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九天閣制步虛詞
龍漢還蕩蕩,瓊宮郁峨峨。九氣結靈篆,千月印明河。
穆穆渝妙容,飄飄登大羅。仙人綠云中,縹緲回空歌。
逍遙永無極,旸谷駐羲和。玉虛啟真境,寶閣凌丹穹。
曜靈洞八窗,空響振回風。絳節飄飖下,玄房曲密通。
中有古仙人,黃公與赤松。飛霞為之佩,下上隨云龍。
龍漢還蕩蕩,瓊宮郁峨峨。九氣結靈篆,千月印明河。
穆穆渝妙容,飄飄登大羅。仙人綠云中,縹緲回空歌。
逍遙永無極,旸谷駐羲和。玉虛啟真境,寶閣凌丹穹。
曜靈洞八窗,空響振回風。絳節飄飖下,玄房曲密通。
中有古仙人,黃公與赤松。飛霞為之佩,下上隨云龍。
龍漢時代依舊浩浩蕩蕩,瓊玉宮殿巍峨聳立。九氣凝聚成靈妙的篆文,千月倒映在明亮的銀河。端莊美好呈現出奇妙容貌,飄飄然登上大羅天。仙人在綠云之中,隱隱約約傳來空中的歌聲。逍遙自在永無止境,在旸谷留住了羲和。玉虛宮開啟了真正的仙境,寶閣凌駕于紅色的蒼穹。太陽光照亮八扇窗戶,空谷回響振動著回風。紅色符節飄飄落下,玄房曲折幽深相互連通。里面有古代的仙人,黃公和赤松。他們以飛霞為玉佩,隨著云龍上下遨游。
龍漢:道教傳說中的遠古時代。
瓊宮:美玉裝飾的宮殿。
九氣:道教概念,指多種元氣。
靈篆:靈妙的篆文。
千月:形容月亮眾多。
明河:銀河。
穆穆:端莊美好貌。
渝妙容:呈現奇妙容貌。
大羅:道教三十六天中最高一重天。
旸谷:傳說中日出的地方。
羲和:神話中為太陽駕車的神。
玉虛:道教所指的仙境。
曜靈:太陽。
絳節:紅色符節,神仙所用。
玄房:幽深的房室。
黃公、赤松:古代仙人。
此詩創作可能與道教文化盛行的背景有關。在道教發展過程中,文人常受其影響創作相關詩詞。作者或許是在對道教教義、神仙境界的向往和思考下,創作此詩以描繪心中的仙境。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道教仙境,展現神仙生活。其突出特點是奇幻的想象和華麗的語言。在文學史上,它豐富了道教題材詩詞的創作,反映了當時道教文化對文學的影響。
元日爭朝闕,奔流若會溟。
路塵和薄霧,騎火接低星。
門響雙魚鑰,車喧百子鈴。
冕旒當翠殿,幢戟滿彤庭。
積歲方編瑞,乘春即省刑。
大官陳禹玉,司歷獻堯蓂。
壽酒三觴退,簫韶九奏停。
太陽開物象,霈澤及生靈。
南陌高山碧,東方曉氣青。
自憐揚子賤,歸草太玄經。
月沒遼城暗出師,
雙龍金角曉天悲。
黃塵滿目隨風散,
不認將軍燕尾旗。
藹藹鳳凰宮,蘭臺玉署通。夜霜凝樹羽,朝日照相風。
官附三臺貴,儒開百氏宗。司言陳禹命,侍講發堯聰。
香卷青編內,鉛分綠字中。綴簽從太史,鏘佩揖群公。
池接天泉碧,林交御果紅。寒龜登故葉,秋蝶戀疏叢。
顏謝征文并,鐘裴直事同。離群驚海鶴,屬思怨江楓。
地遠姑蘇外,山長越絕東。慚當哲匠后,下曲本難工。
伏波簫鼓水云中,
長戟如霜大旆紅。
油幕曉開飛鳥絕,
翩翩上將獨趨風。
霜景催危葉,今朝半樹空。
蕭條故國異,零落旅人同。
颯岸浮寒水,依階擁夜蟲。
隨風偏可羨,得到洛陽宮。
日暖風微南陌頭,青田紅樹起春愁。
伯勞相逐行人別,
為言惆悵嵩陽寺,明月高松應獨游。
南見青山道,依然去國時。
已甘長避地,誰料有還期。
雨霽殘陽薄,人愁獨望遲。
空殘華發在,前事不堪思。
上上開鶉野,師師出鳳城。
因知圣主念,得遂老農情。
隴麥垂秋合,郊塵得雨清。
時新薦玄祖,歲足富蒼生。
卻馬川原靜,聞雞水土平。
熏弦歌舜德,和鼎致堯名。
覽物欣多稼,垂衣御大明。
史官何所錄,稱瑞滿天京。
而今用武爾攻文,
流輩干時獨臥云。
白發青袍趨會府,
定應衡鏡卻慚君。
石林高幾許,金剎在中峰。
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鐘。
竹窗回翠壁,苔徑入寒松。
幸接無生法,疑心怯所從。
江邊盡日雉鳴飛,君向白田何日歸。
楚地蒹葭連海迥,試問疲人與征戰,使君雙淚定沾衣。
佳句應無敵,貞心不有猜。
慚為丈人行,怯見后生才。
泛舸貪斜月,浮橈值早梅。
綠楊新過雨,芳草待君來。
廣庭方緩步,星漢話中移。
月滿關山道,烏啼霜樹枝。
時艱難會合,年長重親知。
前事成金石,凄然淚欲垂。
江上長相憶,因高北望看。
不知攜老幼,何處度艱難。
屈指同人盡,傷心故里殘。
遙憐驅匹馬,白首到微官。
僧家竟何事,掃地與焚香。
清磬度山翠,閑云來竹房。
身心塵外遠,歲月坐中長。
向晚禪堂掩,無人空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