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璣禪師贊
諸法坐處坐,諸佛行處行。
如來無簡擇,清鏡坦然平。
有人借問誰家曲,眨目眉毛何似生。
諸法坐處坐,諸佛行處行。
如來無簡擇,清鏡坦然平。
有人借問誰家曲,眨目眉毛何似生。
各種法義在該安坐時就安坐,諸位佛在該行走時就行走。如來對一切平等看待,沒有分別取舍,就像清澈的鏡子一樣坦然平靜。要是有人問這是誰的曲調,眨眨眼睛、動動眉毛又能如何呢。
諸法:佛教語,指一切事物和現象。
簡擇:挑選、選擇。
清鏡:清澈的鏡子,比喻純凈無染的心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在佛教發展過程中,禪師們常以偈語等形式來表達對佛法的領悟和修行心得。此詩可能是作者在與圓通璣禪師交流或聽聞其佛法見解后,有感而發創作,以贊其修行境界和佛法智慧。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圓通璣禪師所體現的佛法境界,強調無分別、平等清凈的修行理念。其突出特點是用簡潔語言表達深刻禪意。在佛教文學中,這類贊詩有助于傳播佛法思想,對后世研究佛教修行和禪學理念有一定價值。
閑來偕我兩三朋,
靈隱韜光任意行。
慣上雷峰看夕照,
頻從柳浪聽啼鶯。
危樓品茗憑闌坐,
小艇游湖趁月明。
獨步歸途無限苦,
連天烽火滿郊兵。
七十九年間,大地遭欺誑。
且喜葛藤根,今朝嚗地斷。
后代兒孫,三馬九亂。
一紙書來遂隔年,江湖遠地水連天。紛紛橫路又逢此,凜凜歲寒嗟獨然。學道終期世勛業,抄經暫了佛因緣。白頭下士重來拜,依舊鷗汀鷺渚邊。
不上龍門五過秋,袖詩還是覓扁舟。胡然貧病祇如昔,聽爾行藏隨所由。未厭室人能我謫,故防知己作公羞。孟郊五十酸寒尉,想見溧陽神尚游。
中秋淡月沙洲宿,
重九西風小邑荒。
天地扁舟空命酒,
關河千里有新雪。
行廚蕭瑟山姜紫,
入幔伶俜病蝶黃。
遙憶法源松下路,
故人應少孟嘉狂。
維舟聽慣松江雨,離琴更親良友。去住兩傷心,指垂垂煙柳。青山無恙否。怕歸日、野鷗驚瘦。故國春寒,夕陽潮落,卸帆偏又。
不擬此重逢,人何似、飄然白云為耦。語罷即天涯,忍凄涼杯酒。詩情誰共剖。漫相約、石榴開后。雁聲起,渺渺涼天,待夜窗攜手。
鏡中人,花外影。乍見眼波凝。書屋妝樓,同對碧梧井。三年窺宋登垣,何曾私語,真不料、相逢山徑。
雀離頂。憑仗金粟如來,行坐許教并。酥手偷攜,暗解玉彄贈。小姑只是隨身,牽衣又去,恨密約、依然難訂。
建學多通顯,何為尚布衣。
不聞行聘久,始悟設科非。
落日君尋店,深山我掩扉。
幾時殘燭下,重聽講精微。
蘇家小女舊知名
楊柳風前別有情
剝條盤作銀環樣
卷葉吹為玉笛聲
萬甲樓船仗水犀,
一軍鶯燕散前溪。
難聞擁髻消魂語,
戰壘蒼茫落日低。
亦是一都會
人煙不萬家
聲音蠻語雜
風俗鬼祠華
兵餉資荊蜀
夷猶貢馬茶
群才自經略
過客莫深嗟
欲問老回今昔緣,碧霄如夢夢如煙。麻姑已嫁方平老,知住華陽理幾年。
洞門久坐松陰回,溪水自流花自開。儻便得歸便歸去,不須定待鶴飛來。
桐陰重碧,豆葉輕黃,溪沙過雨無泥。盡卷纖云,一鉤涼月樓西。尋思昔游歷歷,記回廊纖手曾攜。好風度,愛吹衣香細,點屐聲低。
誰道離多會少,比露蛩秋蟀,只解凝啼。恨別江淹,舊時南浦都迷。輸成雙星歲歲,料紅墻銀漢難躋。孤夢遠,尚牽人橫閣小梯。
蓬萊海上空前后,石壁千尋戰浪久。記得坡公海上游,搜奇踏上蓬萊首。
土人為此彈子砣,圓熟可愛試攜取。笑攜數枚海上歸,十分海氣囊八九。
乃作詩歌遺老人,自矜東海袖中有。有時舞袖鼓風雷,疑是射鮫奔鯨吼。
有時拂袖散云煙,疑是下獺驅魚走。海汐去兮海潮來,去來呼吸坡公手。
坡公海外擅奇文,奇絕無出坡公右。蓬萊見說變滄桑,袖里茫茫今變否。
貂裘已敝早寒侵,優許歸田奉玉音。欲訪徵君談出處,丹崖翠碧白云深。
詩懷久為俗塵侵,有耳那聞大雅音。折簡相招入吟社,多君于我獨情深。
眼目昏昏鬢雪侵,還鄉猶未改鄉音。良朋倘肯來今雨,便共燒燈話夜深。
天星出屈勢闌干,
五夜傳呼禁漏殘。
虎豹深沉九關遠,
鷦鷯棲息一枝安。
病親黃卷憐燈闇,
老厭青綾怯歲寒。
長有江湖未歸夢,
更將衰白鏡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