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一百首 其四十八 周堪
舊?臣學淺,晚召主恩深。莫鑒蕭張否,重來遂病瘖。
舊?臣學淺,晚召主恩深。莫鑒蕭張否,重來遂病瘖。
某聞內丹不可見,不待施工自成煉。羲皇以上幾春秋,何啻千千萬萬轉。
到今晝夜流光涌,金烏夜照廣寒殿。余輝散發綴碧落,稀稠紛糾珠玉濺。
沖氣祥精騰太虛,舒卷飛浮態累變。映空曉景綠拖藍,錯綺晚凝紅染茜。
有時震響轟冥蒙,有時熠燿盤飛線。有時清潤垂冰絲,有時怱舞瓊花片。
其間秀結成山川,密木繁林飛鳥蟲魚次第現。龍翔鳳鳴寶藏興,絪缊孕瑞生群英。
四明之麓鄞之曲,育神含和備五福。中有祥光兩派明,內虛外應無不燭。
能聽能言能往復。屈伸俯仰天然奇,不知手舞蹈與足。
二十年前忽轉移,驀過慈川天寶山之西。翠微曲復煙霞深,變化游徙誰復知端倪。
石魚樓閣云氣低,比年往往暫此棲。御風兩渡浙河去,又尋歸路從桃蹊。
桃源深處無人識,縱復經從當面迷。天實秘此丹,所見惟童顏。
暫時一語露一班,不直知音又復還。
奚必生申向岳求,臥龍山水瑞光浮。
御風天上騎箕尾,持節人間占斗牛。
巖下光芒驚走電,筆端河漢瀉新秋。
精神已致鳴山雨,更愿為霖徧九州。
行行疊石正新秋,山氣清涼老火收。
云出半天三五岫,江橫一水萬千洲。
少休官里文書冗,且向仙家洞府游。
白浪卷空瀾蠡岸,望中數點是歸舟。
庭前植三桂,門外栽五柳。
有禽號仙客,愛蓮呼靜友。
鄰墻竹千挺,晚色落杯酒。
終日對此君,烏知非我有。
自古挑才揚,暨漢多書木。才木雖不同,一音貫吳蜀。
大道無異同,奚庸析耳目。千載覺者幾,邇來帝錫福。
所知余百人,宗祖慈湖麓。天地吾施生,四時吾繼續。
日月吾光明,變化吾機軸。夫人同此機,宇內皆吾族。
惟日用不知,被褐而懷玉。禮三百三千,是誰不備足。
父母誰不愛,弟幼誰不育。事上誰不敬,對賓誰不肅。
步步在杏壇,句句香芬馥。群峰穿白云,碧流響松谷。
諄諄帝誨我,敢不拱承囑。夙興筆此詩,既復從首讀。
此讀人不聞,惟有庭前菊。
創平痛方定,醉甚忽解酲。
乃作翻然思,遽能免心驚。
君子足遠慮,小人無隠情。
有言儻可吐,守口何如瓶。
仕至二千石,年余七十秋。
長生應有訣,勇退復何求。
耆舊凋零盡,功名取次休。
莫陪蒿里餞,東望隴云愁。
自古東南第一山,于今無異玉門關。
亂云衰草蒼茫外,赤縣神州指顧間。
擊楫何人酬壯志,憑欄終日慘愁顏。
中原父老應遺恨,祇見旃車歲往還。
杏圃僊游遠,桃源往事虧。
名高孝婦傳,詞掞外孫碑。
孟鼎方知貴,萊衣不復嬉。
生男有如此,天道豈無知。
離別一何久,漂流不記年。
昔君猶壯歲,今我亦華鬋。
隔闊疑如夢,從容喜欲顛。
弟兄能有幾,及此對床眠。
平生中興念,渴飲而饑食。落落不可合,令人氣填臆。
歸來牧桂州,才人用轉窄。撫摩日多暇,整整戎事飭。
偏伍聯浮游,坐作親部勒。異時了劇寇,乃此諸校力。
論兵較利鈍,夫豈謂深識。牛刀何施宜,功乃在雞肋。
誰知我公心,抆淚三嘆息。
中年再舉子,可喜亦可憐。
半晬已知父,舉手拊我肩。
欲別不忍去,離懷重凄然。
兒生苦多病,此念有拳拳。
江聲鏖旅枕,展轉不得眠。
恍若聞兒聲,常如在目前。
我思不能已,汝病何當痊。
王事相促迫,平明又加鞭。
昭回云漢揭天章,忽到人間足寵光。
必有飏言興率作,不須擊筑嘆飛揚。
湛恩汪濊傾多士,密意綢繆際萬方。
何幸小臣陪俊造,一如豐草在成康。
自憐衰病力難勝,豈不懷歸畏友朋。
隨牒偶來真漫士,打包即去類孤僧。
頭顱種種何勞問,面目棱棱自取憎。
頼有一廛今可老,不妨飲水曲吾肱。
我官廣文館,門巷正蕭索。
王孫幸過我,開口有請托。
索詩慈順堂,一再不可卻。
人心有太平,此豈易描摸。
夭夭吹棘心,韡韡燦棣萼。
君方大歡足,天地費酬酢。
而我獨零丁,詩復那可作。
因君索詩苦,謾薦嘗試藥。
中庸十五章,此理非外鑠。
反身若不誠,為善終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