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令人趙氏挽詞 其二
節憫名驚代,
浮光孝絕人。
宜生克家子,
賴有斷機親。
勉使方張虜,
終能不帝秦。
一杯扶上馬,
孰不為沾巾。
節憫名驚代,
浮光孝絕人。
宜生克家子,
賴有斷機親。
勉使方張虜,
終能不帝秦。
一杯扶上馬,
孰不為沾巾。
您的節操與悲憫之名震動當代,德行與孝道遠超常人。正該養育出能承家業的兒子,全賴您如孟母斷機般的教導。鼓勵兒子對抗強盛的敵虜,最終堅守氣節不向敵人稱臣。如今捧酒送您最后一程,有誰能不淚濕衣襟?
節憫:有節操而令人悲憫。
克家子:能繼承家業、光大門庭的兒子。
斷機親:用孟母斷機杼教育孟子的典故,喻指嚴格教導子女的母親。
不帝秦:典出戰國魯仲連義不帝秦,此處指不向敵寇屈服稱臣。
沾巾:淚水沾濕頭巾,形容悲傷。
此為挽悼太令人趙氏之作。趙氏當為南宋時期有德行的女性,其子或有抗金(或抗元)守節的事跡。詩人通過挽詞贊頌其節孝與教子之功,反映當時社會對女性德行與家國氣節的推崇。
全詩緊扣‘挽’意,先贊趙氏節孝之名,再頌其教子抗敵之績,末以送別場景深化哀情。既突出趙氏作為母親的賢德,亦通過其子‘不帝秦’的壯舉,彰顯其教育的深遠影響,是一首兼具人物刻畫與家國情懷的挽詩。
孤身云閑,老發雪白。
叢林眼孔清,河漢口門窄。
應時誰外諸緣,轉處自消一色。
崢嶸萬像森羅,向道與他平出。
相承次第,皮肉骨髓。
形分古佛家,氣出阿祖鼻。
一根源既還,三昧塵全起。
坦坦蕩蕩平等心,煒煒煌煌自然智。
四大無埃,五蘊外來。
智慧尚歸父,因緣初不媒。
西山寒月下,東海夜潮回。
一一根塵妙觸事,千千手眼隨宜開。
眾生世界了如幻,影像那涴吾靈臺。
一躍龍門適舊懷,棱棱浪級向人開。
洗塵云陣澆華雨,借力天衢破蟄雷。
略彴駕溪桃水滿,浮屠瘞骨玉山頹。
欲知佛眼無遮障,須到靈光不夜臺。
三椽五合不求余,汩汩營營笑拙疏。
妄立是非徒喻馬,樂同彼此解觀魚。
洗霜骨出山宜瘦,答響神藏谷應虛。
莫涴人間名字垢,身云心月本如如。
無心之心,妙超古今。
無相之相,不存情量。
葉落木而秋開,月度山而潮上。
柳絮之風隨,葵華之日向。
澄潭之月,蒼山之雪。
清白家風,靈明事業。
秋空浄無痕,野云閑不徹。
如今借問旁觀,且道看何行列。
非思量處,無住而住。
離名象時,不為而為。
香象定中渡,寒蟾照復移。
世間了了虛空相,人事叢叢混沌眉。
飽參底句如何舉,飯罷摩挲篾肚皮。
修結僧緣清浄因,青油白茗與烏薪。
龐眉五百圣尊者,行腳一千吾上人。
云屋芳姿開菡萏,地爐煖氣臥麒麟。
睡魔不至蒲禪穩,自照光明默默神。
寒水遶近郭,棲鴉蔽高原。
映帶幽人居,暝色起草根。
衡門東南開,濁河日夜奔。
所喜古堤月,初出煙江村。
不入城市久,懶訪亡與存。
羨子了萬事,坐以一氣春。
湘東行人長嘆息,十年離家歸未得。
敝裘羸馬苦難行,僮仆盡饑少筋力。
君不見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
龍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貌古期驚世,心夷合享年。
交游稱長者,風味配先賢。
雁序飄零地,龍門寂寞邊。
不知誰作誄,著意翠珉鐫。
風觀癡甚,形骸老生。
眉棱陰覺重,鼻息靜還清。
二儀未兆,一點圓明。
霜洗斗牛濕,秋晴河漢橫。
莫將毫忽痕空性,向道環中長太平。
看看,氣味歷艱難。
百城心膽老,三篾肚皮寬。
秋晚長河淡,霜清北斗寒。
哆哆和和兮休嫌冷語,點點閃閃兮定遭熱謾。
須發衰白,雪點寒林。
眉目冷青,秋生古澗。
應之有余,用之何限。
風浪不管兮閑似浮鷗,水天相連兮遠隨歸雁。