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淮漕傳中丞三首
中丞鞭畫大江流,計相權分少府籌。共指星河出箕尾,即看淮海凈旄頭。量沙月轉千帆夜,飛粟霜凌萬庾秋。為問南征諸大將,何人不讓漢蕭侯。
十年攜賦奏西京,曾睹山公啟事名。暫出云霓同渴望,向來天地一澄清。衣裳再數東方會,舟楫今懸圣主情。聞道鯨鯢殊未僇,可能身將伏波兵。
著書空自舞干年,徙倚云霄望轉懸。歲晚陵陽依白璧,月明燕市泣朱弦。官微短削甘牛后,興盡歸心托雁前。代馬亦知慚伯樂,蕭條苜蓿五陵煙。
中丞鞭畫大江流,計相權分少府籌。共指星河出箕尾,即看淮海凈旄頭。量沙月轉千帆夜,飛粟霜凌萬庾秋。為問南征諸大將,何人不讓漢蕭侯。
十年攜賦奏西京,曾睹山公啟事名。暫出云霓同渴望,向來天地一澄清。衣裳再數東方會,舟楫今懸圣主情。聞道鯨鯢殊未僇,可能身將伏波兵。
著書空自舞干年,徙倚云霄望轉懸。歲晚陵陽依白璧,月明燕市泣朱弦。官微短削甘牛后,興盡歸心托雁前。代馬亦知慚伯樂,蕭條苜蓿五陵煙。
其一:中丞揮鞭謀劃如大江奔涌,身兼計相之權執掌少府籌算。眾人皆指星河中箕尾星現,眼看淮海戰亂即將平定。月夜運糧千帆競發如量沙之策,秋霜中飛送粟米填滿萬座糧倉。試問南征諸路大將,有誰能不讓賢于漢代蕭何?
其二:十年前攜賦上奏西京,曾見您如山濤般公正舉賢。暫離朝廷如大旱之望云霓,本盼天地重歸澄清。曾參與東方盛會共商國是,如今圣主仍寄望您如舟楫。聽說兇敵尚未伏誅,能否像馬援一樣親率伏波軍?
其三:空自著書虛度歲月,倚欄望云心更懸。年末在陵陽堅守高潔,月明燕市獨彈悲切朱弦。官職低微甘居人后,歸心似雁欲先行。代馬尚知愧對伯樂,五陵煙中苜蓿蕭條。
中丞:漢代御史中丞簡稱,此處指傳中丞,任淮漕長官。
計相:主管財政的官員;少府籌:少府(掌財政)的籌劃。
箕尾:星宿名,《莊子》載傅說死后化為箕尾星,喻賢才。
旄頭:星名,主兵亂,此處代指戰亂。
量沙:典出《南史·檀道濟傳》,以沙充糧迷惑敵軍,喻用計。
蕭侯:指蕭何,漢代開國功臣,喻傳中丞功績。
山公啟事:山濤任吏部時推薦官員的奏章,喻公正舉賢。
云霓:《孟子》載“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喻百姓期待。
鯨鯢:比喻兇敵;伏波兵:伏波將軍馬援軍,喻平亂之師。
朱弦:琴瑟之弦,代指音樂,此處表悲切心境。
牛后:《戰國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后”,指從屬地位。
代馬:北方的馬;伯樂:善相馬者,喻識才之人。
此詩為作者寄贈淮漕(管理淮河水運)長官傳中丞之作。結合“南征”“鯨鯢未僇”等句,推測創作于傳中丞主持漕運、參與平亂之際。作者或為其舊識,既贊其功績,又關切戰局,并借此抒發個人仕途感慨。
三首詩圍繞傳中丞展開:首贊其軍政才能,次盼其平亂立功,末述自身際遇。整體以贈答為脈絡,融頌賢、憂國、自傷于一體,既體現對友人的推崇,也折射出詩人對時代與個人命運的思考。
青山如畫昔曾游,
岳色湖光一片秋。
人臥綠溪千尺瀑,
潮音日在萬峰頭。
暮潮初退。沙嘴人家燈影細。
柔櫓聲聲。不許行人夢得成。
蕭然在望。醉眼推篷山色爽。
水底魚龍。夜擁囗珠出海東。
非水石可憑,
非音聲所及。
花笑鳥啼,
圓通證入。
多難頻仍漫自傷,兵戈從古致兇荒。此身本合填溝壑,不見前賢臥首陽。
鄉閭十室九空囷,百里寧辭負米頻。菽水未能供一飽,車錐深羨去年貧。
數畝荒田歲入微,筆耕不救腹中饑。嗷嗷八口難為計,未過春寒盡典衣。
山川滌滌野如焚,幾處憂惶望作云。富室未須欣獨飽,蓋藏難獻犬羊群。
拂衣歸臥白云廬,牛角前頭掛漢書。欲向田園謀食力,豈能枵腹事耕鋤。
空囊羞澀莫為歡,漫道明霞高可餐。卻羨當年杜工部,猶然留得一錢看。
癡兒索飯婦無裈,支枕翛然自閉門。不是安貧學高士,誰能推食與王孫。
蕭然甕牖與繩樞,曳屣高歌樂不殊。栗里先生知此意,行行那復為饑驅。
南薰吹雨到寒窗,一洗妖氛復舊邦。卻嘆溝中諸餓莩,枯魚不及待西江。
東征士女慰來蘇,大度神功與祖符。引領王師徒望雨,好將何物備簞壺。
駘蕩春如醉。踏東華、軟紅十丈,隨他趙李。前路茫茫何所似,悶海難尋邊際。得新句、佳名黔寄。聞道東山堪躡屐,須磨崖、潑墨驚時輩。頻置酒,群公喜。
天南地北人同悴。嘆婆娑、潘郎鬢影,經霜先敝。三世金環誰認取,顧況中情難巳。彼達者、延陵季子。槐綠垂垂侵麥秀,動歸心、一片明湖水。長太息,吾衰矣。
得正無非離一安,印空圓足寶瀰漫。天魔外道從何有,體若虛空世豈干。
佳乘兩口草標頭,共見同看水牯牛。昨夜牧人無被蓋,今朝猶笑道無求。
實離貫穿理不俱,一人直下體同渠。久停頑坐邪思起,返謗如來正覺虛。
田頭十字路堂堂,鉗口收心便廝當。領得摩尼真寶藏,卻來警夢表提綱。
寒夜凜客心,雞鳴車轂動。節往如逝湍,光景一玩弄。
頗愛幽窗梅,著花破嚴凍。天公憐寂寞,物能競喧閧。
飛霜點衣裘,風埃暗騶從。我生樗散徒,不材因自縱。
山澤賞四友,竹經從二仲。息景偃東岡,獲享水石貢。
冷梅坼冰雪,析析柯屢重。臥壓短檐日,疏影雜禽哢。
有時但孤吟,祇供樵廝諷。默想苦寒夜,戚若念前痛。
光寵謝少俊,鞍馬事上雍。未招羅浮魂,驟牽春明夢。
何當十年計,繞屋手溉種。春風吹白日,羲馭不得鞚。
別后綺窗前,何人鐙火共。枝間掛桐花,池上蹲老鳳。
遙憶黃葉山,誰掃青螺洞。待我花下歸,白酒釀百甕。
平襄疏遠奉車升,
鐘鄧西來隙可乘。
漢火傷心從此滅,
改元空自號炎興。
韶陽死心,靈源甚深。
耳中見色,眼里聞聲。
凡明圣昧,后富前貧。
利生濟物,點鐵成金。
丹青徒狀,非古非今。
胸中五岳本難消,醉后狂言荷圣朝。
對簿已蒙寬一死,投荒何恨竄三苗。
老泉諫術終須讀,湘浦羈魂不待招。
取次金雞竿下信,陽關風雪返征軺。
梁竇當朝寧,嗟君志亦荒。
一時無賴賊,盡化夥頤王。
碩鼠過三歲,哀鴻遍四方。
縱無劉項在,民已欲偕亡。
天香散幽室,蘭蕙迎春開。
雖處塵囂中,何異隱蒿萊。
百憂萃一身,撫景空遲徊。
雕欄蓄異卉,風雨為之摧。
良玉薦清廟,野燼吹為灰。
枚叔歌《七發》,杜陵傷《八哀》。
青丘何累累,白骨生莓苔。
有所思,思何極。
山不可梯,川不可楫。
欲往從之,伊何日。
望白云兮飛揚,嗟黃鵠兮翱翔,云去鵠逝兮何方。
我思君,君不知,中心藏之不復疑。
吁嗟乎,有所思,千秋萬歲以為期。
武陵溪上迷津處,
衡岳峰頭失道時。
珍重牧兒相指似,
隔林招手不吾欺。
臺灣凈掃無風塵,天子下詔褒三仁。三仁何姓氏,一為壽同春,淡水縣丞老幕賓。丞亡攝官克復城,出兵剿賊死賊營。
其一嶺南客,國子生。寓彰化,糾義民,其姓李氏喬基名。守鹿仔港有成績,戰牛馬莊終殞身。
同時見此二義士,一弱女子尤絕倫。滿姑年十七,父曰劉郡丞。賊先執丞次脅姑,姑不受辱泣且嗔。蹈河不死罵益烈,白璧雖碎聲錚錚。
是三人者微且輕,非將非吏非守臣。身雖死義,分甘沉淪。幸遇天子大圣明,幽遐必矚,名教是敦,曰此三人縱疏賤,磊落大節宜吊旌。
詔建祠宮,楹桷維新。有司歲時,祀以特牲。為問蟻賊起事辰,士民奔走,婦女被掠,何無一人能及此三人。
吁嗟乎,人人且有忠孝情,盍至三仁祠下一聽天子命祀之恩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