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四首 其三
何用矜能與恃才,
英雄多少尚塵埃。
看空眼底浮生事,
冷到心頭已死灰。
秋況凄清蟲可語,
鄉書迢遞雁遲來。
鑒湖一棹思歸去,
鱸膾莼羹夢幾回。
何用矜能與恃才,
英雄多少尚塵埃。
看空眼底浮生事,
冷到心頭已死灰。
秋況凄清蟲可語,
鄉書迢遞雁遲來。
鑒湖一棹思歸去,
鱸膾莼羹夢幾回。
何必自夸才能、依仗才華?多少英雄至今仍埋沒塵埃。看盡眼前虛幻無常事,心頭已如死灰般冰涼。秋景凄清只能與蟲兒訴說,家書遙遠大雁遲遲未帶。多想劃著小船回鑒湖,夢中多少次想起鱸膾莼羹。
矜能:自夸才能。矜,自夸。
恃才:依仗才華。恃,依賴、依仗。
浮生:指短暫虛幻的人生,典出《莊子·刻意》“其生若浮”。
秋況:秋天的景象。
迢遞:遙遠的樣子。
鑒湖:在今浙江紹興,此處代指故鄉水域。
鱸膾莼羹:典出《晉書·張翰傳》,張翰因思念家鄉莼菜羹、鱸魚膾而辭官歸鄉,后用以代指思鄉之情。
此詩或作于作者仕途失意、漂泊異鄉之時。目睹有才者埋沒塵埃,自身亦感人生無常,加之秋日蕭瑟觸發思鄉之情,故借詩抒發內心的憤懣與歸鄉之愿。
全詩緊扣“雜感”主題,由嘆懷才不遇起,繼寫人生虛無之悲,再以秋景與歸鄉之思收束,情感層層遞進。用典自然,意象鮮明,深刻展現了失意文人的孤寂與對精神歸宿的追尋。
四圍山色里,天氣半陰晴。野草有生意,幽禽多好聲。炊煙茅屋接,流水小橋平。最喜民風古,機絲軋軋鳴。
瞥眼滄桑,北南塵劫隨風起。潮流推演到山家,空剩枝無幾。應住何須問彼,自由居、房房襆被。鶴雞互混,燕雀紛喧,遑言甲第。春日閑游,馬蹄花蹴香生尾。樓頭爭看慘衣綠,紅豆殷勤寄。云海魚忘兵洗。只桑中、鶯聲膩細。池風吹水。任有情人,感時揮涕。
未識亂離苦,先驚魂夢安。親知存海內,孤立在江干。戀敢輕三宿,齋難飽一餐。饑寒余領慣,蒿目淚空彈。
對客清談妙入神,舌乾時與供先春。東州米價北門雁,一語不須來溷人。
斜日云橫薄暮,空江木落高秋。云外稻粱自足,人間矰繳何求。澤葦江楓共遠,玄鳧白鷺爭飛。借問漁舟安在,欲來垂釣妄歸。
紅芳曉露濃,綠樹秋風冷。共喜巧回春,不妨閑弄影。
雁不歸時聞有行,雁南飛處更關情。三年有句說還往,半載無書存死生。莫嘆河山殊舉目,會須童仆為歡迎。四方取友吾非乏,孰若君家賢弟兄。
梅花庾嶺外,別是一山川。那使民無訟,須知獄有冤。心常存正直,法不尚平反。于氏緣何事,陰功到子孫。南州通外國,濁海溷清波。人以廉稱少,官從辟奏多。持身宜潔白,事上莫依阿。話別無他語,留心政事科。
御史英名世罕儔,峨冠聊復漸承流。治功要自先馮翊,大惠何妨始歙州。野媼定知還去虎,山民從此罷赍牛。百年善政須公繼,尺一書頒愿少留。
玩世山中榻,尊生意獨偏。曲肱聊可枕,當膝不妨穿。綠筱琴書側,青云戶牖前。蘧然蝴蝶過,看似漆園年。
朝朝海上望夫還,留得荒祠半仞山。多少征人埋白骨,獨將大節說紅顏。
日日過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雖言如畫,想畫時難邈。前弦后管夾歌鐘,才斷又重續。相次藕花開也,幾蘭舟飛逐。
春閨無人春日長,鶯聲恰恰啼垂楊。美人睡起倦梳洗,芳容嬌褪梅花香。綠云鬅鬙釵半亸,蛾眉蹙處開愁鎖。繡奩塵掩秋月輝,口脂紅淡櫻桃顆。玉笙何處吹伊涼,紫騮驕嘶隔粉墻。停針懶刺雙鴛鴦,倚欄躊躇空斷腸。守宮點腕紅凝血,一寸芳心萬愁結。宜男正開郎不歸,東風滿地梨花雪。
枝頭吹盡輕輕絮。小樓乍覺春歸去。繡倦玉釵橫。開簾燕子聲。白云飛送客。流水溪邊急。無計挽春回。空庭自把杯。
傳詩有命那容爭,何用艱辛辨四聲。應愛季鷹差解事,不將杯酒換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