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陳仲和
百年浮世落花風,
漆水榮華一夢空。
拈起數珠都忘卻,
大千沙界入圓融。
百年浮世落花風,
漆水榮華一夢空。
拈起數珠都忘卻,
大千沙界入圓融。
人生百年就像浮世中被落花之風裹挾,在漆水的榮華富貴不過一場空夢。拿起念珠將一切都忘卻,整個廣大的世界都達到了圓融和諧的境界。
浮世:人間,世事。舊時認為人世間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稱。
漆水:可能是地名,代表詩人所經歷的榮華之地。
數珠:即念珠,佛教徒念佛時用以計數的工具。
大千沙界:佛教用語,指廣大無邊的世界。
圓融:指圓滿融通,沒有障礙。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經歷了世事沉浮,對世俗榮華感到失望之后。可能受到佛教思想影響,渴望在精神上尋求解脫和圓融之境。
這首詩主旨是勸人看淡世俗榮華,追求精神解脫。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象征表意,蘊含深刻哲理。在文學上體現了佛教思想對詩歌創作的影響。
燈青鳳脛,正參差齊點。屈戍玲瓏帶愁掩。
恰濛濛、天水浸赤闌橋,人不寐,夢到空園偏魘。
笛聲何處響,乍有還無,似在荷深那邊檻。
隔水倍清蒼,竹脆弦輕,更潭子、鴨頭新染。
才摹得風前不多聲,又攛入伊州,小秦王犯。
春風桃李簇花開,
云海親身洗眼來。
衣缽師傳欽碩學,
始知巖邑有澹臺。
長街躞蹀雨縱橫,
心力空拋約未成。
輸與定庵先會領,
非將此骨媚公卿。
照水殘紅零亂,風喚去。盡日測測輕寒,簾底吹香霧。黃昏客枕無憀,細響當窗雨。看兩兩相依燕新乳。
樓下水,漸綠遍、行舟浦。暮往朝來,心逐片帆輕舉。何日迎門,小檻朱籠報鸚鵡。共剪西窗蜜炬。
夜來寒侵酒席,露微泫。舄履初會,香澤方熏,無端暗雨催人,但怪燈偏簾卷。回顧,始覺驚鴻去云遠。
大都世間,最苦唯聚散。到得春殘,看即是、開離宴。細思別后,柳眼花須更誰剪。此懷何處消遣。
犁牛耕御路,
白門種小麥。
山樓飐飐風波闊,估舶溟溟人語昏。
寒食作陰將變雨,故人臨別只消魂。
坐看海水群飛日,漫及神州戮力言。
出處未殊吾獨瘁,不辭紅袖勸傾樽。
五岳他年事,孤云此日情。
幽期一以愜,塵累肯相攖。
雁影帆前度,漁燈望里明。
山情兼水意,應入夢魂清。
紫髯世外客,玄舄地行仙。歸來歷頭屢改,鬢影只青年。那有貴官氣象,不脫書生風味,坐榻冷無氈。要識心中事,白眼看青天。
算人生,名易遂,節難全。紛紛金紫,一生歌舞在華筵。留取胸中正氣,俯仰人間今古,雷電隱晴川。一笑又初度,聊爾當詩篇。
載酌載獻,惟圣顧歆。
庭陳萬舞,樂備八音。
端冕有恪,以表予一。
心靈風習,習祗拜欽。
欽大禮斯,舉有壬有。
未能無所寄,養鶴復栽梅。
鶴亦太多事,高飛候客來。
昨日虛勞遠候迎,
竹間今喜款柴荊。
西風一激荒山隴,
何限慈孫孝子情。
廬山俯長江,秀色摩青天。
招提選勝地,好景相屬連。
東林最幽曠,殿閣含飛煙。
馨香滿天下,無如遠公蓮。
社客方散后,零落七百年。
之人遠同調,綠綺非絲弦。
不可傾耳授,但許心相傳。
迷津苦難渡,人以師為船。
法鼓忽雷震,此事非偶然。
何時穿蠟屐,問法浮云邊。
寧復露棱角,
明心不受欺。
千年誰可轉,
空照是宗師。
叩齒焚香出世塵,
齋壇鳴磬步虛人。
百花仙醞能留客,
一飯胡麻度幾春。
烈烈炎威半餉消,洗天須用瀉天瓢。
萬方盡享康侯樂,六幕俄除酷吏妖。
當午不煩勤羽扇,廣堂何羨得鮫綃。
陰陽默有乘除數,此日憑誰妙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