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周頌·臣工之什·有瞽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設業設虡,崇牙樹羽。
應田縣鼓,鞉磬柷圉。既備乃奏,簫管備舉。
喤喤厥聲,肅雍和鳴,先祖是聽。
我客戾止,永觀厥成。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設業設虡,崇牙樹羽。
應田縣鼓,鞉磬柷圉。既備乃奏,簫管備舉。
喤喤厥聲,肅雍和鳴,先祖是聽。
我客戾止,永觀厥成。
盲人樂師排成行,聚集周王宮殿旁。鐘架鼓架都安裝,五彩羽飾架上裝。小鼓大鼓懸掛起,搖鼓磬槌和柷圉。樂器完備就演奏,排簫竹管聲悠揚。眾樂齊奏聲洪亮,肅穆和諧聲繞梁,先祖神靈來欣賞。諸位賓客都來到,長久觀看這樂章。
瞽(gǔ):盲人,古代樂師常由盲人擔任。
業:懸掛樂器的橫板上的大板,刻如鋸齒狀,用以懸掛樂器。
虡(jù):懸掛鐘、磬的直木架。
崇牙:業上的鋸齒。
樹羽:在崇牙上裝飾的五彩鳥羽。
應:小鼓。
田:大鼓。
縣(xuán)鼓:懸掛的鼓。
鞉(táo):搖鼓。
磬(qìng):石制打擊樂器。
柷(zhù):木制打擊樂器,形狀像方形的斗。
圉(yǔ):即敔,形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鋸齒,以木尺刮之發聲,表示樂曲結束。
喤喤(huáng):樂聲宏大。
肅雍:肅穆雍容。
戾(lì)止:來到。
成:指演奏完畢
《詩經·周頌》多為西周初年的作品,《有瞽》是周王祭祀先祖時演奏的樂歌。西周重視禮樂制度,祭祀是重要的禮儀活動,此詩描繪了祭祀時樂隊演奏的盛大場景。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祭祀先祖的音樂演奏活動。其突出特點是詳細描寫樂器和演奏,展現了西周祭祀樂舞的風貌。它是研究西周禮樂文化的重要資料,在文學史上反映了早期詩歌對儀式場景的記錄功能。
理學閩南自洛傳
學庸成序屆行年
如今眼政知多暇
一瓣心香在昔賢
華堂春暖,正綺席初開,將軍私第。名士傾城相際會,蓮漏厭厭凡幾。觴倒鸕鶿,杯傳鸚鵡,夜靜魚龍戲。笙歌乍歇,清謳檀板方起。
忽聽玉勒驕嘶,雄心橫發,長劍崆峒倚。錦地燈天人既醉,指掌山川聚米。火樹擎紅,帳絲圍紫,暗目佳人語。主人解事,留髡送客歸未。
疇昔從君處,玄都太古壇。
月高幡影直,霜重佩聲寒。
鶴駕三山近,壺天萬里寬。
相逢初未省,但認切云冠。
曲折雕廊,玲瓏綺戶,當年巧費安排。珠簾卷處,燕子逐春來。想見紅圍綠障,東風早、薰透蘭階。香泥紅軟,尋芳拾翠,曾印縷金鞋。
名花猶出色,幾枝錦繡,還傍誰開。對湖山半榻,滿徑荒萊。冷卻歌茵舞席,空留得、月上平臺。無人到、遮窗疏柳,殘夜影徘徊。
粉素和鉛久,松薰沁露濃。幽香渾不改,玄默傲秋風。
近水宛芬芳,臨風淡容與。不見采芳舟,疑逢戍邊女。
千門柳色近蕭條,
白下樓臺矗絳霄。
江口舳艫連鐵甕,
月中弦管亂銅刁。
高牙大纛將軍幕,
碧草黃云帝子朝。
欲向雨花參半偈,
片帆無計渡金焦。
平章江浙素馨種,小白花山瓜葛親。借取水沉薰玉骨,便如屏障喚真真。
長訝詩人巧奪胎,天心月脅句中來。更將花譜通香譜,輸與博山烘炭煤。
綠云影覆白云英,馥郁秋風不易陳。休遣江南誇艷曲,朝朝瓊樹眼中新。
風露高寒醉夢清,小窗香霧遠囂塵。不須殷七戲三昧,始信司花女有神。
兒孫一代錯商量,
抖擻瞿曇爛肚腸。
三昧火熏三毒火,
家私那許外人揚。
文章見血性,披卷聽諄諄。囊飽三墳籍,心追萬里春。英雄詩有膽,霸氣筆無倫。壽永長能飯,胸中日月新。
夫子何為者,孜孜苦詠多。衛沖峨頂雪,袖捲洞庭波。赤馬追鯨坐,寶刀和月磨。千篇根肺腑,不廢似江河。
春事有來期。且喜春歸。問春何似去年時。報道今年春意好,隨分開眉。
往事莫傷悲。光景如飛。十分潘鬢已成絲。幸是風流猶未減,且醉芳菲。
大勞小勞肩隨高,七真遁跡今未遙。仙家閟吝不好事,搜奇泄異須吾曹。
芒鞋無緣徑路絕,恰藉按部窮巖坳。金剛崱屴玉女睇,鳳凰翔翥獅虎虓。
崇巒窅穴明復晦,倒根插濯黏天濤。隨車吮墨大弟子,予吟汝繪爭為豪。
蒼華櫛沐近照耀,丑神知覺潛沈逃。惡風弱水屬荒誕,歸帶煙霧衣巾飄。
文人眼大山海渺,收納卷軸銖釐毫。從君覼縷細指數,舊諺泰岱不如勞。
我雖足阻神已到,讀詩見畫忘蕭騷。
昔時玉為寶,昆山過不得。
今時玉為塵,昆山入中國。
白玉尚如塵,誰肯愛金銀。
寶筏京江渡,靈峰旦鷲來。
驚濤瀠石下,飛塔蕩空回。
水面分天塹,波心結蜃臺。
潮聲驅梵鐸,海勢滌囂埃。
吼浪蛟龍息,尋巢鶻隼猜。
六朝悲散漫,萬劫仰崔嵬。
擊楫頻年誤,迷津此日開。
臨觀雖未暇,心賞已悠哉。
忽見飛來寺,去心還欲飛。
前山青不已,孤鳥白初微。
檣杪雜千樹,帆陰封半扉。
泠然于此過,風笛在漁磯。
無風輕燕。繚繞深深院。晝永人閑簾不卷。時聽鶯簧巧囀。
清和天氣陰陰。南風初奏薰琴。喚起午窗新夢,愁添一掬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