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游普光寺次棗岡姚寅丈所寄韻
寺頂光搖倚碧霄,曾逢仙侶坐相邀。
雕臺抱日自突兀,寶地堆云何岧峣。
草色欲紉湘水佩,松聲疑弄浙江潮。
莫言一別空追憶,命駕尋僧興未消。
寺頂光搖倚碧霄,曾逢仙侶坐相邀。
雕臺抱日自突兀,寶地堆云何岧峣。
草色欲紉湘水佩,松聲疑弄浙江潮。
莫言一別空追憶,命駕尋僧興未消。
普光寺頂光芒閃耀,仿佛倚靠在碧霄之上,我曾遇到仙侶相邀一同坐下。雕飾的高臺擁抱著太陽,顯得格外突兀,佛地堆積著云朵,多么高峻。草色如同能編織成湘水之畔的玉佩,松濤聲好似在弄起浙江的潮水。不要說這一別只能空自追憶,我駕車去尋訪僧人興致仍未消減。
碧霄:青天。
仙侶:這里指一同游玩的友人。
突兀:高聳的樣子。
寶地:指佛地,即普光寺。
岧峣:高峻的樣子。
紉:編織。
命駕:指命人駕車,即前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詩人在游覽普光寺后,友人姚寅丈寄詩相贈,詩人便依韻而作此詩,以表達對那次游歷的懷念。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穩定,詩人有閑情逸致游覽寺廟,在游覽中獲得了美好的體驗。
這首詩主旨是回憶游覽普光寺的經歷,突出了寺廟景色的壯美和清幽。其特點在于生動的描寫和豐富的想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才情和對自然、人文景觀的感悟。
云龍追逐久相親,四異三同試儗倫。
火急書成輸健者,酒闌客散羨歸人。
田園最是初還樂,鉛槧猶多未了因。
得失寸心吾輩事,桑榆珍重史亭身。
雙眼平生隘八垓,江東法社半蒿萊。
波光清泛耶溪曲,山色奇爭委宛開。
鐘自萬松陰里出,人隨一雁影邊來。
須知水乳相投合,縋石磨磚挽不回。
久未從君行,
出門無可去。
思爾行之善,
秉燭坐至曙。
閑登此亭望,適樂同心賞。
快談積別多,長歌踞高朗。
蠻嶺自迢遞,松杉正蒼莽。
始悅夏風清,更當霽月上。
落落披襟袖,泠泠照宏敞。
坐久夜無聲,但聞水流響。
反治非反治,繆刺豈繆刺。
不同將無同,不異所以異。
寒熱故殊途,左右肯易位。
圣賢善用權,初不失經意。
相從多俊彥,帳影漾朝霞。帶綠春生草,毫揮夜夢花。知人推郭泰,問字愛侯巴。八斗才華競,千秋意氣奢。
瓊催梅岸潔,絮舞柳堤斜。歸去玄英莫,桃源一水遐。
一日玄談合,韶光惜轉眸。雪消伊雒侍,風送舞雩游。此去情誰忍,經年業自悠。龍歸津影別,鶴過洞云留。
方朔三冬趣,希文四海憂。勉旃瑚璉質,莫已琢磨修。
敵技無多莫浪傳,
西京元是宋山川。
書生但可謀帷幄,
壯士得無須彘肩。
數日清寒不肯開,
枝頭閣雪冷皚皚。
霜禽飛去花身動,
一片清香在綠苔。
罷縣人稱屈,悠悠復此行。
渭城秋雁到,秦嶺暮云平。
道路衣從典,風塵劍已鳴。
山西多俠客,莫說是書生。
都門罷祖筵,獨馬去翩翩。
別路荷風外,離懷梅雨前。
山含晴谷樹,日泛曉河煙。
楚客秋看劍,吳人夜控船。
薄言尋樂地,還此盡高天。
城隱諸峰出,溪分四會連。
衣冠崇儼圣,俎豆肅趨賢。
道在祿從薄,官閒地自偏。
花明通德里,云擁廣文氈。
載酒期何日,聽詩動有年。
人間狂是客,江上漫仍仙。
應笑揚雄戟,徒勞草太玄。
白雉重勞貢越裳,珠崖銅柱效梯航。占星不藉南車指,就日曾觀北極光。
楊柳雪飛新傳舍,蓼蕭露湛古詩章。何須更說珊瑚樹,彩筆凌云錦七襄。
一疏曾聞薦馬周,江干握手艤仙舟。雞林敢詡詩增價,猿臂深慚相不侯。
海外有人詢軾轍,山中容我伴巢由。送君心逐南飛雁,五字河梁地爪留。
巖花得雨新如染,古樹懸崖怪欲飛。
日暮溪深人不渡,一雙白鳥傍林歸。
自從認得曹溪路,
鳥道征空步坦途。
攫霧拿云風亦怕,
降魔事畢念蘇盧。
旨蓄原非辦咄嗟,治生本計在桑麻。
帶經學更菑畬勖,椎髻莊逾黻佩華。
荒歲果然能得谷,司晨何必不興家。
許行學說周婆禮,須辨時賢一間差。
蕭散山林一幅巾,
天公乞與自由身。
茅檐不似宮塼暖,
日滿南窗也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