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二首 其一
急雨過窗紙,
新涼生簟藤。
蹣跚老鈴下,
來炷壁間燈。
急雨過窗紙,
新涼生簟藤。
蹣跚老鈴下,
來炷壁間燈。
急雨敲打在窗紙上,新秋的涼意從竹席和藤椅上生發出來。走路不穩的老仆役,過來點燃了墻壁上掛著的燈。
簟(diàn)藤:竹席與藤椅。
蹣跚(pán shān):走路緩慢、不穩的樣子。
鈴下:指侍衛、門卒或仆役。
炷(zhù):點燃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是初秋時節,詩人處于較為閑適的生活狀態,可能在居所中感受初秋的變化,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初秋雨夜的生活場景,突出初秋新涼的特點。其以小見大,用生活小事展現季節變化,體現出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力,在文學上展現了宋代詩歌注重生活情趣的特點。
皇華使者下滄洲,十載題輿記舊游。
欲信隨車翻雨腳,請看轉漕跋船頭。
飛騰已入西清殿,徙倚猶尋北固樓。
肯與故人躋石徑,松風聲里度鳴騶。
曉尋幽處一牛鳴,空霧依迷失化城。
茗椀薰爐重問訊,竹溪松塢共經行。
云昏洲渚雨還作,風入菰蒲潮欲生。
此地相逢復相別,江天病眼向誰明。
慵便紗帽滑,病起葛衣輕。
白露含花動,黃流帶月清。
思君開酒陣,是夕破愁城。
但恐何平叔,常談笑老生。
黃菊有何好,且寄平生懷。
遇酒興不淺,無酒意亦佳。
此理誰復明,自昔寡所諧。
空余采菊圖,寂寞懸高齋。
坐看連名策太常,青云穩上不須忙。
盡收騏驥無中駟,別揀楩柟有豫章。
玉殿桂留今日影,瓊林花記昔年香。
聞君補吏成都去,更與重尋舊草堂。
渺然于世不磷緇,手自栽花作四時。
坐客聽蛙聊復爾,呼卿聞鴈汝為誰。
眼中泉石論溪買,行處壺觴逐境移。
早晚拈書來就讀,別開三徑與君期。
老夫晏坐菩提坊,二士接跡來升堂。
疏眉哆口辯舌張,問胡至此皆同鄉。
少年發足參諸方,爾來馬解高掛墻。
資雖東川近陵陽,左綿稍遠亦相望。
不辭煼飯豉作湯,肯更十日留山房。
昭君十七進御時,舉步弄影飏蛾眉。自憐窈窕出絕域,八年未許承丹墀。
在家不省闚門戶,豈知萬里從胡虜。豐容靚飾亦何心,尚欲君王一回顧。
君不見班姬奉養長信宮,又不見昭儀舉袂前當熊。盛時寵幸只如此,分甘委棄匈奴中。
春風漢殿彈絲手,持鞭卻趁奚鞍走。莫道單于無復情,一見纖腰為回首。
含悲遠嫁來天涯,不知夔州處女髽。寄語雙鬟負薪女,炙面慎勿輕離家。
兩紀中天侍冕旒,甘盤仍作濟川舟。
傳家經術終黃閣,袖手功名未白頭。
身似留侯初出漢,葬如姬旦不忘周。
千官祖奠城東陌,十里春風鼓吹憂。
寂寂閑庭少客過,翛然丈室一維摩。
腦脂遮眼空豪在,藥裹關心奈老何。
雨后書連修竹翠,夜深床繞候蟲歌。
東鄰似最知人意,合有新詩到薜蘿。
早學湯休句,中參魯祖禪。
舉花曾有省,持缽尚隨緣。
雪滿商山屨,風號灞水船。
誰憐功行苦,乞與一囊錢。
詞源袞袞患材多,筆力骎骎跨永和。
屢閱州符猶剖竹,盍歸禁槖舊持荷。
聲華大似城南杜,勲業看如相國何。
自笑萍蹤久為客,那能綺麗盡余波。
文書到眼只眵昏,出郭尋山聊解紛。
驅馬去迎三丈日,與僧同臥一窗云。
竹間揮麈風相及,松下烹茶手自分。
回首微官堪底用,他年泉石是知聞。
西山蘊靈異,九曲面崚嶒。泉石漱鳴玊,松蘿掛古藤。
勢雄掀宇宙,地大壓丘陵。日永清陰覆,朝來爽氣澄。
幽尋嘉賞致,結客避歊蒸。散髪喧畦畛,支頤倦躡登。
武陵百慮釋,丹列遠思凝。度樾追遐景,煎茶憶若冰。
土芝青削玉,琬液綠如澠。霜氣連蒼昊,冰威鑠鈍蠅。
心酣醒復醉,意適寢還興。蝸角徒爭觸,蜂腰謾逞能。
纓塵心自濯,松韻響無明。自廓倚天劍,愁無繋日繩。
舒懷高達士,得趣鄙山僧。云態幾相挽,禽音似許譍。
嵐姿渾欲滴,秋色漸相矜。籧笛涼余思,衾禂樂未曾。
虛閑消毒螫,放曠屏牽仍。高興無時盡,何辭興再乘。
臺殿崇崇冠冢顛,行人跪起白云邊。
山河霸業三千里,歌舞靈衣五百年。
鐵馬威神通異域,袞龍書命降中天。
偃王遺種班班在,好乞韓碑記邈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