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致政李大夫 其二
銀魚慵佩入樊籠,
萬累相捐萬慮空。
逼歲歸來何事晚,
荔枝牽率過薰風。
銀魚慵佩入樊籠,
萬累相捐萬慮空。
逼歲歸來何事晚,
荔枝牽率過薰風。
您懶得佩戴銀魚符進入官場牢籠,拋開眾多牽累,心中萬念皆空。臨近年末才歸來為何這么晚呢?原來是被荔枝吸引,度過了暖風時節。
銀魚:即銀魚符,唐宋時官員佩戴的魚符,以明貴賤。
樊籠:比喻官場。
萬累:眾多牽累。
逼歲:臨近年末。
牽率:牽制、吸引。
薰風:和暖的風,這里指夏季的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官場風氣復雜,而李大夫選擇致仕歸隱。詩人或許目睹李大夫的抉擇,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對其行為的認可。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李大夫擺脫官場、回歸自然的生活。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自由生活的追求。
霜砧落落瀕湖女,
泥佛斑斑上壁苔。
秋意中人獨無俚,
僧扉亭午不曾開。
擘除軍餉顧長夫,
北上南來愁直沽。
十只畫船如屋大,
火忙飛票報前途。
緩步階徐愛夕涼,
微吟隱幾久虛堂。
行穿山月紛紛白,
庭散檐花細細香。
一緘何處遠傳將,帶得梅花庾嶺香。
鄉夢喚回魚潑潑,墨云飛動雁行行。
細看頓覺愁中喜,大笑渾疑醉后狂。
萬里寄書情莫罄,幾時風雨復連床。
萬絲繅綠費春工,
斜倚闌干枕曉風。
兩被流鶯驚夢覺,
依前睡趁海棠紅。
晴日薰人午睡迷,輕舟小楫夢中歸。覺來搔首窗前立,草綠花紅燕子飛。
爐香一炷滿床書,野杏山桃三四株。食罷睡馀還獨立,一身此外復何須。
淙淙幾夕青門雨,學士碧山歸去。詞苑無雙,臚聲第二,烺烺照人瓊樹。文推繡虎。每東觀陳書,花磚徐步。故國關情,河梁抗手冥鴻舉。
江山罨畫如舊,嘆無端戰伐,灰飛樓櫓。衣錦爭看,倚閭親在,菽水九重恩許。輕帆曉渡。趁夾岸芙蓉,菰蘆深處。鷗鷺何猜,南陔篇自補。
棠舟沖破吳淞水,瑟瑟岸汀葦。酒具茶鐺,云蓑雨笠,載得半江秋思。莼絲信美。任滿地風濤,一竿鳣鮪。荷芰裁裳,徐陵也號天隨子。
詹公任父已往,中原共識汝,煙波名字。斗鴨先生,釣鰲狂客,誰繪剡溪藤里,徵書一紙。為勉出菰蘆,客星至矣。漫捲漁筒,黃金臺更起。
嚴肅參新殿,敬恭禮素王。
春秋隆俎豆,家國系綱常。
宏壯三臺冠,經營五載忙。
成功猶一簣,翼贊望諸方。
嫩晴天氣,坐水明樓畔。三疊泉聲訴幽怨。
霎然間、山半冷翠飛來,君莫去,且棹銀船消遣。
玉鱗微動處,紅綬雙銜,隱隱歌絲逗簾幔。
半闋小秦王,入破方才,珠千顆、撒來成串。
又誰話當年杜秋娘,覺雁柱添愁,聲聲都換。
古松如古佛,
落落自隨緣。
因何號羅漢,
翻似小乘禪。
為有登山興,先尋蕩槳游。
煙波開積抱,景物況清秋。
緩酌醉多適,微吟趣自由。
茲宵如有夢,應預到丹邱。
戰蟻柯邊,斗雞坊口,看來一片虛忙。漢何仁義,楚豈盡剛強。剛道偶然成敗,被人笑、持論疏狂。君應看,眾人拍手,鮑老獨當場。
分明都是戲,盡教涂抹,我又何妨。便將何變得,鶴短鳧長。擾擾唇鎗舌劍,是非口、一任蘇張。歸途好,風光滿馬,春草雨余芳。
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坡老感深銅狄嘆,
潁濱詩記柳湖行。
獨吟落木千山句,
我愧前賢并世生。
庭樹陰陰過雨涼,
冰輪正照坐中央。
等閒真意須當認,
莫學浮生一樣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