愉悅。那時兄弟子侄都聚在一起,燈火在門前臺階上閃爍。孩子們圍著我嬉戲,拉扯我的胡須和衣襟。時光如燭火轉動般飛逝,景物隨時間變遷。痛心弟弟竟永遠離去,如浮云瞬間消散。我們兄弟七人,大半已埋入墳墓。如今存活的只剩我們三人,怎忍心再面對死亡?兄弟間的友愛出自天性,面對此時此景,感觸如初。人生百年難以預料,一年又將過去。弟弟正值壯年卻已離世,我日漸衰老又該如何?
步屟(xiè):木底鞋,此指穿著木屐行走。
子廬:對弟弟湘北住所的尊稱。
群從(cóng):指兄弟及子侄輩。
熒前除:燈火在門前臺階上閃爍。熒,光亮;除,臺階。
捋髭(lǚ zī):拉扯胡須。
轉燭:燭火轉動,比喻時光飛逝。
強半:大半。
返黃壚(lú):指死亡。黃壚,黃泉、地下。
在原:出自《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喻兄弟友愛。
徂(cú):過去。
已矣:去世。
詩人生于兄弟眾多之家(“弟兄我七人”),然大半早逝。正值除夕這一團圓時節,詩人回憶起去年與亡弟湘北共度的溫馨場景,觸景生情,寫下此詩,抒發對弟弟早逝的悲痛及兄弟離散的哀傷。
全詩以除夕為背景,通過今昔對比,從團聚之樂寫到永別之痛,再感慨兄弟凋零、人生無常,情感真摯深沉,是一首典型的悼亡詩,展現了傳統倫理中兄弟友愛的深厚情感與對生命脆弱的思考。
瑞雪清晨集,丹墀發策初。
德音聞徹蓋,玉色望升車。
羽衛排閶闔,晴光溢紫虛。
琳宮陳玉幣,疏屏宿旌旟。
祼獻多儀備,弦匏九變徐。
太宮無盛舉,掌次省先除。
靈鑒紛昭格,天心不自舒。
孝慈更答告,萬福此攸儲。
興慶池頭三月三,柳如拖綬草如衫。
禊觴臨水筵相屬,文鹢凌波尾競銜。
花雨亂飛紅撲蔌,峰螺遙聳碧嶄巖。
芳辰況任游人樂,不必低將席帽攙。
隨書初見一枝藤,入手方知鍛煉精。
遠寄只緣憐我老,閑攜常似共君行。
靜軒獨倚身同瘦,小圃頻游腳為輕。
何日歸舟上新洛,拄來河岸笑相迎。
劉季當年在古豐,芒碭王氣已連空。
天機先露由啼嫗,人意冥符自董公。
歷數有歸徒勝負,風云相會盡英雄。
不然樊酈蕭曹輩,盡老屠商掾吏中。
靈館驪山下,開元跡尚遺。
蓮穿噴玉溜,字缺照人碑。
古殿天姿晦,真工石像奇。
羽衣沉舊曲,錦雁失前池。
不見長生鹿,猶看連理枝。
辭雄小杜句,意盡老陳詩。
治亂由斯監,賢愚共一悲。
時君自奢儉,繡嶺此何知。
此君齊魯之奇才,三十病廢吁命哉。
來游京國動凄悵,東歸泰山臥崔嵬。
支離攘臂福所倚,功名累身古共哀。
但恐人求駿馬骨,未免卻上黃金臺。
唐季諸侯孰擅雄,鄴邦高襲世勛洪。
圖功自可超煙閣,接士殊優在雪宮。
刀筆風流爭戰外,生靈安帖笑談中。
詩豪墨妙家藏久,二美刊傳定不窮。
雪霽春來極目心,遠眉新黛破遙岑。
風傳花信值寒晚,煙染柳姿隨日春。
酒美好陪游騎鬭,桃香誰待此門尋。
歡期未集芳辰在,冤對慵繙簡字金。
謨明余論在,記博近書傳。
得謝三司重,歸休五福全。
國門回鹵簿,嵩麓望松阡。
天下中庸法,寧惟伯始賢。
終南頻月晦峰巒,一雨民心萬事寬。
救徹旱苗充歲望,洗開山色與人看。
半天橫示全秦壯,積雪高連太白寒。
欲識眾多欣幸意,送湫歌舞滿長安。
未交符竹展先墳,肅肅秋天雨半昏。
榮入松楸雖動色,感深閨??復傷魂。
山川望遠平如日,父老歡迎識舊恩。
白晝錦衣人已駭,更留旄節宿郊村。
曉入吳兒谷,危涂信不虛。
千峰疑絕路,一逕俯容車。
山鳥過云語,田夫半嶺鋤。
時平盡周道,天險欲何如。
半醉長呼意若何,官情道味兩蹉跎。
眼前漸漸故人少,世上紛紛新事多。
疎籟自鳴非節奏,虛舟妄觸任風波。
悲歌深嘆流年急,常憶江南藍采和。
師通禪律外,外學二篇微。
貌似寒山古,身隨風葉飛。
瀟湘曾曉夢,鴻鴈伴南歸。
七十三峰里,云庵拂舊扉。
迢遞穿花出,彎環作篆來。
若非天上醴,不泛洞中杯。
水鳥浮還沒,仙航去復回。
蓬瀛真境事,銷得玉山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