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五言五首 其三
親朋存者少,
歲月去如馳。
不記桃三竊,
猶疑黍一炊。
親朋存者少,
歲月去如馳。
不記桃三竊,
猶疑黍一炊。
親戚朋友中在世的已寥寥無幾,歲月流逝如快馬奔馳般迅疾。早已不記得像東方朔三次偷桃那樣的舊事,還在疑惑人生是否只是黃粱一夢的短暫虛幻。
存者:在世的人。
如馳:像奔馳的車馬,形容時間流逝之快。
桃三竊:用典,指東方朔三次偷西王母仙桃的傳說,出自《漢武故事》。
黍一炊:用典,化用“黃粱夢”典故(唐沈既濟《枕中記》),黍指黃米,一炊即煮一頓飯的時間,喻人生短暫虛幻。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為詩人晚年所作。或因親歷親友離散、歲月更迭,借典故抒懷,反映對人生際遇的哲思。
詩以“親朋少”“歲月馳”的現實感慨起筆,借“桃三竊”“黍一炊”典故延伸,將人生短暫、世事虛幻的主題推向深廣,語言質樸而意蘊悠長。
移土湖岸邊,一半和魚子。
池中得春雨,點點活如蟻。
一月便翠鱗,終年必赪尾。
借問兩綬人,誰知種魚利。
平山堂下花無數,
看到海棠春好處。
東君用意惱風光,
遲日放開陰勒住。
故園寒食看花客,眠盡云帆窄。王郎難信不風流,慣學吹簫弄酒石城游。
南朝一抹沈煙霧,喚作銷魂路。別來相寄彩箋頻,縱使春山無恙也愁人。
家計松梅竹,日程琴酒棋。
呼猿僧到處,放鶴客來時。
壁上皆蘇字,窗門只白詩。
卜鄰心已決,未得買山資。
蠻矯無端漢鼎爭,羽書雪片盡軍情。墨云漸壓江頭重,華發新從鬢角生。玉宇久無蟾魄影,荒城惟聽馬蹄聲。幾回欲作還鄉計,道路烽煙恐未清。
梅雨連朝水滿堤,思歸無計滯屯溪。遙瞻江皖森戈戟,苦念家山震鼓鼙。錦字千行人不返,畫梁一炬燕何棲?愴懷最是兵氛后,日暮紛紛杜宇啼。
門掩湖村靜
堂幽落葉深
青鐙風雨夜
白首故人心
志在留長劍
囊空挾古琴
來春毋爽約
掉臂入山林
彈罷朱弦歌白苧,闌干十二閑憑。層云隱隱蕩胸生。嵐浮空翠合,霜肅老秋橫。
江燕湘鴻開倦眼,照天寒燧休驚。西山晚色卜陰晴。樓臺金碧影,新月吐微明。
晚涼新曲按琵琶,
茉莉花開日已斜。
一擔香風滿城送,
深宵散作助情花。
掃除學法啖諸生,
精銳銷磨直可坑。
乞斬三奸亦人爾,
汝曹何忍負齋黌。
昔年游蜀夢,
此日遂初身。
絳灌人何在,
巢由自結鄰。
門堪羅鳥雀,
酒可漉綸巾。
回首風塵跡,
甘為臥隱淪。
桑乾曉渡水東流,
攬轡平生好遠游。
塔映遙紅撐落日,
山添空翠入殘秋。
張華宅畔書簽冷,
樂毅墳邊蘚碣留。
茅舍當壚能喚客,
金貂買醉不須愁。
月凈江空浩不流,別君今夜得同舟。雞聲莫自催眠去,明日相看天際頭。
故人執手重牽衣,尊酒殷勤不忍歸。別后風霜各自保,天南天北共春暉。
憶昔相逢歲在丑,五載天涯惜分手。如何復此客中別,小住匆匆未為久。
君家舊在東海東,君才矯矯如游龍。獨憐孤貧亦如我,打包行腳身飄蓬。
飄蓬一去知何處,風雨西泠夢中路。錦囊收盡好山川,郵筒定有驚人句。
少陵已往謫仙死,后之作者竟誰是。韓門張李蘇秦黃,同學故人望吾子。
我輩行藏不可常,側身東望天海長。那堪去住同為客,辜負桑榆愛日光。
省郎潦倒今何處,敗壁風生霜竹枝。滿世□□專翰墨,誰為真賞拂蛛絲。
獨來野寺無人識,故作寒崖雪壓枝。想得平生藏妙手,只今猶在鬢如絲。
飛雪亭前,宜春臺上。
物有萬殊,春無兩樣。
住不顧去底,猶欠劈面拳。
去不顧住底,好與攔腮掌。
直饒去住兩忘,如龍似象。
棒折也不放,是罰是賞。
為人須為徹,殺人須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