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前一日已如深秋有感二首 其二
護塞寧須右北平,
拂云祠是受降城。
誰知此志成虛語,
白首燈前聽雁聲。
護塞寧須右北平,
拂云祠是受降城。
誰知此志成虛語,
白首燈前聽雁聲。
守衛邊塞難道必須依賴右北平那樣的名將?拂云祠所在之地本應是受降城的所在。誰能料到這一腔戍邊壯志終成空言,如今白發蒼蒼只能在燈前聽著秋雁的哀鳴。
右北平:漢代郡名,治所在今遼寧凌源西南,漢代名將李廣曾任右北平太守,匈奴畏之,稱其為'漢之飛將軍',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拂云祠:唐代朔方節度使張仁愿在黃河以北筑三受降城,拂云祠為其中一地名,此處代指邊防要地。
受降城:唐代為防御突厥所筑的三座城池(東、中、西受降城),此處指理想中的邊防要塞。
虛語:空話,未能實現的愿望。
白首:白發,指年老。
此詩或作于詩人晚年,時值南宋邊防局勢緊張之際。詩人心懷守邊報國之志,卻因現實阻礙未能實現,在白露前秋意已濃的時節,觸景生情,借對歷史邊防的感慨,抒發自身壯志難酬的郁悶。
全詩以邊塞防御為切入點,通過古今對比與理想現實的反差,凝練地表達了詩人守邊報國的壯志與未酬的遺憾,情感真摯,語言質樸,是一首借秋景抒懷的沉郁之作。
少日圍棋侍謝公,當時忘卻在春風。
絳紗東國三千士,白發西湖八十翁。
淪謫十洲新絳紗,彩毫三館舊黃麻。
先皇舊史今余幾,又向江南見翠華。
滿頭白雪眼雙青,方丈時時見執經。四海幾回悲鶴夢,一枝今又喪龍庭。頂門有骨留金字,南塔無人失典型。見說國王齊下拜,浮圖千古鎮滄溟。
十年吾道塞風秋,蔥嶺傳來恨又稠。葉是歸根看已落,杯當沉海更無浮。大荒一夜霜俱白,氈帳千群淚并流。赤縣神州心碎盡,更堪灑血極西樓。
江月欲落晨雞鳴,客船未發官船行。曉風颼颼舟子喜,蒲帆吹出彝陵城。
鼓聲坎坎日方吐,船頭漸聽灘聲怒。棹轉俄驚又一天,桃花雞犬回頭誤。
入峽愈深山愈奇,半云半雨崖傾欹。疾風卷水水欲立,紛紅駭綠相離披。
盡日冥搜思縹緲,空里無聲絕飛鳥。斜照西南一角天,數峰青入微云表。
初疑前山無路通,劃然一線開鴻蒙。乃嘆偉哉神禹跡,人力疏鑿天無功。
危灘更轉勢欲壓,路斷云根疑倒插。噴珠跳雪從空來,不知此是黃牛峽。
我聞昔日有黃牛,助禹開導疏江流。至今風云相隱見,惝恍如有神人游。
百丈高牽不可越,行人到此真愁絕。一舟簸蕩波濤中,卻與魚龍爭出沒。
吁嗟乎!黃牛峽水無時停,黃牛峽石無時平。人言雖險君勿怖,那得人間有平路。
宋僧容藉宋僧傳,
獨坐扁舟七百年。
蔬筍味除開士氣,
春蠶吐繭筆絲聯。
社鼓聲連玉漏長,星橋無禁得徜徉。
春城火樹生新色,夜市煙花簇異妝。
月滿天街弦管沸,風回輦路綺羅香。
何人不數華胥事,故國相攜樂未央。
神丹浪說解還童,
哀感中年遇謝公。
難遣故宮禾黍恨,
春燈和淚寫王風。
家住孤峰頂,
長年半掩門。
自嗟身已老,
活計付兒孫。
客夢闌,酥燈滅。窗外一輪明月。
更鼓靜,寺鐘鳴。藏僧夜誦經。
風蕭索。吹氈幕。遠聽凄清胡樂。
殘雪霽,金瓦輝。星稀塞雁飛。
苦霧纏丹旐,陰云擁翠旗。山川皆斂色,草木亦含悲。
雨泣千官送,風號萬國隨。蕭蕭笳吹發,不似奏韶時。
靈御陪仁考,仙游侍太宗。珠丘連翠殿,玉匣掞玄宮。
海宇扳號切,天庭陟降同。遙知六龍駕,長度五云中。
臺灣昔盛時,母家方繁麗。愛子趨堂隅,名孫繞階陛。
灼灼鳴珂坊,前儓而后隸。結交刺史侯,豪宗開戟第。
母也居華閨,綺羅供婁曳。林下夫人風,城中慕高髻。
富貴博歡顏,經營由賢裔。如何原涉家,忽為尹君弊!
亡命走江湖,埋名局天地。嘆息酷吏威,頓使名門替!
母也居梓枌,閭日倚垂涕。閱歷及滄桑,流離滿塵世。
洛市經戰場,泰山作刀礪。王母獨崔巋,天孫為拱衛。
始覺皇媧年,崦嵫景未逝。翼起有賢孫,簪纓又克繼。
祖妣痛音容,丹青存髲剃。昨日素車帷,漢儀備葬祭。
追遠生孝思,慨僾寫真諦。想見君先子,黃泉含笑睇!
惆悵驪駒系綠楊,一燈聊為故人長。朱絲永日閑清廟,白纻深宵出畫堂。耒耜風云莘野畔,舟航霖雨傅巖傍。碧天吳越相望近,對倚青萍拭劍铓。
長嘯歸來話陸沈,草堂新筑近東林。南州尚憶朱幡度,西洛爭傳絳帳臨。匣底星辰蟠玉劍,床頭山水拂瑤琴。探奇莫戀登高屐,飛動蒲輪越水潯。
鬼質內持衡,
胡雛外握兵。
一朝臨白刃,
乞米老儒生。
積水浮九州,東南益蕩潏。人家半洲島,蘿筱互蒙密。
具區我舊游,石塢君棲逸。至今堯峰上,猶上堯時日。
窗外一湖明,階前眾山出。春風散巖花,細雨溜崖蜜。
仙靈海來往,真儒間儔匹。表圣具生壙,維摩得丈室。
泉聲四回抱,嶺勢百崒嵂。何日復籯糧,為君訪衡泌。
黟縣小桃川,年來異昔年。
民間何所苦,兵后最堪憐。
石墨湮深井,秋粳斸廢田。
喜聞新令尹,清白有家傳。
丹青本色見才難,
婦孺當前盡解看。
寫得村家真相出,
能令語笑躍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