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龍引
徐韨樓船竟不還,
祖龍旋已葬驪山。
瓊田倘致長生草,
眼見諸侯盡入關。
徐韨樓船竟不還,
祖龍旋已葬驪山。
瓊田倘致長生草,
眼見諸侯盡入關。
徐福率領樓船出海求仙最終沒有回來,秦始皇不久就葬在了驪山。倘若真能在仙島求得長生草,也會眼看著各路諸侯都攻入函谷關了。
徐韨(fú):即徐福,秦始皇時方士,曾受秦始皇派遣,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仙。
樓船:有樓的大船,這里指徐福出海求仙所乘的船。
祖龍:指秦始皇。
驪山:在今陜西臨潼東南,秦始皇葬于此。
瓊田:傳說中仙人種玉的田,這里指仙島。
長生草:傳說中能使人長生不老的草。
諸侯:指秦末各地起兵反秦的各路勢力。
此詩創作時間不詳。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求長生不老,多次派方士出海尋找仙藥,其中徐福最為著名。然而秦朝統治殘暴,引發民怨,最終在秦末農民起義和諸侯反秦的浪潮中迅速滅亡。詩人或許是有感于這段歷史,創作此詩諷刺秦始皇的迷信和秦朝統治的腐朽。
這首詩主旨在于諷刺秦始皇追求長生的荒誕行為。其突出特點是借歷史事件進行深刻批判,語言精煉卻富有力度。在文學史上,它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對封建帝王迷信行為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望苑牧英雋,巖廊奉德音。
功如四支重,化以二南深。
安仰嗟維石,能傳賴碎金。
浮云送哀挽,慘澹更為霖。
昭回云漢麗清秋,曾看星槎歷斗牛。
歸去還為竹林會,相望寧減赤松游。
達人軒冕都如夢,塵世功名不自謀。
聞道東山多逸賞,從君欲具五湖舟。
靈液涵秋色,仙花露夕香。
交陰分擢秀,并蒂爛齊芳。
回復天鐘氣,深沈地獻祥。
寶燈輝四照,文羽勢雙翔。
飛蓋宸游密,披圖秘牒光。
重華與同本,并此祝無疆。
大野重陰合,危樓遠望迷。
風兼萬籟響,天與四溟低。
病樹先春發,驚烏未曉啼。
好同伊水客,香阜訪靈棲。
都門一分袂,覉旅兩如何。
薄宦貧病久,畏涂憂懼多。
幾成哭寢戶,幸免葬江波。
彌有三秋感,誰杭一葦過。
新愁添素髪,幽境長青莎。
安得攜君手,開懷醉且歌。
華閣昭回云漢間,侍臣高選奉清閑。
曹劉共許同時貴,楚粵初看報政還。
邂逅相逢驚遠別,從君一笑發愁顏。
莫教鐃鼓催行色,更益春風雨鬢斑。
紅顏翠髪奪春輝,繁手哀弦逐羽巵。
正使千觴無復醉,誰令中曲不勝悲。
留連起舞驚殘夜,倣寫遺音入怨詩。
我識東山安石意,沾襟應自屬桓伊。
淮上稱晨朝,晨光滿麗譙。
有懷空悵望,無和獨行謠。
水色全含鑒,林花半隱樵。
云煙平宿莽,鷗鳥破春苗。
野俗陽歌麗,游人白馬驕。
先生惟寂寞,至樂亦逍遙。
洙泗風差遠,川原景幸饒。
思君不得見,何以助簞瓢。
歲華相逐走燕塵,此夕覉懷暫一申。
把手豈辭三處酒,別家看作二年人。
因逢塞雁驚來信,卻憶江梅贈去春。
莫向天涯憂白髪,東風猶與到關新。
孤城死地尚睢盱,智勇俱當竭蹶趨。
貧且賤焉真恥也,壯之良者盍行乎。
料無豪杰同吳反,陰有神靈助漢誅。
深怪先登少瑕叔,不應時論惜蝥弧。
塘梢黯黯夕云低,蒼莽荒原望四迷。
海日光寒銜島樹,江潮聲暴壓城鼙。
喬林風勁橫雕眼,淺草霜亁快馬蹄。
戰血未收邊戍苦,玉龍誰為一提攜。
汩汩紅塵倦往還,偶來偷得似僧閑。
一心自別清涼處,萬事如經夢寐間。
盡日禪房揮玉麈,幾時仙嶺對冰顏。
知君有術消煩暑,旋琢瓊瑤出道山。
年年常過平津館,解組歸來苦未羸。
曉日初臨金闕動,春風正與玉杯期。
三公就第誰同壽,丞相傳經自有兒。
感舊不辭今日醉,江湖思去已多時。
倦簪華筆直承明,自請分符江外行。
真得蓬萊為治所,徑從云漢濯塵纓。
山游訪古窮書穴,春事劭農見象耕。
若向鑒中望明月,會吟還肯寄新聲。
賞心亭下路,平昔艤歸艎。
游子去何許,綠蕪春自芳。
城根侵海斷,日腳射云長。
往事不堪問,東風故壘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