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遠亭
高亭□可望,
朝暮對溪山。
野色軒楹外,
霞光幾席間。
高亭□可望,
朝暮對溪山。
野色軒楹外,
霞光幾席間。
高高的亭子極目可望,早晚都能對著溪流與山巒。野外景色在軒廊之外,霞光映照在幾案之間。
高亭:高大的亭子,指見遠亭。
軒楹:指廊柱,這里代指亭子的軒廊。
幾席:幾案和坐席,這里指亭子內的空間。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詩人可能在閑暇之時登上見遠亭,被周圍的溪山美景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處于相對和平、寧靜的環境,詩人得以悠閑地欣賞自然景色。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見遠亭周圍的美景,突出了景色的開闊與寧靜。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和細膩感受。
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鄉。
舟子乘利涉,往來至潯陽。
因之泛五湖,流浪經三湘。
觀濤壯枚發,吊屈痛沉湘。
魏闕心恒在,金門詔不忘。
遙憐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嘗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予復何為者,棲棲徒問津。
中年廢丘壑,上國旅風塵。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親。
歸來當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澗濱。
因聲謝同列,吾慕潁陽真。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昔登江上黃鶴樓,遙愛江中鸚鵡洲。
洲勢逶迤繞碧流,舟人牽錦纜,浣女結羅裳。
月明全見蘆花白
弊廬隔塵喧,惟先養恬素。
卜鄰近三徑,植果盈千樹。
粵余任推遷,三十猶未遇。
書劍時將晚,丘園日已暮。
晨興自多懷,晝坐常寡悟。
沖天羨鴻鵠,爭食羞雞鶩。
望斷金馬門,勞歌采樵路。
鄉曲無知己,朝端乏親故。
誰能為揚雄,一薦甘泉賦。
閑歸日無事,云臥晝不起。
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
居閑好芝術,采藥來城市。
家在鹿門山,常游澗澤水。
手持白羽扇,腳步青芒履。
聞道鶴書征,臨流還洗耳。
翠微終南里,雨后宜返照。
閉關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靜者妙。
儒道雖異門,云林頗同調。
兩心相喜得,畢景共談笑。
暝還高窗眠,時見遠山燒。
緬懷赤城標,更憶臨海嶠。
風泉有清音,何必蘇門嘯。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伏枕舊游曠,笙簧勞夢思。
平生重交結,迨此令人疑。
冰室無暖氣,炎云空赫曦。
隙駒不暫駐,日聽涼蟬悲。
壯圖哀未立,斑白恨吾衰。
夫子自南楚,緬懷嵩汝期。
顧予衡茅下,兼致稟物資。
脫分趨庭禮,殷勤伐木詩。
脫君車前鞅,設我園中葵。
斗酒須寒興,明朝難重持。
吾昔與爾輩,讀書常閉門。未嘗冒湍險,豈顧垂堂言。
自此歷江湖,辛勤難具論。往來行旅弊,開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萬壑奔。我來凡幾宿,無夕不聞猿。
浦上搖歸戀,舟中失夢魂。淚沾明月峽,心斷鹡鸰原。
離闊星難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書此示鄉園。
吾觀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
一聞邊烽動,萬里忽爭先。
余亦赴京國,何當獻凱還。
送君不相見,日暮獨愁緒。
江上空裴回,天邊迷處所。
郡邑經樊鄧,山河入嵩汝。
蒲輪去漸遙,石徑徒延佇。
謂予獨迷方,逢子亦在野。
結交指松柏,問法尋蘭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屢驚馬。
所居最幽絕,所住皆靜者。
云簇興座隅,天空落階下。
上人亦何聞,塵念都已舍。
四禪合真如,一切是虛假。
愿承甘露潤,喜得惠風灑。
依止托山門,誰能效丘也。
羊公峴山下,神女漢皋曲。
雪罷冰復開,春潭千丈綠。
輕舟恣來往,探玩無厭足。
波影搖妓釵,沙光逐人目。
傾杯魚鳥醉,聯句鶯花續。
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妾有盤龍鏡,清光常晝發。
自從生塵埃,有若霧中月。
愁來試取照,坐嘆生白發。
寄語邊塞人,如何久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