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李宮允夢弼二首
春色今年稍較遲,賞心猶自托深期。綠情紅意無消息,漫和陽春一闋詞。
兩日東風作意吹,柳稍黃淺綠回遲。疏慵頗怯紅塵陌,羸馬探春獨不疲。
春色今年稍較遲,賞心猶自托深期。綠情紅意無消息,漫和陽春一闋詞。
兩日東風作意吹,柳稍黃淺綠回遲。疏慵頗怯紅塵陌,羸馬探春獨不疲。
今年的春色來得稍晚,令人賞心的景象仍寄托著深切的期待。花草的生機還未顯露,我隨意應和了一首《陽春》詞。兩日來東風刻意吹拂,柳梢剛顯淺黃,綠意返青遲緩。我懶散怕走熱鬧的街道,騎著瘦馬探春卻絲毫不覺疲憊。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來和詩。
托深期:寄托深切的期待。
綠情紅意:代指春天花草萌發的生機。
陽春:此處指《陽春曲》,古樂曲名,后多代指高雅的詩歌。
作意:刻意、特意。
疏慵:懶散,指性格閑散不愿應酬。
紅塵陌:指繁華熱鬧、車水馬龍的街道。
羸馬:瘦弱的馬。
此詩為作者應和李宮允(名夢弼)的唱和之作。古人常以次韻酬答友人,傳遞詩心。創作于春季,時春景遲來,作者因見春未盛而感,故借詩回應友人,表達對春的期待與探春的雅興。
詩以春遲為引,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與閑適的敘事,展現了文人對自然的敏感與恬淡的生活態度。語言平實而意境清新,是古代文人唱和詩中‘以景傳情’的典型之作。
誰念獨坐愁,日暮此南樓。
云去舜祠閉,月明瀟水流。
猿聲何處曉,楓葉滿山秋。
不分匣中鏡,少年看白頭。
南風吹烈火,焰焰燒楚澤。陽景當晝遲,陰天半夜赤。
過處若彗掃,來時如電激。豈復辨蕭蘭,焉能分玉石。
蟲蛇盡爍爛,虎兕出奔迫。積穢皆蕩除,和氣始融液。
堯時既敬授,禹稼斯肇跡。遍生合穎禾,大秀兩岐麥。
家有京坻詠,人無溝壑戚。乃悟焚如功,來歲終受益。
朱邑何為者,桐鄉有古祠。
我心常所慕,二郡老人知。
酌言修舊典,刈楚始登堂。
百拜賓儀盡,三終樂奏長。
想同鶯出谷,看似雁成行。
禮罷知何適,隨云入帝鄉。
可憐他山石,幾度負貞堅。
推遷強為用,雕斫傷自然。
文含巴江浪,色起青城煙。
更聞余玉聲,時入朱絲弦。
鴻災起無朕,有見非前知。
蟻入不足恤,柱傾何可追。
良工操斤斧,沉吟方在斯。
殫材事朽廢,曷若新宏規。
碧水何逶迤,東風吹沙草。
煙波千萬曲,不辨嵩陽道。
病肺不飲酒,傷心不看花。
惟驚望鄉處,猶自隔長沙。
銀宮翠島煙霏霏,
珠樹玲瓏朝日暉。
神仙望見不得到,
卻逐回風何處歸。
越歐百煉時,楚卞三泣地。
二寶無人識,千齡皆棄置。
空巖起白虹,古獄生紫氣。
安得命世客,直來開奧秘。
劍任刜鐘看,玉從投火試。
必能絕疑惑,然后論奇異。
杳杳沖天鶴,風排勢暫違。
有心長自負,無伴可相依。
萬里寧辭遠,三山詎憶歸。
但令毛羽在,何處不翻飛。
遐視輕神寶,傳歸屬圣猷。堯功終有待,文德本無憂。坐受朝汾水,行看告岱丘。那知鼎成后,龍馭弗淹留。
監撫垂三紀,聲徽洽萬方。禮因馳道著,明自墾田彰。積漸承鴻業,從容守太康。更留園寢詔,恭聽有余芳。
早秋同軌至,晨旆露華滋。挽度千夫咽,笳凝六馬遲。劍悲長閉日,衣望出游時。風起西陵樹,凄涼滿孝思。
退渾兒,退渾兒,朔風長在氣何衰。萬群鐵馬從奴虜,強弱由人莫嘆時。
退渾兒,退渾兒,冰消青海草如絲。明堂天子朝萬國,神島龍駒將與誰。
巴江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
荊王獵時逢暮雨,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南浦桃花亞水紅,
水邊柳絮由春風。
鳥鳴喈喈煙蒙蒙,
仙教生為門,仙宗靜為根。
持心若妄求,服食安足論。
鏟惑有靈藥,餌真成本源。
自當出塵網,馭鳳登昆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