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邢惇夫秋懷十首 其一
殘暑已俶裝,好風方來歸。
未能疏團扇,且復制秋衣。
高蟬遽如許,長吟送落暉。
相戒趣女功,莎蟲能表微。
殘暑已俶裝,好風方來歸。
未能疏團扇,且復制秋衣。
高蟬遽如許,長吟送落暉。
相戒趣女功,莎蟲能表微。
殘余的暑氣已開始“整裝”離去,涼爽的秋風正歸來。還沒來得及放下團扇,就又要準備制作秋衣了。高樹上的蟬急促地叫著,長聲吟唱送別落日余暉。人們相互提醒著趕緊做女紅,莎蟲的鳴叫已能預示天氣的細微變化。
俶裝:整裝,這里指暑氣即將消退。
遽:急促。
趣:通“促”,催促。
女功:也作“女工”,指婦女所作的紡織、刺繡、縫紉等事。
莎蟲:莎草中的蟲,其鳴叫往往預示著天氣變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是在夏秋交替之際。此時暑氣漸消、秋風漸起,詩人有感于季節變化而創作此詩,反映了當時普通百姓隨季節變化而進行生活安排的情景。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夏秋交替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狀態。其特點是貼近生活,以自然景象和日常活動入詩。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力和對自然變化的感悟。
共仰頭陀行,能忘世諦情。
回看雙鳳闕,相去一牛鳴。
法向空林說,心隨寶地平。
手巾花氎凈,香帔稻畦成。
聞道邀同舍,相期宿化城。
安知不來往,翻得似無生。
已相殷王國,空余尚父溪。
釣磯開月殿,筑道出云梯。
積水浮香象,深山鳴白雞。
虛空陳伎樂,衣服制虹霓。
墨點三千界,丹飛六一泥。
桃源勿遽返,再訪恐君迷。
先生千歲余,五岳遍曾居。遙識齊侯鼎,新過王母廬。
不能師孔墨,何事問長沮。玉管時來鳳,銅盤即釣魚。
竦身空里語,明目夜中書。自有還丹術,時論太素初。
頻蒙露版詔,時降軟輪車。山靜泉逾響,松高枝轉疏。
支頤問樵客,世上復何如。
萬國仰宗周,衣冠拜冕旒。
玉乘迎大客,金節送諸侯。
祖席傾三省,褰帷向九州。
楊花飛上路,槐色蔭通溝。
來預鈞天樂,歸分漢主憂。
宸章類河漢,垂象滿中州。
碧落風煙外,瑤臺道路賒。如何連帝苑,別自有仙家。
此地回鸞駕,緣溪轉翠華。洞中開日月,窗里發云霞。
庭養沖天鶴,溪流上漢查。種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靜泉逾響,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飯進胡麻。
大道今無外,長生詎有涯。還瞻九霄上,來往五云車。
萬乘親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從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樹連容衛,山河對冕旒。
畫旗搖浦溆,春服滿汀洲。
仙籞龍媒下,神皋鳳蹕留。
從今億萬歲,天寶紀春秋。
明君夢帝先,寶命上齊天。
秦后徒聞樂,周王恥卜年。
玉京移大像,金箓會群仙。
承露調天供,臨空敞御筵。
斗回迎壽酒,山近起爐煙。
愿奉無為化,齋心學自然。
天子幸新豐,旌旗渭水東。
寒山天仗外,溫谷幔城中。
奠玉群仙座,焚香太乙宮。
出游逢牧馬,罷獵見非熊。
上宰無為化,明時太古同。
靈芝三秀紫,陳粟萬箱紅。
王禮尊儒教,天兵小戰功。
謀猶歸哲匠,詞賦屬文宗。
司諫方無闕,陳詩且未工。
長吟吉甫頌,朝夕仰清風。
騎省直明光,雞鳴謁建章。
遙聞侍中佩,暗識令君香。
玉漏隨銅史,天書拜夕郎。
旌旗映閶闔,歌吹滿昭陽。
官舍梅初紫,宮門柳欲黃。
愿將遲日意,同與圣恩長。
上路笙歌滿,春城漏刻長。游人多晝日,明月讓燈光。
魚鑰通翔鳳,龍輿出建章。九衢陳廣樂,百福透名香。
仙伎來金殿,都人繞玉堂。定應偷妙舞,從此學新妝。
奉引迎三事,司儀列萬方。愿將天地壽,同以獻君王。
芙蓉闕下會千官,紫禁朱櫻出上闌。
才是寢園春薦后,
飽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春池深且廣,會待輕舟回。
靡靡綠萍合,垂楊掃復開。
輕陰閣小雨,
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
欲上人衣來。
送君返葬石樓山,
松柏蒼蒼賓馭還。
埋骨白云長已矣,
空余流水向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