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二首 其二 雪
持帚通樵徑,
支筇過蘚橋。
不知及門者,
若個肯埋腰。
持帚通樵徑,
支筇過蘚橋。
不知及門者,
若個肯埋腰。
手持掃帚清理砍柴的小路,拄著竹杖走過長滿苔蘚的小橋。不知那些來到門前的人,有誰愿意彎腰勞作呢?
帚:掃帚。
樵徑:砍柴人走的小路。
筇(qióng):竹杖。
蘚橋:長滿苔蘚的橋。
及門者:來到門前的人。
若個:哪個、誰。
埋腰:彎腰勞作,此處指掃雪等體力勞動。
此詩或創作于冬日雪后,詩人觀察鄉村生活,記錄掃雪通徑、拄杖過橋等日常場景,反映當時普通民眾的勞動狀態及對生活細節的關注。
詩通過雪后清理路徑、拄杖過橋的具體細節,以小見大展現鄉村冬日生活,語言平實卻富有畫面感,隱含對勞動與生活態度的思考,體現了詩人對日常瑣事的敏銳觀察。
瀘戎瘴癘窟,
閩粵山水鄉。
如何產此物,
爛然照炎荒。
馬跡車塵,甚今生、還能到我。更多少、鴻離鶴怨,浪淘風簸。酒力不禁歸夢覺,鬢絲都是羈愁做。冷秋心、梁燕北來時,能傳么。
窮愁恨,眉峰鎖。風塵淚,征衫涴。盡寂寥前事,算來都可。小句成時看墨淺,新妝竟了憐花妥。只如今、和影對新蟾,人三個。
隔城簫鼓,喧破愁霏晚。卅載話前游,擁黃鶴、玉梯天半。河山兩戒,休作畫圖看。曾幾夕、月華清,留照金樽滿。
好風吹送,帆影隨湘轉。千里指江陵,浪花中、峽云初展。青春白首,有夢早還鄉,佳麗地,涴塵腥、燈火誰家院。
竹子高高百尺幡
盂蘭勝會話中原
尋常一飯艱難甚
粱肉如山餉鬼門
纖纖墻上草,日出猶青青。
須臾朝露乾,憔悴不欲生。
卻顧東墻下,向日何其榮。
托根幸得所,雨露皆有情。
秋盡或就衰,春到還發萌。
榮枯雖有數,棲托焉可輕。
一夕西風兩鬢蒼,那堪憔悴過雷陽。金戈滿眼伊人遠,玉笛無聲夜月涼。萬種愴懷縈故國,幾回飛夢到高唐。相逢幸有徐孺子,話舊渾忘在異鄉。
惆悵年華逝水過,梧桐葉又下庭柯。十分秋色迷烽燧,一個幽人泣薜蘿。此日鏖兵騰漢水,何時洗甲到銀河?夕陽躑躅荒郊外,幾度因風想玉珂。
五月峨眉雪,孤根滟預堆。
瞿塘翻浪下,赤甲自天來。
絕域豺狼斗,陰崖魍魎猜。
無因消旅思,聊以酌春醅。
樂游春事憑顛狂,紅盡桃花綠盡楊。
道眼頻看渾未見,松風山月靜焚香。
今年生事殊非舊,昨日仍非今日人。
欲向東君問消息,西風不送隴頭春。
夜長布被夢還醒,五十年前十二齡。
今日幾人共攜手,不禁合眼見平生。
留落吳門□□□。□□□□□□□。扁舟更入毗陵道,卻□□□□□□。□□念,付清觴。樵青與我和滄浪。浮云□是無根物,南北東西不礙狂。
月邀棋約屢登臺,學省公廳只對街。九日菊花孤痛飲,百端人事可安排。黃花節晚猶可惜,青眼故人殊未來。金蕊飛觴無計共,香鈿滿地始應回。
憶得舊時重九日,紫萸黃菊壓梳釵。寒花有意催垂淚,喜鵲無端屢下階。碧窗閑殺春風手,古柳堤鶯幾日回。縱有黃花堪對酒,應無紅袖與傳杯。
仰山上元令節,
笙歌且靠一壁。
雪晴山色挼藍,
凍解溪流瀨石。
滿眼看不盡,
滿耳聽不徹。
諸人若向這里知歸,
不須更授然燈記別。
無罪無辜竄逐人
幾經大霈不沾恩
更將改正張羅網
結盡千千萬萬冤
錢塘形勝古莫比,曲江名從枚乘起。一日秋潮兩度來,滿城人住江聲里。
吾家恰在吳山旁,樓高遙見江云黃。夜永鐙昏群籟寂,耳邊忽覺來洋洋。
初如春雷乍起蟄,殷殷填填聲未集。旋疑鐵騎金戈奔,蕩搖地軸翻云根。馮夷擊鼓浩呼洶,想見一氣浮乾坤。
近聞海上烽煙逼,樓船風閃旌旗色。武備雖修盜未平,出沒波濤頗難測。
安得壯士縛長鯨,灌燧銷鋒靜不驚。老夫作罷河清頌,高枕江村聽此聲。
病葉蕭蕭下,
閒門掃更封。
虛窗銜落月,
殘夢帶疏鐘。
咽露蛩吟砌,
巢云鶴在松。
隔江秋色晚,
相憶有芙蓉。
銀燈錯落走驊騮,
夾道珠簾盡上鉤。
最是太平山下路,
玉笙吹徹小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