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末童謠
犁牛耕御路,
白門種小麥。
犁牛耕御路,
白門種小麥。
耕牛在皇宮的道路上耕地,在白門一帶種植小麥。
犁牛:耕牛。
御路:皇宮專用的道路。
白門:南朝宋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的宣陽門,俗稱為白門。
太和是唐文宗的年號,太和末年,唐朝政治腐敗,宦官專權,朝局動蕩不安。這首童謠可能是民間百姓對當時混亂局勢的一種預言和反映,表達了對社會即將發生重大變革的預感。
這首童謠以獨特的視角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具有一定的預言性質。它簡潔的語言和隱晦的表達,體現了民間文學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民眾的心聲和對時局的看法。
烏啼不為人,聲聲催速老。
雪飛不為人,點點傷懷抱。
總予自心傷,遇物無一好。
爾祖謫仙人,讀書匡山陰。
偉哉云仍孫,千載同此心。
嵯蛾麓峰色,下瞰湘江深。
石徑入煙筱,巖扉閉云岑。
橫經群猿下,散帙雙鶴臨。
掩耳魯生召,抱膝梁甫吟。
松際一片月,照君石上琴。
七弦引遐思,清響生虛林。
圣代堯舜治,夔龍共招尋。
干羽觀苗格,簫韶放鄭淫。
分符辭北闕,錫帶垂南金。
佇看文中賞,遲爾瑤華音。
鬢發皤然八十春,
若為百倍比莊椿。
藉令十此如彭祖,
亦是雞窠九世人。
黃鵠參天飛,半道郁徘徊。腹中車輪轉,君知思憶誰。
黃鵠參天飛,半道還哀鳴。三年失群侶,生離傷人情。
黃鵠參天飛,凝翮爭風回。高翔入率闕,時復乘云頹。
黃鵠參天飛,半道還后渚。欲飛復不飛,悲鳴覓群侶。
團團紅日欲銜山
喜得鄉人作伴還
系?汀沙回首處
饒河孤棹渺茫間
才報春回,只尋常風物,不見金幡。做愁花外嫩草,怎敵嚴寒。濃陰似許,縱無人、自發東園。頻欲問、春回甚處,劇憐齏菜堆盤。
便遣東風無計,但幽草萬感,消受蕭閑。望中楚山越水,洗盡霜顏。鳴禽乍變,燕歸來、已上釵環。憑記取、黃柑青韭,年年逐夢飛還。
鐵干疏枝類偃虬,
絕勝春色滿羅浮。
幾年不作師雄夢,
今日真陪和靖游。
冰雪未銷姑射艷,
風光深鎖上方幽。
誰憐寂寞江南客,
容易看花到白頭。
向逍遙物外,造化工夫,做成幽致。杳靄壺天,映滿空蒼翠。聳秀峰巒,媚春花木,對玉階金砌。方丈瀛洲,非煙非霧,恍移平地。
況值良辰,宴游時候,日永風和,暮春天氣。金母龜臺,傍碧桃陰里。地久天長,父堯子舜,燦綺羅佳會。一部仙韶,九重鸞仗,年年同醉。
雪底黃精興不疏。
積高人上雍,
昭配禮從周。
容易秋風又一年,浮生如夢事如煙!
此身局蹐留天地,小劫滄桑幻海田。
日刻駒光銷壯志,雪泥鴻爪恍前緣。
鄙人筆硯都灰燼,竟為新詩觸緒牽。
秋雨平欺玉川屋,向曉寒窗風撼木。道人閑作木魚歌,使君肯和無弦曲。枯魚剝啄渠自鳴,客夢依稀我方熟。此身安得在蘄州,去覓君家咄嗟粥。
五更木魚鳴繞屋,喚起烏衣曉登木。敲殘千疊萬疊聲,亂盡長清短清曲。天邊孤月猶復明,世上黃粱欲炊熟。老人雖起亦何營,但飲南窗一杯粥。
起寨重招五百兵,
等閑恢復百馀城。
凌煙閣上清風起,
留得將軍萬世名。
解衣坐漁梁
水風來許許
月明不見人
幽篁自相語
板橋流水細,客至竹先迎。
盤果四時具,園花一例清。
論詩關世運,煮茗問濤聲。
暮別青山郭,緇塵復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