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洞山房雜詠為趙太史題五首 古洞棲霞
石磴岧峣掛紫煙,芙蓉萬朵石羊眠。尋仙不用盧敖杖,雙跨虬龍入洞天。
鳥道千盤壓翠微,中峰突兀鎖煙霏。天風兩袖捫蘿上,不道金丹白日飛。
十尺幽軒鎖碧桃,三山羅列畫屏高。登臨忽憶吾家近,萬仞扶桑壓巨鰲。
蕭然行橐賦歸農,琴鶴齋前但故蹤。莫道嶺南無長物,羅浮攜得最高峰。
萬籟無聲晝寂寥,小亭徐坐看花飄。前山何處來人語,一片歸云下晚樵。
石磴岧峣掛紫煙,芙蓉萬朵石羊眠。尋仙不用盧敖杖,雙跨虬龍入洞天。
鳥道千盤壓翠微,中峰突兀鎖煙霏。天風兩袖捫蘿上,不道金丹白日飛。
十尺幽軒鎖碧桃,三山羅列畫屏高。登臨忽憶吾家近,萬仞扶桑壓巨鰲。
蕭然行橐賦歸農,琴鶴齋前但故蹤。莫道嶺南無長物,羅浮攜得最高峰。
萬籟無聲晝寂寥,小亭徐坐看花飄。前山何處來人語,一片歸云下晚樵。
石階高峻,繚繞著紫色的煙霧,石羊仿佛在如萬朵芙蓉般的石頭間沉睡。尋訪仙人不必用盧敖的拐杖,可雙跨虬龍進入洞天福地。曲折的山路盤旋在青山翠谷間,中峰高聳,被煙霧籠罩。兩袖生風,攀著藤蘿向上,沒想到金丹會在白日飛升。十尺的幽靜軒室里鎖著碧桃,三座山峰如高掛的畫屏羅列。登臨此處忽然想起家就在附近,仿佛萬仞高的扶桑山壓在巨鰲背上。灑脫地收拾行囊歸鄉務農,琴鶴齋前只剩舊日蹤跡。別說嶺南沒有珍貴之物,我從羅浮山攜回了最高峰。白晝寂靜,萬籟無聲,在小亭中慢慢坐著看花瓣飄落。前山不知何處傳來人聲,一片歸云伴著晚歸的樵夫。
石磴:石階。岧峣:高峻的樣子。
芙蓉:形容石頭的形狀像芙蓉花。
盧敖杖:傳說盧敖尋仙時所用的拐杖。
虬龍:傳說中的一種龍。
鳥道:形容山路狹窄險峻,僅容飛鳥通過。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山。
捫蘿:攀援藤蘿。
金丹:道教所煉的丹藥,認為服之可以成仙。
幽軒:幽靜的軒室。碧桃:一種桃樹,花重瓣,淡紅色。
三山:傳說中的海上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
行橐:行囊。
琴鶴:琴與鶴,古人常以琴鶴相隨表示清高、雅逸。
長物:多余的東西。
羅浮:山名,在廣東東江之濱。
此詩為趙太史題靈洞山房而作,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可能文人雅士之間有題詠唱和的風氣,詩人游覽靈洞山房,被其景色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詩中體現出的尋仙、歸鄉等情感,也可能與詩人自身的經歷和心境有關,或許其在仕途或生活中有過一些感悟,從而向往超脫塵世的生活。
這首詩以靈洞山房為主題,描繪了其周圍的奇景,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情懷。詩歌主旨圍繞對美景的贊美和對超凡生活的向往,其藝術特色鮮明,意象豐富,意境清幽,在寫景抒情方面有較高的造詣,體現了當時文人的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過盡一春雨,園林氣少和。
偶然扶楖栗,復爾坐盤陀。
小草數行字,殘花一曲歌。
公卿非傲汝,無奈愛閑何。
北陌東阡好弟兄,耄年幸復主齊盟。
同嘗春韭秋菘味,共聽朝猿夜鶴聲。
百世不忘耕稼業,一壺時敘里閭情。
諸孫識字吾真足,安用鵬摶九萬程。
有客可劇談,有酒可盡醉。
老夫老更窮,終日惟坐睡。
既無客款門,酒亦未易致。
頹然北窗下,兀兀有余味。
往者游青城,猶及二三老。
稽首出世師,數語窮至道。
妻子真弊屣,棄去恨不早。
俯仰才幾時,殘骸日衰槁。
吾兒有奇骨,亦復至幽討。
金丹儻可成,白發何足掃。
客中得友絕清真,蓋未傾時意已親。
枕冷不知清夜夢,眼明喜見老成人。
河傾斗落三傳漏,霧散云歸兩幻身。
心亦了然知是妄,覺來未免一酸辛。
乾道之初結草廬,三朝六見紀元初。
年光拋擲雖加倍,生計蕭條愈不如。
目暗欲盲停夜課,發殘無幾怯晨梳。
市聲風便猶關耳,未死終當更徙居。
羸軀一夏困沉綿,不在林間即水邊。
高臥已忘浮世事,小涼漸近早秋天。
桔槔軋軋鳴幽圃,舴艋遙遙入暮煙。
余日無多那諱得,逢人自笑說明年。
短發蕭蕭久掛冠,江湖到處著身寬。
蓼花不逐蘋花老,桐葉常先槲葉殘。
未卜柴荊臨峭絕,且謀蓑笠釣荒寒。
閑人尚愧沙鷗在,始信煙波得意難。
出郭并湖無十里,我歸蟹舍過魚梁。
川云蒼白不成雨,汀樹青紅初著霜。
俗孝家家供菽水,農勤處處筑陂塘。
樂哉追逐鄉三老,半醉行歌詠歲穰。
學道已非生死流,極知心外更何求。
理窮性盡命亦至,氣住神全形自留。
大藥一爐真度世,孤桐三尺可忘憂。
故人怪我歸來晚,太華峰頭又素秋。
水際閑將鶴,林間獨擁琴。
披叢采香草,映樹看珍禽。
正使居無屋,猶勝突不黔。
過春差覺健,處處得幽尋。
短棹飄然信所之,茶園漁市到無時。
風從蘋末蕭蕭起,月過花陰故故遲。
莼菜煮羹吳舊俗,竹枝度曲楚遺辭。
頗聞項里楊梅熟,鄰曲相招莫后期。
疇昔見諸老,從容聞至言。
馬非求路寢,木豈愿犧尊。
臥起數椽屋,嘯歌三畝園。
人生正應爾,云夢不須吞。
稚川師鄭君,才及一卷書。
書大僅如箸,度世蓋有余。
想其所論說,妙極軒昊初。
內篇今雖存,亦復飽蠹魚。
我欲探其原,蹇步空趑趄。
安得插兩翅,從公游太虛。
下帷聽雨聲,開戶延月色。
霏霏半篆香,湛湛一池墨。
徐行舒血脈,危坐學踵息。
吾聞諸先賢,養生莫如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