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金陵行闕
圣代規??缌?,行宮臺殿壓金鼇。
三山落日青鸞近,雙闕清風紫鳳高。
石虎蹲江蟠王氣,玉麟涌地鎮神臯。
太平不用千尋鎖,靜聽西城打夜濤。
圣代規??缌?,行宮臺殿壓金鼇。
三山落日青鸞近,雙闕清風紫鳳高。
石虎蹲江蟠王氣,玉麟涌地鎮神臯。
太平不用千尋鎖,靜聽西城打夜濤。
圣明時代的規制超越了六朝,行宮的臺殿好似鎮壓著金鼇。三山在落日余暉中仿佛青鸞臨近,雙闕在清風里宛如紫鳳高飛。石虎般的山石蹲踞江邊蘊含著帝王之氣,玉麟般的景象從地下涌起鎮守著神皋。太平盛世無需那千尋鐵鏈來防御,靜靜聆聽西城傳來的夜間濤聲。
圣代:指當時所處的朝代,帶有贊美之意。
跨六朝:超越六朝。六朝指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都以金陵為都城。
金鼇:神話中的巨鱉。這里形容行宮臺殿的雄偉。
青鸞、紫鳳:傳說中的神鳥,這里用來形容三山和雙闕的不凡氣勢。
石虎:這里指江邊形狀如虎的山石。
玉麟:指形狀如麒麟的景象。
神臯:指肥沃的土地,這里指金陵。
千尋鎖:指西晉滅吳時,吳國曾用鐵鏈橫江阻攔晉軍之事。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對圣代的贊美可推測,當時社會處于相對穩定繁榮的時期。詩人目睹金陵行闕的雄偉壯觀,有感于國家的太平盛世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當時的太平盛世和圣代規制。其特點是氣勢雄渾、語言華麗。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國家繁榮的肯定和贊美。
槐花滿庭除,籍籍不可掃。稍疏召平瓜,漸熟王陽棗。失時團扇棄,新進袷衣好。日暮益愁思,寒螀起幽草。忽聞秋興篇,嘆賞幾絕倒。
赤符啟祚,長發其祥。靈源自遠,帝運重光。載潔籩豆,恭薦令芳。致成翼翼,降福穰穰。
五色繽紛一匾輕,沿途頂戴踏歌行。末由買辦居奇貨,蔬果聊將小本營。
我昔東游何所睹,山川步步傷甲午。忽觀壁畫使我驚,身入庚子天津城。干霄烽火飛霹靂,合圍虜騎紛縱橫。殘軍一旅據水次,鼓聲已死猶力爭。大旗紅折驚飆斜,半殘馬字飄塵沙。頹垣下照白日淡,妖紅一丈龍船花。神傷魄動愁逼視,太息沙場生尺咫。卻歸故國吊遺墟,不見煙塵雙闕起。天崩地坼無由逃,其雨杲杲寒霾消。誰翻殘局作勝勢,氣盈脈僨酣醨醪。水晶之宮何岧峣,五侯甲第爭相高。龍武新軍氣矜豪,劫人黑夜胡國刀。河伯汪洋輕海若,大人游戲連群鰲。寸地尺田樹荊棘,中央四角酬天驕。不聞韶州遣使祭,誰當社飯長攀號。掛冠汲黯留不得,吞聲杜老空悲騷。出辱下殿那可再,坐撫往事憂心忉。云愁海思無斷絕,五陵石馬風蕭蕭。
早歲從親此宦游,重來五十四春秋。更無耆老詢前事,尚有邦人德故侯。吏治漸聞隨俗變,漢江終古抱城流。州前老檜當時物,笑我垂髫今白頭。
蓬鬢荊釵畎壟頭,玉顏雞狗分同游。眼前不見昭陽殿,誰復將心望冕旒。
月暗花明掩竹房,輕寒脈脈透衣裳。清明院落無燈火,獨向回廊禮夜香。
日射觚棱氣郁蔥,露華猶冷玉芙蓉?,嵈爸鞈舸汗馀槿锃偦o數重。
弱植生川澤,托根北堂后。昔時青春姿,扶疏映軒牖。風霜日消落,憔悴復何有。蠹穿枯節斷,雨漬虛心朽。幸不夭天年,猶得勝凡柳。
悠悠鐘山云,朝夕礙我目。褰衣試一往,行與云相逐。驅馬出東門,十里至山麓。幽人昔已亡,誰能繼芳躅。猿鶴乘古林,鼪鼯嘯深木。彼哉西方人,胡為擅斯谷。豈云事幽棲,政爾眩華屋。泓泉抱何德,濁熱供一沃。巖回屐欲倦,小憩倚修竹。涼飔自披襟,佳興亦云足。
于穆宋廟,肇允基扃。文母來獻,國祚咸寧。永言昭格,式薦惟馨。亦既降止,聿柄神靈。
奇貨眩教心眼昏,家珍不識幾端存。分明道地炎方種,也說來從美利根。
古復名邦漢水堧,依稀往事記當年。甘棠父老猶能護,風木孤兒秪自憐。輿論已徵良史筆,新詞深荷長官賢。遲留不盡王程系,回首重來意杳然。
湘娥啼血斑竹枯,仙人游戲耽蓬壺。三山媧皇補天馀,春愉秋怨世則無。綽約仙子多敷腴,中有一人獨清癯。千門萬戶無空虛,何年再見青鸞孤。臣朔偷入駭睢盱,修廊濃花照明湖。松篁萬籟真笙竽,舞殿閒煞紅氍毹。忽走一殿慘不舒,白日下照空四隅。當階設幾香爇爐,絳帷朱瑣網蜘蛛。天降玉棺遺雙蚨,清供無人付花奴。卻轉后院蒼苔蕪,金風瑟瑟摧清梧。監者謂此鳳所廬,舊障紅墻今始除。團扇不怨秋風疏,銀河咫尺千里迂。雜花破紅鳥相呼,獨非我春親道書。偶戲赤水雙明珠,胭脂涴井紅模糊。瀛海晶瑩不可桴,日聞斲冰進飛魚。九洲采藥群靈趨,丹成忽墮龍髯須。朔聞此言驚且吁,歷三千年神不娛。影眸凄景無由驅,魂夢不敢朝華胥。仙官笑謂子何愚,海水清淺曾斯須。向來清怨鐘上都,日墮月蝕真區區。仙家哀樂與世殊,玉女司冊連環如,不見王母今回車。
芳年未識五云車,皓腕空留絳縷紗。燕子將雛鶯語老,東風又是落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