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郡王挽詞二首 其一
兩紀中天侍冕旒,甘盤仍作濟川舟。
傳家經術終黃閣,袖手功名未白頭。
身似留侯初出漢,葬如姬旦不忘周。
千官祖奠城東陌,十里春風鼓吹憂。
兩紀中天侍冕旒,甘盤仍作濟川舟。
傳家經術終黃閣,袖手功名未白頭。
身似留侯初出漢,葬如姬旦不忘周。
千官祖奠城東陌,十里春風鼓吹憂。
他在皇帝身邊侍奉了二十四年,如同賢相甘盤,又似渡河的舟船輔佐君主。以經學傳家最終登上宰相之位,功成名就卻未到白頭之年便放手功名。他就像留侯張良初離漢朝時一樣,葬禮如同周公姬旦,不忘周室。眾多官員在城東的道路上為他祭奠,十里春風中鼓樂聲帶著哀傷。
兩紀:一紀為十二年,兩紀即二十四年。冕旒:古代帝王的禮帽和禮帽前后的玉串,這里代指皇帝。
甘盤:商代賢相。濟川舟:比喻輔佐君主治理國家的大臣。
黃閣:漢代丞相、太尉和漢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門,廳門涂黃色,以區別于天子,后因稱宰相官署為黃閣,這里指宰相之位。
留侯:即張良,輔佐劉邦建立漢朝后,功成身退。
姬旦:即周公,西周初期政治家,輔佐周成王,對周朝貢獻巨大。
祖奠:出行時祭祀路神,后泛指為死者送葬祭奠。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何郡王應是一位曾在朝廷中擔任重要官職、有一定功績的人物。詩人可能在何郡王去世后,為表達對他的敬意和哀悼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注重官員的品德和功績。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何郡王的一生功績和品德,表達對他的哀悼。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通過巧妙的意象組合展現逝者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對于研究當時的人物和社會文化有一定價值。
海上煙云朝暮奇,山中日月了殘棋。秋來無那頑腰腳,得句尋僧過尾溪。
渥洼神駿齒初齊,惠我來從紫塞西。素鬣梳風流電疾,玉花照夜白云低。千金未許論高價,萬里何當試逸蹄。從此朝天騎去穩,不愁風雨汨涂泥。
三宿淹留會同閘,一帆飛過耐牢坡。舊來禾黍秋風地,今作蒲蓮野水波。岸決黃河方泛溢,塵生碧海定如何。蒼茫天意知誰解,北望梁山一浩歌。
飲酒廢百事,作書雙手顫。問汝意如何,蠢笑瞇睫眼。堂下披風竹,明月流銀霰。仿佛瑤臺女,天花向水散。乘醉踏柔茵,起舞地天轉。匪不快平生,明日塵相挽。商聲驚層霜,簌簌落階炫。盡此今夕歡,不愧造物瞰。明日復明日,蹉跎鬢欲染;回視平生心,一事無不短。一日樂一日,百年遂已滿;對彼孜孜者,終竟誰無憾?論理非吾長,快酌手中盞。
圖書老矣尚紛披,神劓天黥以有知。茅竹結蟠聊一愒,卻尋三界外愚癡。
敢依華省地,未結玉堂鄰。樹石借馀韻,夏秋常一春。故添荒境麗,似掩老夫貧。時物還遷變,臨風感慨新。
縱是裴公寺,能忘魏子心。帆開吳日落,鐘度楚云深。半餉分南北,中流吊古今。江山雖好在,無奈二毛侵。
鐘鼎山林有命存,游心物外已忘言。希夷太華煙霞室,處士孤山水月村。齪齪可憐雞舞甕,昂昂未羨鶴乘軒。不須對客談馀事,笑領琴歌竹下樽。
軹道蒼茫異古今,長镵相伴坐巖陰。玄猿獨掛危梢底,照影清流契宿心。
黃花的皪。更著意、妝秋色。三神山外,九仙峰頂,輝騰奎壁。聚遠樓高,人在青云千尺。輕車屴崱。度窈窕、穿丹壁。翠橙香沁,玉醪春艷,笑摩銅狄。數點梅花,已報調羹消息。
阿母一雙金剪刀,為兒裁作上官袍。春夢恰如湘水闊,春愁更比雪峰高。
征涂一任舊徘徊,深院從茲不復來。誰解相憐更相愧,我生髭發爾生苔。
楊花落地鸊鵜飛,百里湖山碧四圍。信步不知行幾遠,卻憐芳草伴人歸。山色新晴一蘸青,隔溪無數野花明。杞苗荻筍肥應美,采掇何妨趁晚烹。
下馬門前一振衣,翠微高迥逼清微。云邊洞里真人去,月下山中長史歸。丹伏砂床金燄短,術穿崖竇紫云肥。神方能詠不能遇,一夜爽靈峰頂飛。
百首清詞句欲仙,小倉妙選世爭傳。憐他如玉麻姑爪,才罷調箏便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