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曲
巴江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
荊王獵時逢暮雨,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巴江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
荊王獵時逢暮雨,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巴江上行船經過的上峽一段,山巒重重疊疊。那碧綠峻峭的十二峰,矗立在陽臺之處。當年荊王打獵時正遇傍晚的雨,極目遠眺,魂銷腸斷卻望不見神女,聽到猿猴啼叫三聲,淚水就滴落在衣裳上。
巴江:指長江三峽一帶。上峽:即瞿塘峽。
陽臺:傳說中神女所居之地。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荊王:即楚襄王。傳說他曾游高唐,夢與神女相遇。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是在游覽巫山時,聽聞了荊王與神女的傳說,結合眼前的壯麗山水,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巫山為背景,借荊王的故事抒發情感。詩中景色描寫與傳說融合,營造出獨特意境,體現了詩人對人生求而不得的感慨,在古代寫巫山的詩作中有一定特色。
流蘇團小蝶,伯仲聚仙花。袞繡名非是,瑤琨未足誇。
江海人推百谷王,可無膏澤惠炎方。五龍行水蘇將槁,萬頃秧田喜寖昌。不用飲冰祛內熱,急須沽酒做新涼。卻愁好雨催詩句,愧乏良材取次裝。
驅車出北邙,高墳何累累。狐貍晝躑躅,豐碑隱蒿萊。人云漢將相,奕奕多賢才。一朝隨物化,千秋委寒灰。流光歘飛電,東月忽西頹。黃泉如尾閭,去者不一回。我欲志竹帛,虛名安在哉。不如且行樂,旨酒盈我杯。
漠漠云林小小山,誰家茅屋隱松間。石橋雨過天臺遠,采藥仙人去未還。
春至應多雨,愁緣夜打篷。豈須留滯怨,潤物卻為功。
茲山亙百里,合沓與云齊。隱淪既已托,靈異居然棲。上干蔽白日,下屬帶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聳復低。獨鶴方朝唳,饑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我行雖紆組,兼得尋幽蹊。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茲理庶無暌。
此老三年別,何時萬里回。更無南去雁,猶見北枝梅。會有哀籠鳥,寧須溺死灰。圣朝無棄物,與子賦歸哉。
五羊佳醞少,風俗重燒春。非此惠泉釀,安知秋露醇。自來天美祿,多與酒仙人。君愛婆娑醉,尊罍見貺頻。
岷峨秀氣入京華,鵬翼摶風勢莫涯。昆玉照人呈美璞,楚蘭芬畹擢新芽。朝廷遷陟先諸彥,閭里光榮在一家。不鄙蒙陽疲病守,肯來同醉岸烏紗。言路再居無少補,護邊三歲乏微勛。非才自合投閒地,竭節終期報圣君。老去風光流似水,病來世味薄如云。讀書記一將忘十,少壯誰教不自勤。
結發在邊境,姓名匈奴識。大小七十戰,身若凌空翼。幕府功不報,封侯無消息。醉尉夜呵人,道傍行不得。
惠陽城南浪似雷,惠陽城東江水來。囑郎莫學雙江水,一合千年去不回。
曉發蜀山道,山深人自迷。殘星數徽小,斜月一梳低。隔舍繰車響,遙林杜宇啼。區區事行役,何日得安棲。
江干食息呼扶老,木末攀緣訝宛童。
我愛西巖好,他鄉說故鄉。揚州回鶴背,燕國射龍光。
蕭蕭竹徑暝煙浮,散帙鳴琴事事幽。若比瀟湘漁父隱,門前只少木蘭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