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雜詠十二首 其七
不忌人心設險機,果然云是那云非。
婦挑蔥蒜燒紅肉,兒剪芭蕉試綠衣。
老納地丁花戶熟,甘充保甲蔀檐稀。
孫孩入抱爭歡喜,道是饑膚受乳肥。
不忌人心設險機,果然云是那云非。
婦挑蔥蒜燒紅肉,兒剪芭蕉試綠衣。
老納地丁花戶熟,甘充保甲蔀檐稀。
孫孩入抱爭歡喜,道是饑膚受乳肥。
不忌憚人心設下的險惡機謀,真的是世事難料,是非難辨。妻子挑選蔥蒜來燒紅肉,兒子裁剪芭蕉葉試著做綠衣。年老的人繳納地丁稅,與花戶很熟悉,甘心充當保甲,只是村落里住戶稀少。孫子被抱在懷里,大家爭著歡喜,都說孩子吃了奶后皮膚飽滿長胖了。
險機:險惡的計謀。
地丁:清代把丁銀攤入田賦征收,合稱地丁。花戶:舊時對民戶的稱呼。
保甲:舊時統治者通過戶籍編制來統治人民的制度。蔀檐:指簡陋的房屋,這里代指村落。
此詩可能創作于作者深入鄉村生活之時。當時社會相對穩定,作者在鄉村中感受到了與城市不同的生活氛圍,鄉村百姓平靜、質樸的生活觸動了他,從而創作此詩來描繪鄉村景象和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鄉村生活的平淡溫馨。其突出特點是用白描手法描繪鄉村日常,生動鮮活。在文學史上,它為研究當時鄉村生活提供了形象資料,體現了田園詩對鄉村生活的細致刻畫。
數畝池亭背郭開,西方爽氣逐人來。相過不為耽奇字,文似相如諫獵才。
花垂三徑閣臨池,愛客開尊但賦詩。乘興何妨偏潦倒,白蓮社里笑攢眉。
書藏二酉意如何,家世相傳掇玉科。翹首青霄雙鳳下,文章五色較誰多。
群峰如黛照疏欞,此地由來聚德星。濠濮親人魚鳥在,松風謖謖更堪聽。
留園菊展值初開,賞菊新詩疊疊來。風格儼同名士畫,東籬還似訪寒梅。
千盆萬朵列橙黃,布置名園更放光。為看名花來遠道,游人爭似燕飛忙。
不施脂粉厭濃香,豈共妖蠻斗世妝。我愛劉郎傳妙句,詩情風度自非常。
結絲千緒不勝愁。
莫怪安仁鬢早秋。
檀口未歌先揾淚,
柳眉將斂半凝羞。
杯傾瀲滟送行酒,
岸艤飄飖欲去舟。
待得名登天府后,
歸來茱菊映釵頭。
沙闊戍樓迥,
風高邊日清。
遲遲驅疋馬,
何處問歸程。
武城郭門外,阜垤集鸛鳥。
朝來訝驟遷,巢于墓門表。
鳥乃識天雨,見機亦云早。
誰知水患興,墓門且為沼。
徘徊發長唳,翹翹巢難保。
悲哉非不智,擇地何草草。
不見高飛鴻,厲翮摩蒼昊。
何用矜能與恃才,
英雄多少尚塵埃。
看空眼底浮生事,
冷到心頭已死灰。
秋況凄清蟲可語,
鄉書迢遞雁遲來。
鑒湖一棹思歸去,
鱸膾莼羹夢幾回。
風景百年歸勝地,
淹留一向到花源。
橋連浦港蒹葭水,
山入田原煙雨村。
亦有疏鐘來翠靄,
看孤月動黃昏。
此時身世雙愁絕,
且共漁樵盡酒尊。
廿載須眉似一朝,
精神炯炯行昭昭。
多輕喜怒天懷直,
少見憂愁樂事饒。
絕妙詩篇傳后輩,
太平人世歷先朝。
長生參得無生理,
奉佛堂西種藥苗。
家音何用寄
郵置有沉浮
旦夕天邊去
書來一雁秋
辟疆園傍春申曲。翠壑噴哀玉。畫橋宛轉客來稀。驚起一雙鸂鶒破煙飛。
釣船空系垂楊下。興盡須歸也。蔣家新釀不曾酤。卻笑酒杯也似故人疏。
園居侵曉起,寂歷似郊坰。
魚躍池萍破,鴉翻竹露零。
宿云屯遠岫,初日上東亭。
行過薔薇架,花風拂面馨。
問訊京華意惘然,
花枝酒盞憶當年。
舊人無復何戡在,
鄰甕難娜畢卓眠。
芍藥錦屏春似夢,
海棠銀燭月曾圓。
司勛憔悴江鄉冷,
笠雨蓑云一釣船。
四十年來父子情
吁嗟今日任飄零
雖慚負米供三釜
莫悔傾籯教一經
飲水西江甘冷味
炷香南極祝高齡
白云縱隔三千里
詩禮朝朝似過庭
憶昔旴江話別時,
天涯此會更何期。
夢歸滄海青萍在,
書寄關河白雁遲。
萬里浮云聊獨望,
三秋明月正相思。
燕歌喜得歡今夕,
搖筆還堪一賦詩。
殘夢不離枕,東窗漸漸明。
曙光銷燭影,風力碎禽聲。
天地原無意,豚魚亦有情。
虛堂絕人事,平旦十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