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碓
午枕閒隨夢出塵,
覺來不記是城闉。
寂無人語惟聞碓,
恐有穿腰持石人。
午枕閒隨夢出塵,
覺來不記是城闉。
寂無人語惟聞碓,
恐有穿腰持石人。
中午枕著枕頭悠閑地隨著夢境超脫塵世,醒來后已記不清身處城門外。周圍寂靜無人說話,只聽見水碓的聲音,真擔心會有像傳說中穿腰持石的怪人出現。
午枕:中午睡覺。
出塵:超脫塵世。
城闉(yīn):城門外。
碓(duì):水碓,利用水力舂米的器具。
穿腰持石人:可能是傳說中的怪異形象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描繪的鄉村水碓場景推測,可能是詩人在鄉村游歷或居住時,于午后休息醒來有感而發創作的,當時可能處于相對寧靜、少有人打擾的環境。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午后的寧靜場景及詩人的獨特感受。其突出特點是意境營造和虛實結合手法運用。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觀察和獨特表達。
野果散高林,雀鼠食之宜。
設非人所殘,一顆不敢窺。
寧由網罻防,亦無神物司。
食道固當爾,雀鼠猶有知。
今朝胡不樂,取書一哦之。
饑窮古不免,陶生良有辭。
骨肉同天倫,僮仆緣食來。
如何長年中,萬事付酒杯。
脫身得一飽,激烈陳歌詩。
不如魯侯仁,借貸英雄材。
嗟余亦有作,欲向誰同貽。
鑿開神斧是何年,珠雁金鳧鎖冷煙。
薜荔帶云懸古木,轆轤卷月出秋泉。
巖前洗劍精疑伏,林下烹茶味亦禪。
高倚石闌清嘯發,恐驚池底老龍眠。
迢遞三山道,重來感舊游。
潮聲寒帶雨,山色淡生秋。
寄驛通鄉信,題詩記旅愁。
江湖十年客,兩度到西州。
幽蟲聒午枕,掩抑聲千萬。
風前以虛鳴,蟋蟀最多怨。
我靜乃得聞,一一來自獻。
憧憧道傍子,與爾故相遠。
十年湖海嘆飄零,晚景投閑百念輕。
看水看山真有味,學書學劍恨無成。
竹風吟曉詩情動,梧雨敲秋客夢驚。
老傍人門非久計,不如歸去學淵明。
楹夢驚殘忽告終,儒林多士失宗工。
云間便覺無清氣,江上誰能繼古風。
蕙帳夜闌孤鶴怨,茅齋人去九山空。
我來豈為私情哭,痛哭君亡吾道窮。
爆竹驚殘臘,冬春此夕分。
且斟分歲酒,懶賦送窮文。
客思愁簷雨,鄉心逐海云。
陽和在何處,明日問東君。
不厭茅廬小,棲棲寄此身。
菊殘如倦客,梅瘦似詩人。
有地堪藏拙,無醫可療貧。
并州故鄉夢,長憶鑒湖春。
都道人生七十稀,老逢初度嘆衰遲。
飛觴醉月貧無酒,走筆迎春富有詩。
憔悴自憐蒲柳質,劬勞空起蓼莪思。
門無賀客清如水,獨對蘭花誦楚辭。
千巖帶雪,萬水生冰。
今夜寒極歲極,明朝日新月新。
山僧禪床角頭拂子,長時間掛不犯纖塵。
信手拈來,春回大地。
展慈容于釋迦老子,收怒氣于金剛眼睛。
只者一著,最妙最靈。
今正是時,如何委悉,浩浩塵中尋不見,見無見處卻分明。
古鼎煙銷倦點朱,翛然高臥夜寒初。
四簷寂寂半床夢,兩鬢蕭蕭一卷書。
日月冥心知代謝,陰陽回首驗盈虛。
起來萬象皆吾有,收拾乾坤在草廬。
濁醪妙理契心期,小甕新??香滿巵。
閑里一生長是醉,飲中三昧有誰知。
幕天席地忘形處,枕曲眠糟得意時。
此味靈均應未解,獨醒到死欲何為。
中年涉事熟,欲學唾面婁。
逡巡避少年,起穢不敢酬。
旁人吁已甚,自喜計慮周。
微勞消厚疚,淺辱勝深憂。
從知為下安,處上反無儔。
人生各有志,勇懦從所求。
入山采芝薇,豺虎據我丘。入海尋蓬萊,鯨鯢掀我舟。
山海兩有礙,獨立凝遠愁。
美人渺天西,瑤音寄青羽。
自言招客星,寒川釣煙雨。
風雅一手提,學子屨滿戶。
行行古臺上,仰天哭所思。
余哀散林木,此意誰能知。
夜夢繞勾越,落日冬青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