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贈 其二
幽蘭并蒂寫齊紈,
知否煙汀得地安。
千里瀟云湘水闊,
孤根不耐九秋寒。
幽蘭并蒂寫齊紈,
知否煙汀得地安。
千里瀟云湘水闊,
孤根不耐九秋寒。
并蒂的幽蘭被繪于齊地的白絹之上,你可知道它在煙霧籠罩的水洲是否能安穩生長?千里之外,瀟湘云霧彌漫,湘水浩蕩遼闊,孤立的蘭根難以承受深秋的寒意。
并蒂:兩朵花同生一莖,常喻親密關系或雙生之物。
齊紈(wán):齊地(今山東一帶)出產的白細絹,古代常用作書畫材料。
煙汀(tīng):煙霧籠罩的水中小洲。
孤根:孤立的蘭根,此處或指幽蘭的根基。
九秋:秋季的九十天,代指深秋。
此詩為贈友之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詩人見畫中并蒂幽蘭,聯想到友人或所念之人身處瀟湘異地,環境孤寂,故借題發揮,以蘭喻人,表達牽掛。
全詩以畫蘭起興,由畫境轉向現實,通過瀟湘闊水與深秋寒意的對比,突出“孤根難耐”的困境,委婉傳遞對所贈對象的關切,情感深沉,意象清冷,語言凝練。
早歲西游賦子虛,暮年負耒返鄉閭。
殘軀未死敢忘國,病眼欲盲猶愛書。
朋舊何勞記車笠,子孫幸不廢菑畬。
新年冷落如常日,白發蕭蕭悶自梳。
光薙頭,凈洗缽,頭頭拈起頭頭活。
有時與,有時奪,受用現前活鱍鱍。
敷道者,一短褐,欠個什么更要惡水潑。
將錯就錯也不妨,只在檀那輕手撥。
今年秋氣早,風露應時令。
晨起換熟衣,殘暑已退聽。
松聲滿庭戶,蕭然失衰病。
人眾何足言,天固不可勝。
游山恨不遠,讀書恨不博。
天下多名山,何處無芒??。
束書飽蠹魚,于汝寧不怍。
日月如過燒,老病將何若。
眼猶急開卷,足尚供尋壑。
少勞君勿辭,是中有真樂。
圣代規模跨六朝,行宮臺殿壓金鼇。
三山落日青鸞近,雙闕清風紫鳳高。
石虎蹲江蟠王氣,玉麟涌地鎮神臯。
太平不用千尋鎖,靜聽西城打夜濤。
道路如繩直,郊園似砥平。
山為翠螺踴,橋作彩虹明。
午酌金丸橘,晨炊玉粒粇。
江村好時節,及我疾初平。
薶甕東階下,滟滟一石水。
買魚畜其間,鱍鱍三十尾。
力微思及物,為惠止于此。
無風水不搖,得志魚自喜。
涵泳藻與蒲,永不畏刀幾。
飯罷時來觀,相娛從此始。
蕭然破帽伴枯藤,逢著青山不厭憎。
家似江淮歸業戶,身如湖嶺罷參僧。
煨柴夜宿寒爐火,洗釜晨敲古澗冰。
果向此中能得趣,宦途捷徑不須曾。
吳中秋晚氣猶和,疾豎其如此老何。
鳥語漸稀人睡美,木陰初薄夕陽多。
掃園日日成幽趣,撫枕時時亦浩歌。
車轍久空君勿嘆,文殊自解問維摩。
犧象薦清廟,余材棄溝中。
二者雖甚遠,殘生其實同。
人當貴其身,豈復論窮通。
寧為原上草,一寸搖春風。
吾孽本自作,此生元有涯。
三江去浩蕩,一櫓任嘔啞。
賣藥村村市,炊粳處處家。
相逢喜亡恙,不敢厭喧嘩。
小槽春夜壓春醪,天與龜堂慰作勞。
喜似系囚聞縱釋,快如苛癢得爬搔。
未陳尊杓心先醉,傍睨江山氣已豪。
久厭膻葷愁下筯,眼明湖上得雙螯。
兄年十七弟始生,弟今白發森千莖。
所期相就畢此世,一尊濁酒得共傾。
往年雖窮猶半菽,兩年糠核苦不足。
書生志欲及天下,貧賤不得收骨肉。
過悲復恐兄意傷,忍涕不覺涕已滂。
早朝霜露戒衣薄,愿書此語歡或忘。
閉門病衰百無用,日望兄歸有余俸。
早從丞相乞湖州,莫待異時思少游。
苔徑彎環入,茅齋取次成。
蔓花緣壁起,閑草上階生。
宿雨松篁色,新晴燕雀聲。
筒泉烹御米,聊共老僧傾。
世俗元非不汝忘,汝歸安取醉為鄉。
藥苗野蔌山家味,柏子松房道室香。
一卷隠書為日課,數聲啼鳥謝年光。
客來莫笑茆茨陋,占盡炎天一味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