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德宣之蕭山司訓二絕
蕭山竹箭美于玉,湘湖莼菜綠勝絲。任是廣文官舍冷,未應翻作季鷹思。
八月晴江響怒雷,西陵渡口趁潮開。船頭赤鯉如人立,知是龍湫帶雨來。
蕭山竹箭美于玉,湘湖莼菜綠勝絲。任是廣文官舍冷,未應翻作季鷹思。
八月晴江響怒雷,西陵渡口趁潮開。船頭赤鯉如人立,知是龍湫帶雨來。
蕭山的竹箭比美玉還要美好,湘湖的莼菜綠得勝過絲線。就算擔任學官的住所清冷,也不該像張季鷹那樣因思鄉而辭官。八月晴朗的江面傳來如怒雷般的聲響,西陵渡口趁著潮水開啟。船頭有赤鯉像人一樣直立著,知道是帶著雨從龍湫而來。
竹箭:指竹子。古人認為蕭山多產優質竹子。
湘湖:在浙江蕭山。
莼菜:一種水生植物,可食用。
廣文:指學官。
季鷹思:西晉張季鷹(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思念家鄉的莼羹、鱸魚膾,便辭官回家。
西陵渡口:在蕭山。
龍湫:瀑布下的深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友人李德宣要到蕭山擔任學官,詩人寫詩相送,表達對友人的勸勉和對蕭山的介紹。
這兩首詩主旨是送友人赴任,突出蕭山的美好。其特點是寫景生動,用典巧妙。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關懷和對蕭山的喜愛,在送別詩中別具一格。
金口親除向錦川,一般監郡最榮遷。
從來才已欺鸚鵡,此去冤應雪杜鵑。
迎接僧攜筇竹杖,歌謠民寫浣花箋。
移風定不妨吟笑,絕唱宜磨玉壘鐫。
到任預憂替,替歸貧類初。
離情似芳草,遠道逐征車。
遺愛偏留記,行裝祇擔書。
將來好官職,愿載此間除。
盡繼祖風流,其如髩未秋。
石渠陳表讓,山郡折資求。
舜禹城分界,神仙岳映樓。
淫祠隨處毀,學校逐鄉修。
密疏多親寫,狂詩少自收。
通宵營有樂,度歲獄無囚。
酒席圍紅粉,鹽池照碧油。
藥同方士煉,壺共野僧投。
瓦礫今徒獻,瓊瑤舊未酬。
幾多懷抱事,欲去復遲留。
茜旗影里椹袍身,迎入蒲津免問津。
策蹇去時為舉子,乘驄歸日是功臣。
豈同化鶴千余歲,才過登龍十數春。
開宴仍聞傾錫賜,酣歌喜殺故鄉人。
山菜尋常見眼明,使君偏賜況新生。
野人屈指皆知性,老圃從頭不識名。
五鼎減來為異味,一簞添出稱閑情。
兒童笑道真嘉饌,詩思因餐覺轉清。
秋殿霜凝當永夕,靈場齋潔方無斁。
高真諄誨昔親聞,上帝休禎今再覿。
鬰蔥兮卿云,仙鶴兮不群。
肅清兮采席,神雀兮振翼。
香飄華燭焰亭亭,風度翠簾聲歷歷。
嘉應紛綸寶運昌,圣人功與天無極。
羨我詩中偶有名,輸君物外更無縈。
水聲山色為聲色,鶴性云情是性情。
四皓云間尋舊友,三清路上指前程。
連天太白從今去,林下何時得再迎。
失意人方羨野人,因酬嘉句謝知聞。
都緣月桂終難舍,豈是煙蘿不肯分。
且縱高情歌白雪,莫嗟下第負青云。
孤寒自古功成晚,那獨昌朝只有君。
春暖出茅亭,攜筇傍水行。
易諳馴鹿性,難辨鬭禽情。
妻喜栽花活,童夸鬭草贏。
翻嫌我慵拙,不解強謀生。
圣主念黎庶,選君來撫綏。
望高虛兩制,權重帶三司。
帝澤隨車布,文星逐郡移。
語稀如學淺,仆少似官卑。
疏減民間賦,編添馬上詩。
經游憐勝異,迎送厭歌吹。
寒別申湖晚,晴過華岳遲。
瓊林想回日,未失賞花期。
誰知破筠根,還同一氣分。
吉兇終在我,翻覆謾勞君。
酒欲祈先酹,香臨擲更焚。
吾嘗學丘禱,懶把祝云云。
長安千古帝王城,鎮選詞臣自圣情。
三字帶來天上貴,雙旌擁出世間榮。
朱衣尚列神仙步,紅藥宜吟雅正聲。
預想前春游賞處,九龍池上百花明。
禪性雖無著,偏親奈白頭。
直應飛錫到,方是倚門休。
雪里猶思去,花前豈易留。
如何迎侍得,住近免離愁。
河東控塞詔通儒,二十余州系慘舒。
位列九天應自致,權除兩地更誰如。
薦賢表想慇懃發,詠物詩應取次書。
不為龍鐘頭半白,好拋泉石從軒車。
路遠邠郊外,嚴冬去若何。
時平防賊少,山險下馿多。
塞色晴猶慘,蕃音譯尚訛。
賢侯雖禮待,陟屺愿頻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